一篇试图比较莫扎特和贝多芬的论文。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风格简析摘要:莫扎特和贝多芬同属维也纳古典乐派。贝多芬在许多方面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莫扎特的艺术。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神童,贝多芬是音乐的革命巨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阐述音乐家精神发展的独特文献。他的钢琴奏鸣曲对钢琴音乐的风格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就像屈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一样深远,他哲学家般的头脑至今激励着众生。关键词:莫扎特;贝多芬;音乐风格;古典学派莫扎特和贝多芬都属于维也纳古典学派。贝多芬非常崇拜莫扎特,并在许多方面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莫扎特的艺术。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始至终保持着无与伦比的流畅度和唱功。这显然源于他对音乐的天然亲和力;贝多芬是音乐上的革命巨人,他的钢琴奏鸣曲是阐述音乐家精神发展的独特文献。莫扎特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41部交响曲,为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60年代的交响乐明显受到了J.S .巴赫的影响,都是幼稚稚嫩的作品。20世纪70年代,他在访问维也纳、米兰、慕尼黑、曼海姆和巴黎时,接触了当时欧洲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使他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交响乐的特点。维也纳的八十年代是他交响乐创作的成熟期。这些作品与海顿的四乐章组曲形式的古典范式相一致,但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中两个主题之间的对比大大加强,有时甚至出现同一个主题中的对比思想,从而使主题更具戏剧性;此外,在整部作品风格统一的前景下,他突出了乐章之间的对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从而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莫扎特的交响曲首先吸收了他的歌剧的富有表现力和诗意的曲调以及其戏剧对比的因素;其次,在主旋律和声的基础上,复调被广泛运用,旋律灵活,气魄巨大,形体通透、纯净、富有表现力。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响曲,却是他最高的创作成就。九部交响曲的风格发展恰恰反映了他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体现。贝多芬的交响曲是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的。他广阔的构思、宏伟的形象、深厚的感情和鲜明的对比都使他更喜欢采用和拓展奏鸣曲式。同时,他所塑造的形象丰富多样,每一部作品所使用的奏鸣曲式都各具特色。他对奏鸣曲式的处理实现了音调和形象的内在统一。他不仅将每一个主题统一在一个乐章的范围内,也统一在整个组曲的不同乐章中。比如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英雄号角声,在其他乐章中也有出现,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甚至起了主导作用。他还将歌剧创作的戏剧性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交响乐创作中,使交响乐成为一种戏剧性的器乐体裁;他把交响曲中原来的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扩大了表现范围。贝多芬和莫扎特最喜爱钢琴音乐的创作,他们都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钢琴文献。莫扎特精通钢琴音乐的所有表现手法,钢琴奏鸣曲数量惊人,还有各种钢琴变奏曲、幻想曲、协奏曲、小步舞曲等等。他的钢琴作品数量惊人,影响巨大。它的音乐温和、明丽、细腻、细腻,旋律极具歌唱性,具有典型的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里面有很多熟悉的旋律。比如A大调第331号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就像母亲给孩子唱摇篮曲一样安静,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他的c大调钢琴变奏曲的主题是小星星,大家小时候都听过。.....总的来说,莫扎特的钢琴曲充满了宁静、幻想和浪漫——一种不同于肖邦的浪漫,区别就在于它的质朴和简单,却抓住了听者最基本、最美好的感受。更奇妙的是,无论音乐风格的要素多么复杂,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思维淤塞或生硬笨拙的情况从未发生过。很多人都演奏过莫扎特F大调K.332钢琴奏鸣曲的最后一个乐章,这是一个充满浓郁意大利南部风味的热闹场景。喜剧的开场,街头的曲调,小丑的调侃,洪亮的喇叭,灵巧的句子,突然阴郁的沉思——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杂乱画面,经过莫扎特巧手的调整,竟如自然般自然流畅,真是不可思议。贝多芬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包括30首奏鸣曲、5首协奏曲和各种小品。他的钢琴作品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贝多芬早期的风格特点,一方面是继承和发展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古典传统,如简单、严谨和富有哲理;另一方面,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发展动机的方法,吸收了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了简单、粗犷、质朴、热情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节奏上频繁的变化、划分和停顿所带来的力量感和不平衡性;和声调性上的不和谐以及不稳定音域的扩大;力度的戏剧性起伏构成了贝多芬音乐的强大感染力。中期是贝多芬创作的旺盛期和关键时期。他努力探索延长奏鸣曲的表现力和套曲的结构功能,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贝多芬的D小调钢琴奏鸣曲(风暴)Op 31No 2 2是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最具争议的一首。无论从其思想、内容还是其在贝多芬一生钢琴创作中的地位,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在意识形态方面,《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在音乐中直接表达思想的最突出的例子。这首奏鸣曲在构思上是美学和伦理学的胜利。贝多芬的三首钢琴奏鸣曲第31号是所有钢琴奏鸣曲中的转折点,也是他整个视听哲学体系中转折点之前的先兆和信号。正是这种预兆和信号,预示着贝多芬体系中一个英雄的、革命的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现,向贝多芬心中的新目标进军。贝多芬后期作品的风格特征之一是精心挖掘主题和动机的最大潜力,另一个特征是有意模糊分界线以获得连续性。贝多芬晚期作品的抽象性和普遍性表现在对位织体的长度和重要性不断增加,这也是他音乐创作处于巅峰时期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被世人公认为“超越了以往所有的音乐,飙升到了人类想象力所能触及的最高领域”。可以说,在听莫扎特的钢琴曲时,我带着一种高贵的宁静仔细地咀嚼着,仿佛走进了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静静地欣赏着古典的建筑、庭院里的小路、月光下的路灯、草花、清澈的流水声、池边满天的繁星的倒影...在歌的最后,我可以安心地安静入睡。但是,在欣赏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时,内心往往是不平静的。比如《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好像是天上的一轮明月,一派祥和景象,而第二乐章像是池底的月亮倒影,第三乐章无论如何也很难让人想起月亮。他暴风雨般的表演典型地显示了贝多芬的风格。所以,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区别在于,两者都给了人类美妙的音乐,只是美不同,美有快有慢;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正视生活的困难,一个含泪微笑面对严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