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寺论文选题

正定,很多人觉得很奇怪。但如果我说出历史上正定的一个曾用名,你可能会觉得耳熟。三国名将赵云的经典开场白——“我是常山的赵子龙。”没错,常山就是现在的正定。

正定与北京、保定并称为“北方三大镇”,可见其历史重要性。但这个离北京不远的县城吸引我的是它被誉为“古建筑艺术的宝库”。

说到正定古建筑,就不得不提到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先生。梁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调查和保护。正定,他来过四次了。1933年4月,他和画图学生莫来到正定,在混乱中考察古建筑。同年6月165438+10月,他和妻子林再次来到正定。1952年,时任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教授,暑假带着他的学生去正定考察、勘测古建筑。65438年至0963年,梁先生第四次视察正定,为正定的文物保护指明了方向。梁先生通过大量的照片、文字、结构图记录了正定古建筑的真实情况,对正定古建筑的建造年代、结构形制、艺术价值等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为正定文物的保护和修缮提供了权威依据。

梁先生在正定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古建筑和文物。我们今天要走进的这座千年古刹——正定龙兴寺,包含了中国六大之最。

"沧州雄狮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本歌谣中所说的正定菩萨,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河北四宝”,是龙兴寺大悲亭中所提供的青铜铸千手千眼观音。正定当地人常称龙兴寺为“大佛寺”,由此而来。当然,严格来说,观音是菩萨,不是佛,但中国民间常称观音为佛。

这个千手千眼的青铜铸观音,有着非常传奇的身世。龙兴寺建于隋朝,但保留了许多宋代的经典建筑,由此引出了龙兴寺与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一次活动中访问了正定,向这里著名的青铜铸大悲菩萨致敬,据说这座菩萨有4英尺9英尺高。当他听说铜像被毁坏时,他深感悲痛。后来,由于一些“吉兆”的出现,赵匡胤非常高兴,下令铸造一个新的铜像。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开始修建。龙兴寺(宋代寺院名称为龙兴寺,清康熙帝改龙兴寺)在铸铜像时以中轴线为布局扩建了寺院,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宋代建筑群,奠定了现在的主体结构。

这座龙兴寺铜像高21.3米。抬头一看,不仅震撼,还有利于活动颈椎。当你低下头,你还会发现铜像下还有许多精美的雕塑,同样出自宋代能工巧匠之手。

人们称铜像为“千手千眼观音”,但铜像只有42只手。除了叠放在胸前的双手,两侧还有20只呈放射状分布的手,分别握着太阳、月亮、净瓶、金刚、剑等法器。每只手饰一只眼,40只手40只眼配佛家三界25种因缘,就是千手千眼。一千只手意味着保护众生,一千只眼睛意味着观察世界。在朱林整理梁思成先生手稿后出版的《致美之大愚:梁思成最美的写作建筑》一书中,梁先生写道:“青铜观音像原盖三层楼亭,现已倒塌,立于露天的菩萨像少了四十个‘多余的手臂’。”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叠在胸前的手是原来的,另外40只手是“假肢”。

当时工匠将铜像分成七段,然后铸造而成。但是因为太高了,越往上越难,尤其是抛头。相传工匠们用挖开泥土的方法,在铜像周围形成一个很大的斜坡,便于工程的实施。作为1000多年前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这座铜像可谓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大奇迹。

梁先生在书中还写道:“虔诚愚拙的方丈‘翻修’了观音像。我心爱的铜锈被涂上了一层华丽的原色漆,菩萨像变成了一个丑陋的巨型玩偶。看到这个,只是自洁,油漆不耐时间,可能用不了一个世纪!.....1937年秋,正定遭日军重炮轰击,随即沦陷,塑像命运存疑。”梁先生所提到的方丈行为,在今天依然屡见不鲜,值得人们深思。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座铜像并没有被战争摧毁。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见证它的优雅,覆盖铜像的大悲亭也已重建。

具有最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龙兴寺摩尼宫,始建于北宋祐四年(公元1052)。其平面造型和建筑形式在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中独树一帜。摩尼在梵语中是珍珠和珍宝的意思。佛经上说,摩尼祖,把浊水往里面一扔,水就清了。摩尼宫取此名,意为除浊,去尘脱垢,得清静。

龙兴寺的摩尼宫最特别的是什么?它的立面是一座双檐歇山顶的庙宇,四个方向各有一座歇山顶的大宅(大宅指屋前加的玄关,也指后面毗邻的小房子,这里是前者)。由于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整个莫尼宫从上到下看起来就像一个十字架。我不能拿这个角度,但是我们可以从梁老师手绘的建筑图中感受到。这里说的歇山顶是中国传统的屋顶形式之一。屋顶上最上面的横脊是竖脊,左右两边向下延伸的人字形是竖脊。四条竖脊下端转折,形成四条脊,所以斜顶山顶有九条脊,也称“九脊顶”。所谓山顶双檐歇脚,就是在基本歇脚顶下面,再加一层檐。

梁先生在《正定略论》中写道:“十字形平面,两边向前枕山,略似北平故宫角楼。这种风格在宋画中常见,但在遗构中未得。”他形容看到摩尼宫的结构布局的感觉是“那种如画的雅致,古老而庄严,真的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特别是从立体布局的角度来看,这座摩尼宫气势恢宏,重叠错落,堪称极品艺术,在中国建筑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除了摩尼宫精巧的建造技艺,寺庙的墙壁上还贴满了以佛教故事为主题的壁画。这些明清壁画,过了这么多年还是那么鲜艳,可想而知当初画的时候有多美。

摩尼宫内墙后面,整面墙挂着五彩岛观音。山石突兀起伏,祥云萦绕。罗汉和山中威武之神各有神韵。坐于正中,佛像高3.4米,面容恬静,姿态优雅。她左脚踩在莲花上,右腿盘腿站立,双手抚膝,宛如世俗生活中的完美女人。她的拟人化外表突破了传统佛像的艺术造型,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1923年鲁迅先生在北平山本照相馆买了这幅观音像,称之为“东方美神”,他一直放在自己的案上。有的文献还说照片是梁思成先生送给鲁迅先生的。当你站在她面前,似乎你可以从任何角度看她。

龙兴寺的这个轮子是北宋的遗物。转轮收纳可以理解为存放佛经的旋转书架。据说那时候不识字的和尚或者香客转身躲在一个轮子里,哪怕念一次经。

梁思成先生在《影像中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提到了龙兴寺的摩尼宫和转轮藏。他写道:“奔跑者隐堂是为安置奔跑者隐堂而建的寺庙。殿内柱的位置被改变了,为轮子的隐藏腾出了空间。进而影响到上层的露梁式框架结构(指屋顶的梁式框架结构完全露在外面的建筑室内顶层做法,使人们在室内仰望时能清楚地看到屋顶的梁式框架结构),在这种做法中,许多建筑巧妙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就像一部性能卓越的交响乐,其中各个部分准确而及时地出现,真正达到了完美和谐的境地。转轮存储是一个八角形的旋转书架,里面有一个立轴,这是这种结构的一个罕见的例子。其造型犹如重檐的亭子,建筑构件的加工极为精美。下檐八角,上檐圆形,两檐均采用复式斗拱。因为这款小木作严格遵守《营造法式》中的规定,是非常有价值的宋代构件范例。遗憾的是,我最后一次在1933看到它的时候,寺庙正被当作兵营使用,在士兵的野蛮伤害下,破败不堪。”

从上面的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先生对龙兴寺的转轮藏堂和转轮藏堂的高度评价,也感受到了梁先生对古建筑的热爱和作为理工科学生的浪漫情怀。今天,非常令人欣慰的是,转轮神庙已经修复,转轮保存完好。

龙藏寺碑刻于隋开帝六年(公元586年)。碑文记载了衡州刺史王孝贤以圣旨说服州内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情况。这个碑为什么叫“龙藏寺碑”?记得我之前说的,龙兴寺建于隋代,原名“龙藏寺”。此碑被称为“隋代第一碑”,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碑帖书法继承了南北朝的神韵,开初唐之先河。它见证了中国书法从韩立到唐凯的过渡,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为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毗卢寺不是龙兴寺的“原配”。是1959年从正定市崇阴寺迁来的。Pilu是梵文单词“Pilu Zena”的缩写,意思是“光芒普照四方”。

寺内供奉的铜铸毗卢佛像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母亲慈禧太后的生日所铸,也是皇家的国宝。佛像高6.42米。由四体相连、面向四面八方的三座坐式毗卢佛,三座刻有一千尊小佛的圆鼓形莲花座,自下而上逐渐缩小,形成“毗卢周围一千尊”的格局。整尊铜铸毗卢佛像造型独特,构思巧妙,技艺精湛。

除了这些“全国之最”,龙兴寺还有很多地方也值得一去。

刚入门的时候会看到废墟。以前有一个大觉寺第六部的大厅,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这是龙兴寺的正殿,相当于大雄宝殿。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从左侧基座来看,大觉寺六部大殿的规模在当时应该是非常大的。

在龙兴寺慈世阁内,有一尊高7.4米的弥勒佛木雕像,为北宋时期的单体木雕。弥勒佛菩萨的背面用8.8米高的火焰图案背景灯装饰,以示佛光璀璨。慈氏是梵文弥勒佛的意译。

梁思成先生在正定时期居住在龙兴寺方丈院内。如今,梁思成的文物保护与古迹陈列馆就坐落在这里。看完这个展厅,我对梁思成先生有了更深的敬佩。

2016中国邮政发行正定龙兴寺全套两枚特种邮票。以古建筑为题材发行邮票,实属罕见,这也体现了龙兴寺在古建筑史上的重要价值。

正定远比龙兴寺精彩。如果你对这座千年雕琢的古城感兴趣,

正定,光是龙兴寺就是六国之冠。

本文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