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批边读笔记的写作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抄、提纲、评语、感想。格式和写法都不难,思想笔记里的读书感觉有点麻烦,但是只要你明白论点、论据、论据之间的关系,你就很容易拿下,因为读书的感觉只是一篇议论文。我觉得你最后失败是因为你学了而不是用了。很多应用语言只能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应用,而读书笔记属于日常使用,要马上学会。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把值得记录的事情和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读书有个著名的经验,叫读书要做到:眼、口、心、手。这个“手到”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要根据不同情况写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摘要读书笔记,就是在阅读时,将原文中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有关的句子、段落准确地复制下来。摘录原文后,应注明出处,包括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以便于引用和验证。摘抄要有选择性,以是否有用作为摘抄的标准。提取的笔记可以分为:
(1)索引阅读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标题和出处的笔记。比如书名,作者,出版日期,图书馆。如果是一本书,你要记住书、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住期号,报纸要记住年、月、日、版面,备查。比如:庄昭:《论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历史》。
(2)抄录原读书笔记
抄读书笔记原文,就是把书刊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句子和段落抄下来,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要摘抄原文,写下分类主题,在引文后注明出处。评论式的读书笔记不仅仅是摘抄,更是他们对阅读材料内容和材料的主要看法,其中自然包括表达作者的感受。评论注释有时会对摘录的要点作出一般性的解释。有以下几种注释:
(1)标题注释
在书的开头做注释是做笔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书的时候,用笔在单词旁边的空白处划一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一个注释,或者用折叠书页和回形针做一个笔记,等等。这种记笔记的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为以后的查找提供方便。
(2)概述
提纲是以提纲的形式描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和论据。提纲可以根据原文的章节、段落,简要写出主要内容。提纲读书笔记可以把原句和自己的语言结合起来写。
(3)总结
摘要不同于提纲。提纲是逐段写的要点,小结是综合全文写的要点。摘要可以简单地用自己的语言写出阅读的内容。摘要除了客观描述阅读材料的内容外,还具有一些评论的性质。
另一种摘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内容的简要说明。
(4)点评读书笔记
点评读书笔记,就是在读完书后点评其得失,或者点评难点。这样的读书笔记,叫做评论笔记。比如鲁迅在《惠惠》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严清无牌惠惠杂志:西湖有严嵩、鄂王的“满江红”四个字的石刻,非常雄伟壮阔。文字是慷慨的,书籍是薄而有力的,在最后,标题是大学盖华。后人擦掉他们的名字,把题目改成了夏衍。虽然是笔,但足以惩治强奸。
案例:严嵩诗,岳飞词如事迹,后人留言改名,似自欺。严先生以为他们可以写成,答应惩治汉奸,这就像模棱两可。只有60个字,分三个状态写。(鲁迅《文集·书店折叠集(二)》)
(5)补充原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用来补充原书或文章读完后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对原文的补充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进行延伸或展开。学习读书笔记是一种写自己读书后的知识、感受、经历、感悟、收获的笔记。它有以下几种:
(1)注释
读书笔记也称读书笔记,是结合读书笔记的要点和体会而写的。这些笔记的形式灵活多样。可长可短。
(2)经验
学习笔记也叫读后感。写下自己读后感的经历、感受和收获。这些读书笔记可以用来写读书的心得,也可以用来写原文中某些论点的发展或提出批评讨论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以适当引用原文。
(3)综合阅读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指对同一问题读完几本书或几篇文章后,抓住中心来评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以上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无论采用哪种类型,都是为了服务于学习、工作、科研、写作。做笔记的时候,可以先用抽象风格,然后多看看书。对比之后就可以写翻译笔记了。至于体验风格,则更进一步,属于科研范畴。
感应部分:
做读书笔记不仅可以提高阅读书籍和文章的效率,还可以提高科研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仅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写作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阅读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实用文体。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学者都非常重视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不仅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还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组织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我想说三种写法。一个叫“问钩玄机”,一个叫“采花制蜜”,一个叫“开山铸铜”。
先说钩玄。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说文解字》中写读书笔记说:“编年史者必提其要,编造者必钩其玄机。”他阅读历史书并记下重要事件。他阅读哲学书籍,摘录主要论点。韩愈的一些读书笔记至今还珍藏在他的藏书中。有一篇文章《读书,》,2005 .下面引用一下,看看他是怎么写读书笔记的。
《郭观子》九篇,其言夹杂黄老刑名。他的《博宣篇》、《四书录》、《五达》恰到好处。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然后奉献给国家,这是多么大的功德啊!正所谓“贱生无用,舟楫中途失,一壶金失。”余三读其词,哀之。正确的三十有五个字,b有三个字,被毁的二十有两个字,注十有两个字。
他先声明这本书有多少篇,没有作者是谁,来自哪里。因为无法查找,作者没有写自己的名字和籍贯。其次,指出这本书讲的是什么。这本书属于先秦诸子,诸子分门别类,所以有人指出“其言夹杂黄旧刑名。”黄老是一个道士,讲黄帝和老子的理论。刑的名称是法家。指出这本书的内容是道家和法家。要指出这本书的要点,有一篇叫《博宣篇》的文章,提出了“四志”“五志”的理论。《四志》指出,从四个方面来看,“五志”要达到五个要求,都是为了治国。韩愈认为他的理论非常恰当。如果他是君主任命的,用他的方式治理国家会有很多效果。他还引用了书中的话,说什么东西因为不用而被人看不起。比如一个大葫芦,大家都瞧不起。如果船在河里翻了,你拿着一个大葫芦就可以保命。这时候一个大葫芦值一千块钱。韩愈反复念这些话,引起了悲哀。书中用大葫芦比喻人才,人才被抛弃,所以被看不起,韩愈伤心。韩愈还改正了书中的错误,改了35个字。其中有3个倒写的单词,22个拼错的单词,旁边标注了12个更正的单词。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摘要的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不只是写下一本书的要点。首先,写下这本书有多少篇文章,内容主要是关于什么的。然后写下要点是什么,并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写出自己的见解。我也把精彩的话挑了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到了纠正书中的错误。从“三遍读其词而感叹之”的角度来看,“三”字虚数的意思是反复阅读。可见,韩愈如果遇到妙词,是不会读的,而是会反复读。这是韩愈写的摘要的读书笔记。它确实记录了要点,但你也应该写下你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包括表达你的感受。还需要对书的内容做一个大概的解释。那么你不仅要看一本书,还要看完之后思考,从书的内容到精彩的章节到精彩的文字,直到不放过书中的错别字。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如何写抽象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学习他是如何读书的。
《采花制蜜》札记蜂蜜是蜜蜂采花时的甜液制成的,不是一种花的甜液,而是多种花的甜液。有些读书笔记是作者看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的一种观点,比如蜜蜂酿蜜。这样的读书笔记更精彩,不同于一般的看法。项的斋藤优子流派;
袁明的诗据说是平谈。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他以此为荣,但他是奔放的。它的本来面目是《荆轲赋》里的一篇文章。心平气和的人怎么会说出这种话?
龚自珍《往事诗词》:
陶谦凉至卧龙浩,旬阳松菊高。不要相信诗人说话平淡,傅亮一分为二。
读书笔记有多种形式,上面说的笔记是一种;这里还有另外两种,一种是散文,一种是诗歌。只写自己的观点,用散文的风格,不写题目数量,卷数等。,主要是写下自己对书籍的看法,更不用说写下书名、卷数等。以诗歌的形式。
上面提到的龚自珍的诗《乐的一段,其实是对陶渊明诗歌的反思,所以也作为读书笔记来讨论。“元明诗,人说平话”,意思是他看了别人说陶渊明的话,说元明诗是平话。“据某人说,他很自豪地放手了。”他读的是袁明的诗,和别人的看法不一样。他认为扁话肤浅,骨子里大胆。他还读了许多大胆的诗歌。经过比较,他认为元明的诗的豪放和别人不一样,他的诗没有显露出来。还有一篇被曝光的文章《荆轲颂》。他的论点是,读别人关于圆明的诗,用圆明的诗来检验。读其他豪放的诗来和袁明的诗比较;去得到它。他不仅在袁明的诗中看到了浮浅的谈吐,也在《荆轲颂》这首诗中看到了他的豪放。再看他写的其他诗,可以看出,通过表面的谈吐,他骨子里是豪放的,也就是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出袁明的性格。这就好比蜜蜂采花酿蜜,是通过大量阅读书籍和对比研究得出的。
龚自珍的诗主要采用了乐的论点,但又增加了新的论点:一是将陶渊明的人格与诸葛亮的豪放相比较;第二,他称赞袁明的人品高超;第三,他把圆明园的诗与吟、屈原的《离骚》相比较。在这里,龚自珍不仅读了陶渊明的诗,还读了陶渊明和诸葛亮的传记,了解了他们的性格,还读了诸葛亮的《傅亮吟》。我也研究了历史上人品超好的人,对比之后,写了这首诗。说“浔阳松居古高”,是因为陶渊明是浔阳人,喜爱松居。他在《归Xi词》中说他“抚孤松而徘徊”,他在《饮酒》中说他“采菊东篱下”,菊花和松树被用来象征高尚的品格。说这句话,说明他把陶渊明和历代相比较。他还拿屈原的《离骚》和陶渊明的诗做比较,看到陶渊明的豪放更接近诸葛亮,他拥有更多的元素。离屈原有一段距离,占的成分也少。那是因为屈原投江自杀了,袁明没那么愤怒,更有哲理。他也和诸葛亮不一样,因为袁明没有诸葛亮成功。不管他的测量是否恰当,总之他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得来的,就像摘花酿蜜一样。
开山铸铜札记。清初顾的《日本知识录》是一部札记巨著。在《与人书十》中,他谈到了两种书:一种是收旧钱,称之为废铜烂铁铸新钱,既以次充好,又破坏好的旧钱。一种是开采铜矿炼铜。近一年来,他的《日之录》“早读晚读,反复寻访,只得十余篇,却也是山中几铜钱。”毁旧钱造新钱,大概是指把旧书剪贴成新书,削山铸铜,大概是指从众多材料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如果说采花制蜜主要是指文艺研究,那么削山铸铜主要是指学术研究。这里是日知录的《正始》一文。
.....有亡国,就有亡国。亡国与亡国之辩?日:改姓叫亡国。仁义是一种阻碍,至于引兽吃人,人与人之间会自相残杀,这就叫天下之亡。.....护国,其君臣,食肉者谋之;那些保护世界的人对每个人都很刻薄,他们很昂贵。……
《日之录》写的读书笔记,叫《开山铸铜》,经常引用很多书,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引用的书都是抄袭的,那就太多了,不合适,只好下结论了。顾严武从许多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他说的“亡国”是改朝换代,所以只是那个朝代的君臣之事,那个朝代的官衔要考虑。“食肉动物”指的是官员。“毁灭世界”是指异端堵塞了正义,整个国家的教育被破坏,导致“禽兽吃人,人必吃人”,造成大乱,整个社会将陷入崩溃。他的论点是从大量史料中挖掘出来的,所以被称为“山中铸铜”。不管他的论证是否正确,从他获得这个论证的方式来看,它属于铸铜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