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很庄重,杂文很多。我想知道,他的论文和杂文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散文?有两个概念: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散文是指古代所有不押韵的文章。但是,古代并没有“散文”这样的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在五四时期产生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除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以外的所有叙事、议论、抒情文体。如秦牧在《广义散文场》中说“凡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但具有文学味的短文,都属于散文的范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是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传播特征、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都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每一种都成为一个范畴;议论文有个特殊的名字——散文,也是从散文中分离出来的,只剩下抒情散文,也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变体,兼具议论性和抒情性的特点。它们通常长度较短,形式多样。作家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在曲折中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语言灵动、温和、讽刺。在一个禁止用词的社会里,这是一种流行的风格。

散文概念的界定与归属

关于杂文的概念和归属,众说纷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属于文学中的散文范畴。这种划分占绝大多数。诸如

(1)《文学概论》(135页)【1】将文学作品分为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四类,明确将散文归为随笔。摘录如下:

“杂文:文学论文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抒情与政治理论相结合,不拘一格,快速反映生活事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逻辑力量与战斗激情融为一体,形象中放入精辟的论述。以短小精悍、生动犀利著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犀利的战斗性和充分的艺术说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古文,大多是名篇。到了近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倡导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和攻击敌人的极其锋利的长矛和匕首,也成为批判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杂文主要用来讽刺和揭露,也可以用来歌颂新思想、新人物、新风格。”

②20世纪中国散文史[2](第5页):

“杂文是杂文,以讨论和批评为主;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为主,通过揭露和批判假、丑、丑,普遍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讨论和批评的理性、抒情和生动,具有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

(3)新华字典2001修订版[3]: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一种以议论为主,叙事抒情的文学论文。以短小、尖锐、犀利著称,文体众多,如杂文、杂感、杂谈、笔记等。”

(4)辞海[4]:

“随笔,散文的一种,是随笔杂文。一般表现为短小、活泼、犀利。内容包罗万象,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漫谈、短评、随笔、笔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的诸子百家著作中,有许多这样的文章。五四以后,在鲁迅等人的努力下,它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达作者思想的文学报纸。它擅长意识形态和争议。在艺术上,他在文字上机警,在文字上充满感情。他经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谈论人或事,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5)《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刊[5]: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种形式,重在议论,也可以叙事。”

2.它属于文学,但不属于散文。比如:

(1)中国杂文史[6](第8页):

“杂文,是一种文学样式,有小说、戏剧、诗歌和散文。可以说是一种边缘文学。”

(2)刘西庆的艺术散文:当代散文的审美规范”[7]。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杂文、杂文要从散文的‘母体’中分离出来,‘自立’要独立。新的‘文学分类’可以采用十点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历史传记文学;散文和随笔;艺术散文;民族和民间文学;儿童文学。”

(3)著名杂文编辑、评论家刘的《什么是杂文》[8]:“简而言之,(杂文)是艺术的短小的批评性、讽刺性的文学作品,但不是小说或杂文。

3.属于“跨类型”的文学体裁。

(1)《文学概论》[9]将杂文和报告文学都归为“交叉”文学,也称“边缘”文学体裁,兼具文学和非文学属性。(参见P86和P87)

“杂文是一种‘交叉’的文体,兼具政治理论的性质和文学的特点。”

4.属于“文学议论文”

(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0]对“随笔”的定义如下:

“杂文,以议论为主,特点是叙事性、抒情性的文学议论文,能迅速反映社会问题,生动活泼,富有战斗性。”

虽然对于杂文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各有侧重,但是关于杂文的归属,大部分人都赞同将杂文归为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杂文是文学的或者文学的!于是,这种观点在教育领域被灌输给学生,整个社会接受了这种随笔观念,产生了很多误解和困惑。

在讨论散文和杂文的区别时,我也提到了这一方面:杂文在表达方式上要尽量避免情绪的参与。如果有太多的情绪干预,就会变成杂文,语言尽量客观,否则容易被当成发泄的倾向。这是对文章定位的回答。我们知道,散文、随笔的形式逐渐清晰,但在“大散文”的范畴里,传统的随笔、杂文、随笔、笔记等。都是杂文,而杂文、随笔、杂文都在杂文之中,很难做一个确切的划分。30年代文艺界习惯把杂文当杂文。在《辞海》中,杂文就是杂文、杂感等短文。杂文的解释是: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件或社会倾向的文学杂文,杂感、漫谈、杂文都属于这一类;另一方面,张恨水在《新民日报》5月23日1946上画了一条关于杂文的线:杂文是诗意的杂文,但不是诗歌、小说、笔记、各种杂文。先不说谁对谁错,可以看看现在的随笔。个人认为,目前“随笔”大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通过批判当下的弊端来讽刺现实的文章;一类是关于生活情趣、生活理想的文章,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展开;三是一些文章,如笔记、笔记、随笔、日记等。,既有文字的成分,也有感情的成分。这里的感觉和杂文是一样的,所以也属于杂文。从散文的三种类型回过头来看散文的定位,散文和散文的其他分支是有交集的,这也是我们纠结的地方。如果对文体要求不是太严格,把有感情的文章放在杂文里是没问题的,可以广泛;但是,现在讨论的问题,正是因为广泛性。我在字母文章下面提到的短文定位和本文的一些观点是一样的,我需要对短文进行提炼。当然,求精论针对的是分归属杂文版本,而不是杂文文体,讨论的定位问题也是分归属杂文版本的定位问题。子杂文版本下需要提炼的杂文,不仅仅是有情怀的杂文,评论和讽刺小品,人文杂文和人文杂情等。,而偏向于生活情趣、生活理想的日记、笔记、游记等有情怀的随性飘逸的文体则属于散文版。熊猫想把这个问题讨论好,首先是“站好位置”是说小品文在小品文文体中的定位还是在子小品文的位置。在文章里,我看到大站在了杂文文体和分杂文论坛的立场上。昨天我们聊的时候,我是站在分作文版的立场,局限性不言而喻,但这符合我的版块定位的思路。关于杂文本身,在文学理论和写作方面都有很多争议。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说,但也不是死定了。然后你把它和散文进行比较,那么你可以说散文是从文体的角度来定位的。“散文应该尽量避免情感参与表达。如果感情介入太多,就会变成杂文,语言尽量客观,否则容易被看做是发泄倾向。”诸如此类的文体随笔、杂感、笔记等。可以算,那么你说的定位问题怎么理解呢?散文精炼后各种风格的交叉如何处理?文章中没有明确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