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雾霾是什么时候因科技发展而发生的?
首先,伦敦雾和霾的发展
19世纪,伦敦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工业中心,进入了工业高速发展时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持续增加,使得伦敦的空气污染加剧,工厂产生大量废气,形成非常浓厚的灰黄色烟雾,使得伦敦的空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从10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伦敦冬季空气污染的案例很多,最早的记录甚至可以追溯到1813,之后是1873,1880,1882,1891,65438+。
1952年2月4日至9日,大范围高浓度雾霾笼罩伦敦。据史料记载,在1952年2月5日至2月8日的四天时间里,伦敦的死亡人数达到了4000人,其中48岁以上人群的死亡率是平时的三倍。1岁以下的人死亡率是平时的两倍。此外,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大幅上升。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这一事件共造成12000人死亡。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伦敦雾霾事件”。空气污染不仅损害了人类的健康,还严重腐蚀了建筑物和土壤。
伦敦雾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燃煤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汽车排放的发动机机油以及从欧洲大陆飘来的污染云,使得伦敦的空气质量非常差。当年的伦敦,工业污水排放量很大,每天有1000吨的烟从烟囱里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更严重的是,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可以催化燃煤的另一种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然后与粉尘表面吸附的水结合生成硫酸液滴。与水蒸气混合后,生成800吨硫酸。家庭燃煤也加剧了空气污染。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伦敦的几万户家庭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向国外出口优质煤,而伦敦人燃烧劣质煤,使污染更加严重。当空气不流通时,这些污染严重的黄色烟雾“被困在伦敦上空”。浓雾形成了。这些硫酸液滴被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身体虚弱的人生病,甚至死亡。伦敦雾霾事件的间接原因是65438+2月4日开始的逆温层造成的大气污染物积累。
之后伦敦连续发生1956、1957、1962等多达12起严重雾霾事件。70年代中期,伦敦的“雾日”逐年减少,1980年进一步减少。目前,伦敦的有毒雾霾已经消失,成为世界生态城市。
二、伦敦雾和霾的治理过程
1952起伦敦严重雾霾事件促使英国民众深刻反思。英国政府开始“以重标准治理雾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1953以来伦敦60多年的雾霾治理,按其空气质量改善趋势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1953-1960)。比弗爵士领导的比弗委员会(Beaver Committee)是英国政府于1953成立的,旨在调查此次雾霾事件的原因,并制定应对方案。在比弗委员会的推动下,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专门针对空气污染。该法案提出了禁止黑烟排放、提高烟囱高度、建立无烟区等措施,并在控制机动车数量、调整能源结构方面下大力气。与此同时,成立了清洁空气委员会,以监督空气污染的改善。并从有经验、有知识或对空气污染控制负责的人那里获得关于空气污染控制的建议。具体管理措施包括,地方政府负责划定烟尘控制区,改造家庭壁炉,更换燃料,禁止黑烟排放;建立奖惩机制,当地政府将补贴控制区内至少70%的壁炉改造合理费用,违反规定者将根据情节处以10-100英镑的罚款或最高三个月的监禁。1960年,伦敦二氧化硫(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20.9%和43.6%。
第二阶段是大幅减持阶段(1960-1980)。1968年,英国政府对《清洁空气法案》进行了修改和扩充,赋予了负责控制空气污染的住房和地方政府大臣更多的权限,包括对锅炉颗粒物和烟尘引入新的排放限值的权力。以及迫使地方政府设立新的烟尘控制区的权力。1974年,政府颁布了《控制污染法》,规定了机动车燃料的成分,限制了油品中的硫含量(用于机动车或壁炉)。这一阶段的核心措施是大幅扩大烟尘控制区的范围。到1976,大伦敦的控烟区域覆盖率已经达到90%。伦敦空气中的SO2和黑烟浓度在第一阶段略有波动,但在第二阶段,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SO2和黑烟浓度短时间内双双大幅下降,10降幅超过80%。到1975,伦敦的雾霾天数从几十天减少到65438天。
第三阶段是稳步提升阶段(1980-2000)。伦敦空气控制和治理的重点逐渐从控制燃煤转向控制机动车污染。政府相继出台或修改了一系列法案。比如汽车燃油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环境保护法(1990)、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国家空气质量战略》(1997)、《大伦敦政府法》(1999)、《污染防治法》(1999),使伦敦大气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第四阶段是低碳发展阶段(2001至今)。此时,伦敦的空气质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氧化硫和黑烟的浓度分别下降了84.2%和47.4%,它们不再是伦敦的主要污染物。2002年,伦敦市长在广泛咨询后发布了伦敦空气质量战略。它详细解释了伦敦如何实现国家空气质量目标。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造低碳经济》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并提出2050年建成低碳社会。此后,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在2006年和201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目前伦敦空气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机动车污染控制。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NO2)和PM10。低层空气中93%的烟尘污染得到控制,酸雨的危害基本消除。如今,伦敦已成为“绿色花园城市”,并在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最多的城市中名列榜首。
三、主要经验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理雾霾。
伦敦曾经严重的空气污染引起了英国各界的高度关注。具体表现为:(1)依法治霾。1956在著名的《比弗报告》的推动下,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大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案。在此基础上,20世纪英国主要采用“末端治理”来控制大气污染。除了不断完善《清洁空气法案》之外,继1968之后,英国又相继颁布了《污染控制法》(1974)、《汽车燃料法》(1981)、《空气质量标准》(1989)、《环境保护法》(1990)和《道路》。《环境法》(1995)、《大伦敦政府法》(1999)、《污染防治法》(1999)、《气候变化法》(2008)等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法案,严格限制其他尾气排放,并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全面推进并最终建立低碳社会”,把推进低碳社会的建立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英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减少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减排80%的长远目标。(2)制定国家战略,指导雾霾治理。从1995开始,英国也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所有城市都要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估和审查。对于没有达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指定空气质量管理区。并且强制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天数不得超过35天,否则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达标,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就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然后英国提出了能效:政府行动计划(2004年)、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05年)、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年)、低碳建筑计划(2006年)、退税和补贴计划(2007年)和英国能效行动计划。《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2008年)、《低碳过渡计划》(2009年)等一系列计划和政策,表明了英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决心。特别是2009年的低碳过渡计划,勾勒了英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目标是到2020年英国的碳排放量在1990的基础上减少34。700万套房屋将实现节能,超过654.38+0.5万个家庭将获得政府补贴,生产清洁能源;40%的电力将来自低碳能源;新车平均碳排放量将减少40%。由于英国的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概念近年来在全球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认可。(3)加大财政投入。2009年,英国政府拨款32亿英镑用于房屋节能改造,以补偿那些主动在家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预计将有700万个家庭从中受益。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其适用于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行业追加投资6543.8+004亿英镑。因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4)构建协调的政策体系。英国在利用气候变化税和排放交易机制等政策工具以及低碳交通、“清洁煤”和碳预算等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种政策工具和计划的特点,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政策规划体系,低碳技术研发促进计划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主导、所有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导的“低碳经济”互动体系,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5)设立各种专项基金,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英国政府每年用约6600万英镑气候变化税投资的商业基金,“碳基金”按照企业模式运作。有效促进英国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的投资。2008年,英国政府推出了“环境改善基金”,可以将政府对低碳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示范和部署的支持与能源和环境相关的国际发展相结合,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为了加大对绿色交通和能源项目的投资,2010年3月,英国设立了6543.8亿英镑(7.49亿欧元)的绿色能源基金,用于改造交通系统使用清洁燃料,提高低碳能源(如风能、海浪能和太阳能)的利用率,为数千人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二)利用清洁能源等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伦敦雾霾事件发生时,伦敦烟尘最高浓度达到446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均浓度达到3830微克/立方米65438+上世纪50年代,伦敦有关部门发现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和生活燃煤。因此,除了划定“烟尘控制区”,该地区的城镇只允许燃烧无烟燃料,他们还决定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冬季采用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搬到了郊区;政府用补贴的方式帮助居民改造燃气具,并要求市区和郊区的所有工业企业不得使用煤和木柴作为燃料,产生的废气必须经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净化后才能达标排放。英国也大力发展监测技术,建立了大气监测网络。从1961开始,英国建立了一个拥有450个组织的全国性大气监测网络。监测网络有1200个监测点,烟尘和二氧化硫平均每小时采样一次,粉尘量每月测量一次。其中,伦敦、爱丁堡和谢菲尔德被列为重点监控地区。加上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伦敦治理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英国空气质量的改善,英国的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5中,煤炭占比27%,电力和清洁气体燃料占比24.5%,燃料油占比43%。1980年远郊工厂只使用煤炭,比例进一步降低到5%,电力和清洁气体燃料提高到51%,燃料油41%。特别是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从1948的90%下降到1998。但是,天然气的比例从0增加到了36%。2003年,英国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将在2050年建立低碳社会。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政府承诺到2020年减少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实现到2050年减少60%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目标。2009年,英国政府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能源供应的65,438+05%,其中40%的电力将来自低碳领域(30。
(3)疏散人口和工业企业
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和工业企业过于集中给市区带来空气污染的问题,伦敦在20世纪40年代末建设了8个新城的基础上,于60年代末在城市的北部和西北部建设了彼得伯勒、米尔顿凯恩斯和北安普顿3个新城(这3个新城距离伦敦市中心的距离从80到133公里不等),这些新城的建设为人口和工业外迁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新市镇也采取了积极措施吸引工业企业落户(当时的做法是划定工业区范围,铺设道路,建造不同规模的工厂出租,注意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大力宣传优惠条件)。由于政府的外迁优惠政策和新市镇的优惠条件,很多工厂都搬了出来。从1967开始,伦敦市中心的工业用地开始减少。到1974,市区外迁24万人,再外迁4.2万人。与此同时,新城镇企业的数量从823家增加到2558家。新城总人口也从45万增加到654.38+0.36万(包括其他地区的搬迁人口)。
(四)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综合治理。
80年代初,伦敦机动车数量达到244万辆,道路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同时,车辆数量的增加也造成了机动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伦敦当局采取了以下综合控制措施。
一是实施向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节油无污染方式转变的交通发展战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有效降低机动车二氧化碳排放。具体措施是:设置公交专用道,设置长度为1000英里的自行车线网,设置林荫步道网,投资开发新型节能无污染的公交车辆。
第二,扩大交通限行范围。过去,伦敦的交通限制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高峰时段。随着城市化和交通的发展,城市中心的交通问题和空气质量问题,从内伦敦到伦敦的主要放射状道路和高速公路变得日益严重。因此,伦敦各地区相继实施了以限行为主,辅以切实可行的用地和交通政策的一揽子措施,防止空气质量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第三,政府发布交通状况白皮书,告知公众,为了限制汽车数量,减少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从2000年开始提高停车费,市内各大公司和公共场所原来的免费停车场将全部改为收费停车场。
第四,加强城市空气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政府制定的空气质量控制的短期目标是到200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65,438+0,990的水平。同时建议政府制定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目标和实施细则。
第五,加强汽车制造业的技术改造,设计和生产先进的环保汽车。为控制机动车污染,英国政府多次修改完善《清洁空气法案》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的条款,要求所有新车都要安装净化装置,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新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在2007年的基础上平均降低了40%。自2003年起,伦敦市政府开始征收“拥堵费”,以缓解伦敦市中心的拥堵状况。这项政策减少了机动车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增加了财政收入,并为实施其他交通管制措施筹集了资金。
2008年,伦敦政府实施低污染排放区政策,旨在加快污染严重车辆的更新换代,推动老旧车辆加装减排装置,减少车辆的污染排放,改善伦敦的空气质量。在低污染排放区行驶的车辆必须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否则要收费。研究结果表明,与低污染排放区外的区域相比,该措施的实施使PM10的污染浓度降低了约2.46% ~ 3.07%。而且,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还强调,未来将通过不断提高低排放区域的准入门槛,加强对机动车排放的控制。
伦敦市政府也宣布了更严格的交通2025计划,限制私家车进入伦敦。计划在20年内减少9%的私家车流量,每天减少6万多辆进入堵车收费区的车辆,减少尾气排放12%。英国政府在限制汽车排放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伦敦计划2015。
(5)多措并举协同治理雾霾。
首先,成立专门的管理和咨询机构。为了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控制,大伦敦议会确定了17个不同的行业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
其次,科研机构参与治理大气污染。伦敦非常重视科研力量参与治理大气污染,许多国家研究机构、大学和工厂广泛参与科研。例如,基于英国各地1,200多个监测站的测量结果,估算空气中烟雾和二氧化硫的含量,并据此提出不同地区控制空气污染的不同措施。一些高等院校,如阿斯顿大学、雷丁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威尔士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利兹大学,对汽车尾气、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控制、空气污染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影响、测量灰尘和其他污染物的仪器的改进、烟囱的设计和安装以及环保产品的开发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第三,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和监督治理。伦敦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不完全归功于政府,但英国各大高校、环保组织和媒体也在形成合力,全民都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实践者。由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盖伊医院和伦敦圣托马斯医院联合成立的国家健康保险系统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一个“如何减少空气污染对个人影响”的研讨会。这篇论文关注的是伦敦的每个居民如何自己改善空气质量。2010-03-12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还在多个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上推出了一款名为“伦敦空气”的手机软件,每小时向用户免费推送伦敦的空气质量,让伦敦居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空气质量。英国是第一个将空中管制信息实时告知公众的国家。官方网络。
英国公民在环境问题的讨论、决策、监督和执行方面有着深厚的自治传统和强大的社会基础。如果政府在控制空气方面稍有疏忽,主流媒体不会为政府粉饰,而是大胆抨击。比如2012年7月,《星期日泰晤士报》引用环保组织“清洁伦敦空气”所做的调查报告,质疑伦敦市政府只是在监测点附近喷洒化学溶剂。为了美化空气污染指数,英国公民对空气信息的获取不被政府垄断。公民可以通过《信息自由法》直接向政府环保机构索取相关数据,不能被拒绝。由政府设立的“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和由非政府组织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环保组织合作设立的“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发布伦敦实时空气质量数据。政府绝不敢指责民间监测组织是“非法”或“违法”的。
第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伦敦在城市周围建造了一个大型环形绿化带。到80年代,绿化带面积达到4434平方公里,与市区面积(1.58平方公里)之比达到2.82:1。远期绿化带规划面积可达5791平方公里。与市区的比例可达3.67: 1。伦敦绿化带的建设在置换城市空气、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控制城市扩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园林绿化方面,伦敦也非常重视生态园林,倡导建设“花园城市”的理念。这是伦敦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它以调节城市大气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这是充分发挥绿化功能的战略措施。目前,伦敦市中心三分之一的区域被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生态园林的建设不仅美化了城市,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品质,而且以清新的空气、优美宜人的绿色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游客。
第四,对中国雾霾治理的启示
从工业革命的先驱到生态文明的引领者,英国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借鉴。
1.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立法。
只有严格的政府制度才能减少污染。自由市场不能解决污染问题。污染在经济学中被视为外部因素,说明单个公司不可能为解决污染问题付出代价。所以公司本身也没有主动出击的动力。它需要一个政府系统来约束和规范,以便严格执行法律,减少污染。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立法。加快制定配套环境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严肃处理执法人员的不作为和失职行为。
2.全面规划和加快实施大气环境治理战略。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是区域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提出了改善和控制已造成的大气污染的优化方案。做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采取区域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制定治理大气污染的科技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大气综合治理和利用转化为新兴产业,彻底消除隐患,大力。
科技是解决和控制大气污染的关键。
在英国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关键的导向作用。英国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改造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这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政府要求企业严格操作生产流程,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有利于减少污染或处理产生的污染物。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控制污染源。使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科技除了攻关技术实现治污目标和产业突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研究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决策过程越科学,可执行性越好,政策就越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天猫美国普微信提醒:雾天出行记得保护好自己。
从1813年的空气污染,到1952年的空气严重污染,英国为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英国下定决心控制伦敦的空气污染。从根本上扭转局面用了20多年,彻底改善用了50年。由此可见,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即使是现在,英国政府仍然认为在空气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英国在2007年的战略中提到,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空气污染对英国人平均寿命的影响仍然达到7到8个月左右,每年直接医疗费用约200亿英镑。即使到2020年,2007年战略中的所有政策都已彻底实施。英国政府仍然预计,空气污染将使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缩短5个月。因此,空气质量恢复的过程不是自然发生的。这需要政府下决心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将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转化为对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自觉执行。为了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最大程度地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大力投资和推广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这是控制环境问题的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