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写的论文是什么?
常说理科论文难写;文科论文好写,文科是“天下文章的大抄”。在文科(而我以中文系为例),语言感觉和数学差不多,语言的传播和流行大致可以用同一个公式概括,所以鄙视文学;在文学上,古典文学觉得自己历史最长,是国学的脊梁,看不起历史短的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认为我们是母语文学,看不起不可能那么熟悉外国的外国文学。这一切都是误会。
什么是研究?我们应该首先明确这项研究的性质和意义。所谓研究,不是我拍脑袋想到的,而是在前人理论或实验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往前推。我们的研究只是整个研究的一部分,是前面有人,后面有人的接力运动。
有人认为科学研究只需要一个实验室,而不需要翻看前人的文献。其实在进入实验之前和进入实验室之后,理科对文学的依赖和文科是一样的,同样不可或缺。
文科论文要在大量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说花“美不美”的不是文科论文(有人误会这是文科论文);文科论文要研究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是这个颜色。例如,枫叶在秋天逐渐变红。为什么枫叶在秋天会变红?这和花青素有什么关系?花青素的变化与土壤、气候、温度有什么关系?文学研究是一种探究性研究。既要和历史、哲学分开,又要和地理、天文、生物、环境交叉。
其实很多研究都有潜在的“研究链”。比如我们从“化学”这条路开始,从“无机化学”到“有机化学”;然后从“有机化学”到“生命科学”,此时,人和人脑是“生命科学”的核心,人脑产生的“意识”是“生命科学”中最奇特、最珍贵的神奇之物,其复杂程度可与地球和外宇宙相媲美;在人类意识中,“文学”是最美丽的花朵之一;研究“文学”,就是研究人类特有的“意识之花”,不仅有趣,而且和“无机化学”在同一个“研究链条”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科和理科是分工不同的学科。
就理科而言,文科论文和理科论文应该是一样的。真正研究出来的论文应该有很强的客观性。
二、文科论文写作的原则和方法
写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最重要的四个字是“实事求是”,这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
王运喜老师告诉我们,在过去,郭绍虞先生写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凭着他的渊博知识,他只写出了他所熟悉的诗歌。不要写小说,不要写歌剧。后来,周扬一定要他写。如果他会写一点,他会请专门研究小说和戏曲的赵先生读一读。最后他会让赵老师检查一下才敢拿出来。
实事求是还表现在对待研究对象的态度上。因为文学研究中有“人”和“情”,所以容易把研究对象当成崇拜对象。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研究对象当作考察对象,当作解剖对象。
古代的诗人和作家经常被贬低,而我们经常站在诗人和作家一边。因为我们喜欢他的诗或者文学作品,所以认为诗人被陷害了,很同情。其实应该从当时的法律现实地看待问题。有必要区分两种不同的问题,一种是被诬陷的问题,另一种是真正犯了经济或其他错误的问题。
比如苏东坡的经济问题,辛弃疾的经济问题以及对下属过于粗暴。比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滕被贬巴陵郡,滕被贬巴陵郡只是因为他贪污。范仲淹的文章有他的好话,等等。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理性精神。甘家派的研究者为了寻求真相,有时甚至会批评父亲的文章,说“家里人这样说是不对的。”这种精神是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首要条件。
实事求是必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清代顾在《日之录》中指出,他的研究是“山铸铜”,即从深山中开采矿石,提炼精铜,用于铸造丁仪或钱币。这句话被很多学者引用过。清代高邮王念孙、王父子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研究:即后人的研究离不开他们的成就。因为他们的研究非常科学客观,这也是“二王”不被遗忘,引以为荣的原因。后人必须在他们的基础上开始前进,这样事业才会新,研究才会有价值。
作为后来者,我们应该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从而开创新的风气,开创新的局面。除了像干甲派(日本“京都派”即由此衍生)那样重视材料、细致求实的方法和风格外,还应注入新的思想和新的时代精神。程先生说:学术和体育一样,也有记载;作为学者,不仅要打破前人的“学术记录”,还要创造“新的学术记录”;我们也要打破自己的学术记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培养研究生不仅要实践,还要积火传薪。
科学论文往往是世界性的。文科论文也应该是世界性的。随着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意识形态、心理特征和文化方法上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都在迅速全球化,中国文学研究也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学研究不再是中国学者的专利。因此,在当今世界,对曾经被视为国粹的中国文学的研究,应该在“汉字文化圈”的平台上,在世界汉学的背景下进行。这种开放的研究是与科学精神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在写论文之前,问几个为什么。
对于一篇论文,先问自己几个原因:第一,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二、这篇论文解决了哪些问题?第三,你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靠谱吗?四、写这篇论文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多次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或论文获奖。以上几点是评委在评价优秀论文时要提出的标准和问题。
写文科论文就像做一道几何题;知道什么?证明什么?已知条件是你收集的文献,你的结论是论文中要证明的问题。做几何题时,要有大前提、小前提和推论;推理要符合逻辑,得出的结论要可靠。所以,每一篇合格的文科论文都必须具备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是什么”(是什么东西);二是“为什么”(why);第三,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明确一点。
四、文科论文的选题
我在复旦大学的时候,导师王运喜教授反复告诉我们,写文科论文(以中文系为例)的第一步是选题。题目选好了,论文就成功了一半。
论文题目大小不一;有宏观和微观之分;生和熟是有区别的。作为一个初学者,我对研究生的希望是题目先要小一点,微观一点,健康一点;以小见大,先微观,再宏观。
题目类型很多,比如作家、作品研究;对某种文学思潮的研究;作家群与文学群研究:研究一个体裁、主题、题材和类型;专书研究;文学理论的范畴、概念、术语和形象研究:比较研究(有无影响);跨学科研究(如历史与文学、地理与文学、天文与文学、文字学与文学、语言学与文学、哲学美学与文学等。).
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擅长什么,有的人擅长文献研究,有的人擅长理论分析,在选题的时候可以扬长避短,写出一篇好论文。
题目来源可以是导师的课,你突然有了一种体验和灵感。最好的办法是划定一个阅读范围,积累阅读经验,做读书笔记,然后整理笔记,写论文。写作时,不写全面,而是写自己的看法。别人说过的,写过的,没必要写。设置题目的技巧也不容忽视。你要把你论文中的观点和最精彩的想法放在论文的题目里,表达要新颖、不陌生,让人眼前一亮。
第五,文科论文收集资料的方法
写一篇文科论文,收集素材很重要。有的人收集素材容易,有的人收集素材难。原因是什么?问题是你能不能用参考书。你学会在网上查各种信息了吗?
工具书分为几类:如版本学、目录学,如书目解题、综合年谱、论文索引、类属书、地方志、家谱等;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期刊。文科的期刊网和学校图书馆基本都买了。你可以连接到学校图书馆网络来查找你想要的信息。
收集素材也是有学问的:在收集素材的时候,不能单独收集某一个素材,要注意素材之间的“联系”。要注意一个作家的作品与其他作品、不同体裁作品的关系;注意一个作家与其他作家的关系,尤其是朋友、师生、亲人等;如果收藏白居易的资料,也要关注元稹的资料;在研究谢灵运的时候,也要注意颜延年的材料。研究苏轼,要看他们父子的资料。注意作品与当代评论之间的素材;需要阅读当时的著作和理论;互读文史哲;用纸质文献阅读地下出土的资料。注意作家和作品与当时社会、时代氛围、审美意识的关系;注意时代与历史的关系。比如与前后时代的作家、作品、理论的联系。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论文很薄,没有厚度和深度,只是因为你在收集材料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上面的联系。
六、建立自己的材料“基地”
真正的学者在收集材料的时候,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建立自己的材料根据地。之前的经验是你熟悉一本书,你的很多知识都和那本书有关。你可以随时回到那本书,找到你想要的资料。
陈寅恪虽然精通中西经典,但对新旧唐书最为熟悉。他的许多重要研究成果都与《新旧唐书》有关。直到陈晚年双目失明,写文章、学习的时候,还经常跟女儿说《唐二书》里有一段话,让她帮忙校对。
杨树达熟读《汉书》,并以《汉书》为学习的基础。他写了《论语》(汉人对《论语》的看法)和《婚俗考》(汉人的婚俗)。大有作为。他的侄子杨伯钧也受到杨树达阅读方法的启发。他完成了《论语》《孟子》等一系列著作。
一本熟悉的书不一定是稀有的书,而是普通的书。但是,走在学习路上的书,或历史,或哲学,或文学,最好是资料信息丰富,文史哲结合的书。因此,余嘉锡说,“读普通的书。”西方谚语说:“关注那些深入阅读一本书的人。”
七、材料要正确阅读。
正确阅读收集到的资料,注意是否可靠。我们应该注意前人校正的书籍。《二十五史》和《四库全书》都有专门的书来纠正和辨析,后者纠正前者的错误。国外的材料也是如此。比如黑格尔的美学是权威的,但在德国,辩证地补充黑格尔书中错误的著作却成了经典。读黑格尔,要了解这种情况,读一本辩证的书。当然,也有可能这些书还是德文,没有翻译。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理论家韦内克·沃伦,他写了《文学原理》。其中有几处错误,他已经在第二本《诗学》中进行了修改。不关注他的诗学,就不知道他错在哪里。《诗学》还没有翻译,要看英文原版。所以文科的学术研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有些人只看外国文论的翻译和中国典籍的翻译,做比较研究真的很危险。有条件的同学尽量看原著,至少查查原文。
八、创新思维与文献论证
要写好一篇论文,第一种努力是努力寻找新的素材,尽可能让它们说话;第二种功夫是用新思维让普通材料说话,让旧材料出新意。发掘新材料,依托文献学;在普通材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靠的是创新思维;这是新与旧的辩证法。文科论文在用文字学的方法收集材料的同时,也要学习新的理论,尤其是国外的哲学和美学。20世纪,王国维用尼采、叔本华的理论研究中国的词学,发明了地下发掘与古志互证的“双重证据法”。陈的“以诗证史”和“以史证诗”都是创新思维和文学论证的典范。最近有人用荣格的原型理论研究曹植的《洛神赋》,还有人用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研究《孔雀东南飞》,都取得了成功。
九、写作的语言和技术问题
写作的方法,尤其是第一次写论文的时候,先立个提纲,然后分段论证;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一段的结尾,你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一篇论文完成后,最后用几句话总结一下,就像实验后填写数据和语句一样,让人看起来清晰突出。
论文的语言可以风格多样,任何语言都可以。但要简洁、清晰、流畅、有“表现力”。“达到”就是“语言到位”,这其实是写作的高境界,很难达到。
写科技论文要追求论文的逻辑意义,不需要在文字上做过多的修改;有文采固然好,但不要用文采损害意义;最忌讳的就是把简单的道理用非常“深奥”的语言说出来让人听不懂。
论文的引用应可靠、规范;尽可能使用第一手资料;如果使用二手资料,一定要查一手原文,符合学术规范。
最后注意要注意“十大要素”:(1)时代或国家;(2)作者;(3)译者;(四)书刊名称;(5)卷数;(6)章;(七)出版地点;(八)出版单位;(九)出版时间;(10)页码。
由此你就知道了,写一篇文科论文和理科在实验室下结论一样难。虽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一样,文科不进实验室,科学要进实验室,但社会也是文科的大实验室,因为文科和社科都是以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在研究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文科、理工科是一样的。最后,论文的写作是实验报告和研究的结果,是对前人的总结,是新的发展。通过学位论文的写作,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