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学术案例分析论文
内部控制学术论文1: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2065 438+2005年4月,首次提出?新常态?这意味着企业要积极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分析内部审计的价值和功效,可以改变内部审计的观念,提高内部审计师的地位;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实施全程审计模式;本文从完善业绩评价体系和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入手,探索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促进企业适应的途径。新常态?。
关键词:内部审计增值公司治理
一.导言
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随着该法案的实施及其影响的扩大,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链中的作用也在扩大。2013年8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该准则于2014年8月20日生效。近年来,企业面临的内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常态?当前,企业应积极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的重要职能部门,对企业增值尤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其价值和有效性
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准则》中对内部审计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作。它通过应用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方法来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并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国新修订的指南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运用系统化、标准化的方法,检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改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显然,内部审计的目标已经从错误检测和欺诈预防转变为为组织增加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以风险管理为重点,可以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两部分。
(一)显性价值表现
内部审计创造的显性价值是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技术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提醒决策者风险,防范和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效率,从而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最终目的。根据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同等收入水平的公司,风险较小,企业价值较高;资源占用越少,效率越高,价值越高。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管理体系各个环节的分析、监督和评价,找出企业的风险点和低效点,从而防范风险,提高效率。
(二)隐性价值表现
内部审计的隐性价值主要体现在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而在后期会计期间实现的价值,但很难用金钱来衡量。增值成为内部审计新的重要职能和角色。因此,如何使内部审计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便更好地为组织的价值增值,这不仅是高层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目前内部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理论研究者困惑的重点。
第三,增值方式的分析
(一)转变内部审计观念,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
我国内部审计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观念落后。因此,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推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发展进程,以明确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促进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治理是一种基于产权关系的权力制衡结构。只有董事会、管理层和监事会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才能对公司产生良好的治理效果。将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在监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之下,既能划清监督权、执行权和决策权的界限,又能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形成制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和审查职责。
(二)加强内部审计队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从财务合法性的角度看信息,还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从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角度看问题,深挖隐藏的问题和弊端。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而不仅仅是财务专业知识。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实施全程审计模式。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除了内部审计理念的创新,更应该关注内部审计的质量和运作模式。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责任控制制度,主要是确定项目负责人、主审法官和总审计师的相关责任,检查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是否得到了适当授权,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再者,要建立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对财务信息和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监控,对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同时,企业应充分发挥审计评价和验证的作用。通过评价各部门的绩效,为奖惩提供合理的依据,从而被动地提高各部门的绩效,增加企业的价值。
(四)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企业价值,评价和改善公司治理。评价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所以要合理运用评价体系,防止盲目僵化应用。如果企业过分追求指标,将不利于内部审计的长远发展。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独立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指出设计和执行中的缺陷和偏差,分析原因,找出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查找管理中的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并督促落实和改进,以防范操作风险,减少损失。企业需要不断跟踪和改进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检查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
第四,总结
随着高科技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常态?时代发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熟练运用管理,探索企业增值。企业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全程监控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作为内部审计人员,也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企业增值做贡献。参考资料:
谭利华。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内部审计实现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19)。
[2]戴士林。实现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途径和方法研究[J].现代商业贸易业,2011 (4)。
[3]赵曼波。内部审计——挖掘企业内部增值潜力的有效途径[J]。新会计,2010(5)。
内部控制学术论文之二:高校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高校法人地位基本确立。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健全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预防和发现各种财务舞弊。通过分析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对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对策研究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保证包括会计资料在内的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一,高校内部控制概述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高等学校为保证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和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合法和完整而制定的措施和制度[1]。新形势下,不断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经济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二,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项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就其现状而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
内部控制制度再完善,也需要在一定的条件和情况下,准确理解并严格执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或现实条件的制约,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被忽视,普遍存在对内部控制的误解现象。内部控制一旦制定,就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坚持和执行,让每一个高校员工都明白内部控制的本质和要义。
2.高校内部控制和监督薄弱。
从机构设置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平行的。更有甚者,考虑到成本效益因素,尽可能减少机构和人员数量,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合署办公,或者财务部门兼顾审计部门的职能,审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审计人员受到利益因素和人际关系的制约,无法客观地开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从审计方法上看,部分高校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审计手段而非独立的审计内容,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无法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内部审计监督薄弱主要是由于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缺乏监督、检查和评价,监督检查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设置不规范。
3.高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了内部控制理论建设,但由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很少颁布实施,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阻碍了内部控制的规范作用[2]。
三,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高校管理部门应根据高校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首先以指南的形式发布一套全面的、可操作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向全体员工传达全新的内部控制理念,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高校内部改革的深化,必须重视内部控制,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通过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
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监督、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质量和效果的手段,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落实相关内部审计责任,克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矛盾,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确保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和严格。
其次,高校要明确审计介入和监管的范围,强化事前审计制度,明确规定哪些业务只有经过审计确认才能开展,哪些业务不需要开展。对于容易发生舞弊的活动,审计的事先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高校应细化内部控制基础工作,使审计标准与业务操作标准保持一致。
最后,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常规的、持续的、专项的监督检查[3]。
3.加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控制内容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比如在控制货币资金时,可以采用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制度控制等方法,即单位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行业或部门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业务授权审批制度。不允许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不相抵触。再比如,在控制实物资产时,可以选择财产保全控制、会计制度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方法。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数据输入输出、文件存储与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限制非授权人员与财产的直接接触,并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目核实等措施,确保各类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结论
在改革的浪潮中,高校正在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每个高校都面临着?适者生存?、?适者生存?因此,高校不仅要从源头上,而且要从制度上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根据高校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制定一套科学、严密、有效、可操作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财务风险,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资料:
[1]朱。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J].会计研究,2010 (2): 22。
[2]陈鸿宇。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 (24): 12。
内部控制学术论文之三: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一直以来,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财务管理制度和契约安排,被用来防范财务风险;它对约束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过分强调财务制度的设计和安排,导致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即使内控制度健全严密,也不能有效控制企业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根本,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认识、实施和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管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还存在许多问题:
1.就企业环境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控制环境差。企业的组织架构在设计之初,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组织应承担的监督责任,组织之间无法相互制约,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不到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有些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职权划分不清,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不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要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必须有健全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但目前的企业信息系统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忽视了企业员工的信息需求。一方面,企业员工必须清楚地从高层获得信息,并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员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向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主管部门传递信息;然后,员工必须能够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上级部门。
2.在管理人员方面
(1)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薄弱。有些管理者个人权力观严重,把直觉凌驾于企业制度之上,习惯于集权管理,用个人主观判断代替科学分析和决策。
(2)企业监管薄弱,组织保障不到位。目前,许多企业实施了财务监督管理模式,但这种模式只是简单地解决了成本控制的一些责任归属和成本失控问题,同时剥夺了财务内部监控职能,导致企业相关财务人员缺乏责任感。虽然我国会计人员受《会计法》保护,但职业道德也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客观、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但在现行的集权管理体制下,企业会计仍缺乏应有的保障,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人员重视不够,忽视其应有的权力。
(3)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薄弱。受传统制度影响,部分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意识,对企业风险的可能因素重视不够;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实施机制,或者企业设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但未真正履行职责,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对策
为了弥补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企业组织的建立
为了消除集权管理导致的内部管理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垄断现象,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企业的结构框架,以组织决策取代专制集权。此外,鉴于每个企业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特点以及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必须整合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建立部门之间的制衡机制,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
2.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建立
建立财务控制体系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要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权限范围、财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完善财务岗位的轮岗制度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制度,根据企业财务工作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构建系统的、贯穿始终的监督机制,加强财务环节的内部控制,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欺诈风险。
3.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同时进行。
评价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其执行程度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审计机制。企业应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外部审计,通过监督和审查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和控制方法,使企业内控体系更加完善。
4.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自我评价,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还可以对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系统评价,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变被动为主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合理有效。
5.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建立。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会对员工的思维、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也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用文化激励员工的自觉性、荣誉感、责任感,达到个人与企业目标一致,员工自觉执行企业制度的效果,形成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6.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财务透明和会计信息的有效传递,不仅有利于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也进一步加强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还能有效缓解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内控组织的功能。
7.加强外部监管。
首先,监管部门要合理分工,互通信息,深入了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常态化监管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检查力度,扩大覆盖面。其次,监管部门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法规,客观公正地行使职权;最后,对在内部会计控制中表现不同的企业和个人应明确奖惩,以促进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总结
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也随之变化。企业需要分析自身环境和未来环境的变化,才能进行内部控制。为了降低企业的风险,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减少企业的经营损失,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1.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范文
2.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3.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论文
4.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