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期望

看到先生的名字,我觉得自己仿佛面对着一座高不可攀的丰碑,不敢轻易落笔,唯恐玷污了先生的气节。或许,我只能战战兢兢的写一些轻佻的文字。

晚出生半个多世纪,错过了看到先生的风采,但也有幸看到了先生的大幅照片。其实严肃的王老师配上那句“冷眼看千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确实透露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但也只是让人觉得有些冷漠而已。其实王先生是个没心没肺的人!“无情的莫比是一个真正的绅士”。王先生对朋友、对青年、对劳动群众是真诚的,就像佛祖与魔斗时的无情面目,但转身面对众生时却是善良的、金色的。

先生爱骂人,就像人们说的“他没有一篇文章背后没有几支箭。”这在王先生的散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比如《朝花夕拾》里有一篇文章《无常》。先生写道:“如此,无常等于我们。难怪他不摆架子教授(教授指陈西滢等人诽谤女学生)。”如果“教授们”看到这些,一定会暴跳如雷。而且王先生的同事看到也会很开心。而我只能佩服先生,骂人能快速诅咒亲人,仇人伤人,不露痕迹,也只有先生!

为表感激,我以血荐轩辕。生活在这样一个麻木不仁的时代,“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是痛苦而鲜明的。看到我们的同胞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却一脸茫然,王先生的内心一定是煎熬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成了王先生永远的心结。因此,王先生的文章往往是从冷眼旁观的角度来描述的。比如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猛烈抨击“吃人”封建礼教的小说《狂人日记》,文字清晰,风格清新。但是,看完文章,我的心好像在一点一点往下沉。五千年历史中的糟粕,在王先生无情的剑下现出原形。

先生的悲哀在于,他明明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却无力改变,只好用匕首般的文字去刺那些毒瘤。先生的深情被无情的文字埋没,让人深深悸动。看过《孔乙己》和《阿q正传》的人很少不笑的,但是怎么能笑得出眼泪呢!拿这一切开玩笑,我老公心里该有什么苦啊!

有人说“文如其人”,而先生的文章很少清透感伤,所以先生是不折不扣的“战斗文人”,是文人中不可多得的品种。在宏大的时代里,他们视文章为利剑,打碎一切丑恶肮脏的东西,在时代的风暴中歌唱。他们不是不懂得伤春悲秋,而是逃不出血雨腥风。可惜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文人少之又少,鲁迅是这少数文人中的佼佼者。

看鲁迅的文章,感觉有很深的时代烙印,但他不属于那个时代。他的战斗,他的无情文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

我喜欢鲁迅的文章,所以觉得王先生离我们不远。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看见老公在黑暗中向我走来,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真的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