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论文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

[摘要]通货膨胀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通常意味着社会购买力持续大于社会总供给,导致物价普遍上涨。通过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观察和分析,阐述了我国目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并利用预算约束、石勒斯基替代效应、普通收入效应和禀赋收入效应,分析了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和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说明了政府采取措施进行调控的必要性。

[关键词]通货膨胀;收入;消费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大于实际货币需求量,即实际购买力大于社会产出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持续而广泛的物价上涨。其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简单来说,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这是一个长期的概念。因此,物价水平的一次性上涨不属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下,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

对于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官方和学界看法不一。官方认为,当前物价上涨主要是游资炒作,而非结构性通胀;学术界认为,中国正在进入通货膨胀时代。

目前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GDP平减指数。本文讨论了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因此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参考。因此,本文采用CPI指数来衡量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现行的CPI体系是有缺陷的,这一体系也曾多次受到学者的质疑。目前,我国CPI的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1中国现行CPI构成

物品的比重

食品34%,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服装9%

13%家居生活设备及维修服务6%

交通10%烟酒及其他用品4%

我国CPI权重体系的首要问题是食品占34%。在目前的统计指标中,食品是所有八大类商品中权重最大的一类,这使得食品价格的波动对CPI的影响尤为明显。CPI的另一个关注点是住宅权重较低。美国CPI体系中的居住类是42.1%,而中国只有13%左右。而且,我国CPI指数体系中所谓的“居住”仅指房屋装修等附加消费。剔除作为固定资产的房屋价值——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至2008年城镇居民住房年消费总额仅为699元、733元、808元、904元、982元和1145元,似乎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年均增长5%以上)。但实际上,由于基数太低,住宅消费的增长无论如何都非常有限,这与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的疯狂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目前房价飞涨,CPI水平仍能维持在10%以下。

虽然看起来食品和居住在我国CPI体系中的比重偏高偏低,两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抵消,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居民的住房支出远高于食品支出。所以目前的CPI指数是低估的。

虽然现行的CPI指数存在诸多缺陷,但由于其构成体系相对固定,通过纵向比较仍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通货膨胀水平。因此,本文仍然选择C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

1996-2004年期间,中国经历了罕见的通货紧缩。2004-2005年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原材料价格开始飙升,中国物价水平和CPI逐渐攀升。2007年中国CPI上涨4.8%,2008年上涨5.9%,创1996以来新高。然而,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的通胀趋势。2009年,中国全年CPI比上年下降0.7%。

然而,金融危机的冲击只是暂时降低了自然资源的价格,降低了中国的通货膨胀率。2009年,全球形势一稳定,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价格继续上涨,中国通胀再次加速——如下图,今年前10个月(2010)中国CPI指数变化趋势。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CPI指数除3月和6月外,其他月份均呈上升趋势。9月份CPI同比增长3.6%,达到23个月以来的新高,6月份达到4.4%,为25个月以来的最高值。从数据上看,中国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考虑到现行CPI指数体系的缺陷,中国目前的通胀率应该是可观的。

第二,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轻微的通货膨胀是正常的,对刺激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然而,当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时,其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经指出,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了。通货膨胀破坏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切潜规则,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严重扭曲,还会导致一国货币严重贬值,从而破坏整个市场的运行规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对经济有致命影响的货币现象。如果不及时制止,会毁掉整个社会。

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末端,人们处于直接面对通货膨胀的最前沿,也最直接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一些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分析工具的应用,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

人们的购买力(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了。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受到价格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当商品价格固定时,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可以购买的商品越多,因此效用越大,福利越好。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支出刚好等于收入水平的一系列消费捆绑称为预算线。在预算线上,这些消费捆绑刚好可以用完消费者的收入,也就是说,

p 1 * x 1+p2 * x2 = m 1

如图2中由m1表示的对角线所示:

图2

预算线以下所有消费捆绑的集合称为预算集,它代表了在收入和价格固定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所有消费捆绑。显然,当面临通货膨胀时,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购买的商品1和商品2的最大数量会减少,预算线必然会向内移动。

根据微观经济学,消费者的最优消费束位于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预算线的内移必然意味着最优消费束的内移,因此消费者的整体福利必然降低。

物价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福利下降。

以上分析是通货膨胀使得消费者实际收入下降,那么仅从商品价格上涨的角度来看,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呢?

通货膨胀意味着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所以我们要研究的是消费者在决定商品的消费数量时,对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利用Slacky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出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发生时消费者购买量的变化。

图3

假设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消费者购买两种“综合”商品,即x1和x2。前者代表价格上涨的商品,后者代表不涨价或涨价有限的商品(虽然通货膨胀时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但总有一些例外)。运用微观经济学中Schleszky的方法,商品价格变动(本文中商品x1的涨价)对消费者的影响可以分为“旋转-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即“旋转”的过程,是在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预算线斜率的变化——初始预算线围绕初始最优选择旋转到一定水平,旋转后的预算线与最终预算线斜率相同,因此也具有相同的相对价格。但是,由于纵向截距不同,这两个预算行代表不同的货币收入。必须注意的是,A点代表的初始消费捆绑仍然在旋转的预算线上,所以这个消费捆绑刚好可以负担得起。从这个角度看,预算线轮换前后,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变。然而,虽然A点仍然是负担得起的,但它不是轮换预算行上的最佳购买数量。如图,在旋转后的预算线上,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B点代表最优消费。消费捆绑B代表商品1价格上涨时的最优消费捆绑,调整货币收入使原来的消费捆绑可以承受。在图的横轴上,从A到B (A-B)的移动称为替代效应,是指在价格变化但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如何用一种商品“替代”其他商品。

第二阶段是“移动”的过程,预算线的斜率不变,购买力发生变化,即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移动。与旋转后的预算线相比,消费者的最优选择由B变为C,在图形的横轴上,从B到C的移动(B-C)称为收入效应。

那么,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种变化的标志是什么?为了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概念。需求随着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需求随着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称为低档商品。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数量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我们这里假设消费者消费的商品都是正常商品。

显然,从上面的定义来看,当收入减少时,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消费者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收入相对减少,产生收入负效应。

根据显示偏好原则和最优选择假说,替代效应总是与价格变化方向相反。因此,当商品价格上涨时,替代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化的大方向是负的。

综上所述,在消费者消费正常商品的前提下,如果商品价格上涨,无论是收入效应还是替代效应都会随价格负向变化。也就是说,当物价上涨时,只要消费者的收入不变或者涨幅小于商品价格的涨幅,其消费的商品数量就一定会减少,就像图中消费者的消费组合从A变为c一样。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所导致的收入再分配。收入分配效应,说到底是因为消费者的初始禀赋不同,即消费者进入市场前拥有的商品或资产数量不同。

如前分析所示,在不考虑禀赋的情况下,虽然所有的消费者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如前分析,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和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为负),但当消费者具有禀赋时,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应具体分析。有些消费者因为自身禀赋而在通胀中受益,当其受益超过受损程度时,就是通胀的受益者。

图4是图3的修改。在该图上,添加了初始禀赋点W。因为初始捐赠总是可以支付的,所以W点位于初始预算线上。A点代表消费者的初次消费。显然,在A点,消费者对商品1的消费小于其初始禀赋,也就是说,消费者实际上是商品1的净供给者,也是商品2的净购买者。当商品价格1上涨时,在横轴上,从A到B (A-B)的移动称为替代效应,从B到C (B-C)的移动称为普通收入效应,这与图2中的分析是一致的。

图4

但是,由于消费者拥有初始禀赋,并且初始禀赋可以在通货膨胀之前或之后支付,消费者的最终预算线必须经过初始禀赋点W——由于消费者拥有的禀赋的价值在价格变化时也发生变化,因此存在一个额外的收入效应:禀赋收入效应——即在横轴(C-D)上从C向D的移动。

此时,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货膨胀前后,消费者的消费集合为A和D,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商品1的消费不降反升,而正常商品的需求在价格上涨时应该是下降的。这种现象只有一种可能的解释——由于初始禀赋的存在,消费者的收入在通胀期间增加了。对于这个消费者来说,物价上涨带来的福利增加超过了福利减少,所以他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相比之下,对于初始禀赋很少或没有初始禀赋的消费者来说,通货膨胀带来的福利增加小于福利减少,整体福利下降,所以他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型,用来说明通货膨胀对不同禀赋的消费者的影响。假设只考虑正常的生理需求,不同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总需求(即消费者对商品的实际最终消费)差别不大——毫无疑问,一个消费者的禀赋越多,就越能从价格上涨中获益。

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对通货膨胀的抵抗能力不同,他们在通货膨胀中遭受的福利损失也不同。甚至可以形象地说,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一种“劫贫济富”的效应(如图4所示,不同禀赋的人在通货膨胀时得到的损害和收益是不同的):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在消费投资比、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投资倾向和消费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对于高收入人群(禀赋较多的消费者),消费占全部收入的比重较小,边际消费倾向较小,边际投资倾向较大。此外,收入和财富为消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货膨胀对其影响不大。此外,高收入人群可以通过资产升值弥补消费支出的损失,扩大财富。比如,在最近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飙升的过程中,高收入人群完全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和房地产来抵消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对于低收入人群,由于购买力不足,消费占收入比重较大,边际消费倾向较大。消费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这部分消费品往往缺乏价格弹性)。另外,低收入人群往往无法像高收入人群那样通过资产的保值增值来抵御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往往意味着低收入群体财富的快速流失。

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也可以从消费者收入类型的角度来分析。消费者有自己的禀赋,当他们选择向市场提供禀赋时,就可以获得收益。不同种类的收入在面对通货膨胀时会受到不同的影响:以工资或薪金为主要收入的人——在现实中,实际通货膨胀的发生和人民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存在,以及要求和实施工资增长的时间,总有一定的间隔,因此工资增长往往滞后于物价增长。工资增长滞后的时间越长,受通胀影响的损失就越大。一般来说,只要有通货膨胀,主要收入是工资薪金的人总会吃亏;那些主要赚取利息、地租和其他租金的人——通货膨胀后,利息和租金的调整也有一个时间延迟,这使得以利息和租金为生的人在通货膨胀时吃亏;利润是主要收入——在通货膨胀中,利润受到货币工资调整的短暂延长的影响。货币工资调整的时间间隔越长,利润增长越多。反之,利润增长将会放缓。当货币工资率与通货膨胀率一致时,利润将保持不变。如果企业采用成本利润的定价方法,利润可以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所以,以利润为收入的人,至少可以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从企业工资调整的滞后性、负债、产品销售价格上涨等等因素中获得很大的收益。

简而言之,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表现为:低收入者(禀赋较少者)的福利受损,但高收入者(禀赋较多者)可以受益;那些从工资、租金和利息中获得收入的人将在通货膨胀中受害;而以盈利为主要收入的人,可能会有盈利。

结论

毫无疑问,目前中国正在经历通货膨胀,这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中国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受损,而高收入群体却可以从通货膨胀中获益。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监督和调节作用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在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维护广大民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哈尔·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2]杨天宇。关于启动我国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J].消费经济,2004(5)。

[3]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陆行。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损失研究[J].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

[5]张·。论通货膨胀对失地农民的影响[J].现代经济,2009(3)。

[6]李志国。关于通货膨胀隐患的若干理论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9)。

[7]兰。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原因的比较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3)。

[8]——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研究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2)。

[9]张煜雯。中国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管理,2010(8)。

谭薇。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研究——基于洛伦茨曲线的分析[J].科研,2007(1)。

[11]张根龙。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特区,2008(7)。

黄艳芬,杨新波。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河北经济,2008(1)。

如果你觉得没问题,有问题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