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家论文讲座的思考
清泉群山环绕,美丽的花朵在山谷中诞生。
这本书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但在写我的现代交际礼仪论文时,我想用它来表达我看到一位进退有度、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时的感受。仿佛是一泓清泉,一朵娇艳的花,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是对其修养的尊重和与之的亲和。
当我不得不在各种选修课中选择第二门的时候,我决定上的第一门课是现代交际礼仪,这是我大一的时候听说的。当时为了参加大学生涯规划大赛,我仔细研究了以前学长学姐留下的获奖作品。二教学部2006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一等奖参赛作品中,大二年度学习计划一栏明确列出一项:认真学习现代交际礼仪等学科,培养现代人应有的礼仪素质和内涵。就是在那时,我开始了解礼仪,并把它列为选修课的必修课。
在正式选课之前,还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就是在我们学院举办全国科协年会之前,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志愿者。当时我和同学去参加我们国贸学院的初选,四个同学同时面试。最后一个学长特意叫了我的名字,让我站起来。如果我现在成为一名志愿者,让我做一名看门人,我会做出一个我认为最好的手势。我双腿并拢,双手抱在腰前摆姿势。然后提问的学长说可以,让我坐下。然后他说面试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大腿放在腿上,不符合礼仪规范。还说有兴趣的话可以马上上任曼老师的现代交际礼仪课,任曼老师说的还是不错的。
后来老师在讲课中提到了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个同学毕业后去公司面试,或者以前喜欢的学生被老师推荐,但是没有被公司录取。后来老师问他为什么没被录取。那个学生的素质很好!一开始不知道好,问了才知道。我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腿平放,腰挺直。我有问有答,语言流畅。面试的老板对他也很满意。然后我们聊了很久,聊着聊着,学生的后背靠在椅子上。聊着聊着,他的腿就翘了起来,然后聊着聊着,脚就放在了老板面前的茶几上,然后就被老板拒绝了。“所以你面试的时候,有很多时候面试官在考察你的各种品质,你平时的坏习惯,这些不符合礼仪规则的盘腿习惯,很容易暴露你的缺点和对上司的态度。为了这个老板,你的腿会翘起来。很明显,你不在乎别人。他们怎么敢雇佣你?”我记得当时老师说的话。
当时我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觉得讲究礼仪仿佛是一场春雨,无声却意义重大;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们在交往合作的过程中,礼仪是否全面,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修养和素质的形象,也直接影响到他们事业和生意的成功。同时也是在学习了礼仪课之后才真正明白,好的外表也是礼仪的一部分。一个容忍自己不修边幅的人是不太可能受欢迎的,他的衣服、妆容、首饰都要符合场合。一句“因势利导”就包含了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需要学习的知识,更不用说搭配的技巧,装修的尺度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日益富强,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环境,在各个方面逐渐实现与世界的融合。在这种环境下,当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时候,人的精神要求是日益发展的。我们渴望寻求一个充满友谊、真诚、理解、互助的和谐生活环境,一个充满文明友善、真诚平和的温馨空间。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教育既是个体道德、品质、人格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这是一篇文章里对礼仪教育的评价。作为个人,我感受更深的是礼仪作为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的重要作用,以及她衡量一个人教养的标尺价值。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除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学习知识就是把知识运用到如何做事上。记得有个老师说过,在一个人对成功的追求中,做事的能力只占20%,80%取决于你做人的能力。有句老话:“人字容易写,人难做。”上大学之前,我对它的理解仅限于生存难度。生活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是“人难做”的。
进入大学之初,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段迷茫和适应期。对我来说,最初的感觉是身边的人都各有特点,身边有那么多能力很强的人,他们身上充满了成熟的光辉或者智慧。大学是一个不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在大学里,我们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掌握能力、学习能力、自立能力等等。
军训结束,班委和学生会总支的选举特别明显。刚放下书本和论文,就开始准备自我介绍材料和面试。一切都很奇怪,很新奇,充满了刺激。在逐渐的工作交流中,我发现做人好难,不仅仅是生存的问题,还有接纳和被接纳的问题。在政治学的哲学常识中,我学到了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必须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进入大学后,我们从过去单纯学习基础上建立的班级同学关系中解放出来。当阶级观念相对淡薄,有更多的途径和时间认识更多的朋友,如何理顺这些关系,就涉及到社交能力的问题。我们逐渐意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记得听说人在二十岁之前靠父母过,二十岁到三十岁之前靠体力过,三十岁到四十岁靠经验过,四十岁以后靠人脉过。
现代交际礼仪课程,从日常交际中经常遇到的坐姿、站姿、握手、微笑、递名片等一系列细节,塑造自己的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尊重人的人,达到“尊重别人,别人才会永远尊重”的效果。不仅在大学校园,而且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自己周围的空间塑造成团结友爱的环境,有助于我们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人格,实现自身事业的顺利发展,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
在“为人处事难”的感觉中,其实我经常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冷漠,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学会了经常说“谢谢”,也许是因为20多年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我们大多数人都比较害羞内向,总是把感恩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就忘了感谢。尤其是对我们熟悉的人,我们更是难以说“谢谢”,虽然他们为我们做了最多。
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故事:今晚回酒店,看到大堂里有六七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人,背着大大的工具包,站在大堂里研究公告板。我以为电信或者电力的工人晚上要来加班。当我走进大厅时,那帮人已经蜂拥进了电梯。我快速走了几步,但我仍然看到电梯门正在关闭。但显然里面的人看到我来了,于是有人按下了电梯按钮,门重新打开了。我认为这些工人很有礼貌。我赶紧走进电梯,转过头对按键的人说“谢谢”。他向我点点头,但什么也没说。然后我听到这些人互相交谈。他们原来是日本人。他们蓝色的工作服上戴着一个小小的工作牌:“三菱重工”,估计是工程安装用的。六七个日本人聊着天,小电梯里却没有一点声音。电梯中途停了一次,有两三个人先出去了。他们互相问候,道别,感觉彼此很亲近。当然我没看懂,只是从他们的表情和神态中猜测。电梯又停了,到了我的楼层。我走出来的时候,另外三四个人跟我打招呼,说了一些话,发音跟之前跟伴侣告别的时候一样。
余世维讲的这个关于日本人日常生活仪式的故事,一开始并没有打动我,但当我刚写到“其实我经常感受到的是来自外界的冷漠”时,我突然想起了这个几乎淹没在我收集的众多资料中的小故事。让我感动的不是“六七个日本人聊天,小小的电梯间里却没有一点声音”而是“感觉很亲近”,这种感觉可以让一个陌生人感觉很亲近,这是我现在做不到的。老师还谈到她的日本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讲礼貌。那种礼貌是一种“尊重”的礼,而这种礼包括“亲”可能是更高的层次!是一种内化礼仪的状态,让人看起来和蔼可亲。
爱默生说:“良好的行为比良好的外表更有力量。良好的行为比形象和外表更能带来快乐。这是一门精美的生活艺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克己奉公”是中国传统的行为准则。
在坚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用现代理性的礼仪规范自己,让礼仪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德和伦理,这是对我们做一个完整的、合格的现代社会建设者的要求。
这是我今年关于现代交际礼仪的论文,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