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忙提供一份关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英文材料,至少12000字?

自己的论文,呵呵

论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管理

中文摘要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增长,信用卡业务中的风险频率也在增加。如何管理和控制这种风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从广义上讲,目前信用卡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持卡人的信用风险、不法分子欺诈冒用的风险、商户操作不当的风险和银行内部的欺诈风险。由于种种原因,上述风险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如何防范和规避值得探讨。

目前信用卡风险的产生,既有客观因素,如我国科技装备水平低、法制不健全等,也有主观因素,如办理中各环节协调不畅、持卡人未按照银行相关规定使用信用卡等。

如何抵御这些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时间段,大致有以下几种:风险规避、风险防范、风险补偿。这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和控制风险,有效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效率,从而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

风险管理是信用卡业务经营的难点,也是信用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风险最小化,才能利益最大化,信用卡在中国有着辉煌的发展前景。因此,有效管理信用卡风险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风险因素风险管理

一.导言

自中国银行珠江支行1985年6月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行卡)以来,因其方便快捷而受到大众客户的青睐。中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突飞猛进。发卡银行、发卡数量、交易金额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信用卡的使用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赚钱的部门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大型国际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例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占其总利润的三分之一,美国运通的美国运通卡业务利润业务占其总利润的70%。[1]同时,信用卡业务是高收益高风险的银行业务,业务风险一直困扰着发卡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永恒的研究课题。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现状

信用卡业务风险是指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过程中资金损失的不确定价值。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信用卡的发行、使用、结算等诸多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随着发卡机构、特约商户、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风险呈现覆盖面广、风险多样、危害大的特点,发卡机构的利润也在逐渐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失是由银行的利润弥补的。因此,信用卡风险的一些法律问题凸显。[5]

根据信用卡风险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4]

1.持卡人的信用风险

(1)持卡人财务状况的变化会给银行带来风险。银行决定向客户发放信用卡的主要依据是客户当时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程度。部分客户收卡后,职业、收入、财产、社会地位等经济信用状况下降或恶化,无力偿还信用卡支付的款项。

(2)如果持卡人与银行失联,会给银行带来风险。银行与持卡人联系的基础是持卡人在申请时提供的信息,如工作单位、居住地址等。部分持卡人在未通知银行的情况下,变更住址、更换工作、移居外地或出国,导致银行与持卡人联系中断。持卡人所欠的钱很难追回。

(3)个别持卡人故意谎报信用状况,骗取信用卡,给发卡机构造成损失。

2.犯罪分子欺诈使用和诈骗的风险

(1)不法分子通过盗刷、捡拾或其他方式获取的信用卡,通过模仿持卡人签名、伪造身份证明等手段,冒充持卡人进行诈骗消费或取现。

(2)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与特约商户或取现网点的不法分子相勾结,通过更改挂失的卡号或过期卡的有效期来骗取商品或现金。

(3)不法分子将伪造的信用卡(像假钞一样)抛入流通领域,让特约商户当作真卡接受,上当受骗。

3.商户操作不当的风险

(1)出纳未按操作规定核对止付单、身份证和预留签名,受理了本应止付的信用卡,造成损失。

(2)出纳在签购单上盖章时,未在单据上加盖信用卡的卡号,造成“无卡号单据”,导致发卡行无法与其结算。

(3)持卡人超过消费限额,收银员不要求授权或采取单独盖章规避授权,导致信用失控。

4.银行内部的欺诈风险

(1)银行个别工作人员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钻管理不严的空子,借机行骗,可能导致以下风险:

擅自打出信用卡或盗用打出的信用卡,冒充客户取现或用卡消费;伪造、变造现金支取、记账凭证,骗取现金;内外勾结,擅自超限额授权,套取大额现金或消费;通过更改计算机数据等手段非法提取或消费。

(2)止付通知或授权信息不及时、不保密的风险。目前止付通知由银行定期向特约商户和取现网点发送。因为需要经过内部整理、打印、邮寄等程序,所以每张止付单送到特约商户和取现网点一般需要10天左右。在此期间,如果被不法分子冒用,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特约商户和取现网点办理授权时,往往是电话办理。如果不注意保密,犯罪分子可能会冒充银行授权。

3.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成因

目前,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具体来说:

1.客观原因[3]

(1)信用卡业务的高风险是由其业务特点决定的:一是持卡人多,信用状况变化大。每张卡都可能造成随时随地的透支,银行很难控制。而且,区分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是非常困难的。二是信用卡在社会上流通,随时受到很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银行无法严密监管。第三,使用涉及个人、商户、银行多方面,会出现异常情况。

(2)科技装备水平不高。原银行区封闭的管理模式和低水平的运营手段明显不适应。需要全面统一管理,配置先进的计算机,建立庞大的网络系统来办理业务,这是信用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降低信用卡风险的基本条件。美国的Visa和MasterCard清算中心通过电脑查询业务,在商店或银行查询有问题的信用卡时,可以在短短几秒钟内回复国内外用户。目前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处理多处于手工操作状态,即使是微机处理,一笔业务也是多次收费,非常难以控制。通讯落后,异地差距大。目前的业务网络无法解决远程授权的问题。没有严密的监控系统,止付信息需要每十天传一次。如遇紧急止付,无法及时传达,1O天内潜在危险大,无法及时制止恶性透支。

(3)我国法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信用卡法律法规,人们的信用、信誉、道德观念不强,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

2.主观原因

(1)搬运环节配合不紧密。目前,不同地区银行之间的信用卡资金结算仍采用人工制单、账单转账的传统方式。有时候由于人为因素,转账很不及时,耽误了收付的核对。内部储蓄、会计、卡部和外部商户之间往往存在一些差错,使得传输延迟形成漏洞。

(2)管理人员造成的信贷审查失误和事故。

信用审查的主要方式是电话查询,流于形式。一些信用不良的人成为持卡人,为日后留下隐患。

是的,这种情况在大众发卡或推广时期很容易发生。各银行信用卡机构不约而同地以增加信用卡数量为重点,自上而下层层分解量化指标,导致发卡机构疏于对持卡人的信用进行严格审查,导致管理人员造成授权失误、账户控制失误等事故。

(3)持卡人不跟随银行信用卡。

使用相关规定。如果信用卡和ATM的密码没有按照银行规定分开保管,丢失了,就会被冒用。商家操作不当,如不盖章卡号等信息,会造成经济损失。当然,这些损失的责任一般由持卡人和商户承担,但如果他们反复犯错,损失很大,也是有可能的。

拒绝接受信用卡导致银行失去了这些客户,造成了损失。此外,银行内部管理不严,导致操作中出现一些漏洞。

第四,具体分析信用卡风险管理工具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发卡机构因发现从事某项业务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损失而有意识地采取规避措施,放弃或拒绝某项业务。[4]可以说这是最简单的风险处理方法。比如,在申请信用卡的过程中,由于发卡机构很难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也很难确信申请人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所以为了规避未来风险而主动拒绝给申请人发放信用卡的行为属于风险规避。

2.风险防范

预防策略是指发卡机构提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在信用卡风险发生之前降低或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3]预防战略与规避战略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战略,银行主动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数量和损失的规模。目前风险防范的手段一般有持卡人风险防范、特约商户风险防范、发卡机构内部风险防范和信用卡诈骗风险防范。

与其他信用卡风险战略手段相比,防范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社会效果好等优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它能有效地防患于未然,真正达到“防消结合”的目的。如果防范措施做得好,非法信用卡活动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可以从源头上杜绝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当然,也要注意如何正确面对风险。因为风险不等于损失,有些风险不一定真的会发生。在实践中,银行可以采取很多防范措施,比如加强特约商户的培训,引导持卡人用卡知识,加强透支挂失管理等。这里只详细分析透支和挂失止付的管理。[2]

(1)透支风险管理。“信用卡透支本质上是发卡行发放的贷款,但与其他贷款不同,一般是在支付结算和授权过程中形成和发现的。”[3]信用卡透支可分为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商誉透支属于正常透支,一般不会有太大风险。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经发卡银行催收无效的透支行为。恶意透支造成的损失直接构成信用卡业务的成本。特别是我国电子化手段发展滞后,止付单传输速度慢,自动授权设备不完善,业务管理部门的漏洞和特约商户审查不严,正在造成越来越多的恶意透支,损失越来越大。但是你能因为恶意透支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害怕透支业务吗?我们来分析一下。《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信用卡透支按月复利,准信用卡透支按月计收单利。透支利率为日利率的0.5 ‰,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本次利率调整进行调整。【5】可见信用卡透支的利率是很高的。信用卡业务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持卡人年费、信息交换收入、利息收入以及其他费用和收入,其中利息收入占比最大(很多外资银行的透支利息收入占全部信用卡业务收入的80%)。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透支业务的发展对发卡行是有利的,即使透支风险确实存在。所以不能轻易取消客户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关键是要正确区分合理透支和恶意透支。应该尽量增加合理透支的次数,减少甚至杜绝恶意透支的次数。在实践中,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某种意义上是大风险大收益),把风险管理作为利润最大化的途径,加强信用卡透支的管理,按照央行对信用卡业务的相关规定,不搞协议透支,尽量减少信用卡交易资金的结算。

链接,提高结算速度,以便及时核算信用卡透支,保证银行的正常收入。

(2)挂失止付的风险管理。信用卡止付是发卡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中,因挂失、被盗、恶意透支、违反信用卡章程等原因,为保护持卡人和发卡银行利益而实施的行为。[4]

止付可以提高发卡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有效降低信用卡风险。实践中,对于挂失时间的确定和止付后的风险责任,容易产生争议。

确定挂失止付时间对于风险责任具有重要意义。《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

第五条第五款规定,发卡银行应当为持卡人提供银行卡挂失服务,并设立24小时挂失服务电话,提供电话和书面挂失两种方式,书面挂失为正式挂失方式。并且在章程或相关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发卡银行与持卡人之间的挂失责任。[5]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发卡机构对挂失止付的时间和责任都有自己的规定。对于挂失止付前的损失,各发卡行章程规定由持卡人承担损失。但是对于挂失后的风险有不同的规定。根据国内银行发布的信用卡规定,风险责任主要在挂失时、挂失后24小时、挂失次日24小时和挂失后36小时确定。[3]

那么,银行规定挂失后一段时间内风险责任由持卡人承担,是否一定有利?诚然,开证行这样的规定可以减少由此带来的风险损失,降低经营成本。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并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根据该法的实证经济分析,“必须将损失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承担这种损失风险的一方。”[1]也就是说,首先要判断每一方对这种风险的预测和防范的成本,然后决定花费少的一方来承担这种风险和责任。从持卡人和发卡行双方来说,毫无疑问,发卡行是最容易预测和防范这种风险的。发卡行在发放此项服务时,应预见到信用卡容易丢失和被冒用的风险,只有发卡行才能有效防止信用卡被冒用。再者,即使确实发生了损失,发卡行也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来转移风险,从而有效避免由此产生的损失,这是持卡人很难做到的。可见,发卡行在防止挂失方面的风险成本明显更低。此外,在实践中,争议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令人怀疑。此外,国内信用卡业务正在蓬勃发展。如果发卡行果断承担挂失带来的损失风险,可以有效吸引客户,发展特约商户,对树立良好的银行形象意义重大。[5]

3.风险补偿。

所谓信用卡风险补偿,是指发卡行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金融风险损失寻求部分或全部补偿,以减少或避免信用卡风险损失。[5]常见的方法是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即发卡和停卡机构在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主动将信用卡风险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定期从信用卡业务获得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风险准备金,并对准备金进行专户管理,用于弥补风险损失或坏账,余额转入利润。

实践中,总有一部分损失是无法避免的,开证行要承担这部分责任。风险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应对这种风险损失。而且这种方法花费不多,特别是可以和上述预防、分散转移等措施配合使用。信用卡透支纳入贷款管理后,在其他风险管理手段无效时,可以核销。

动词 (verb的缩写)摘要

通过以上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经济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用卡风险管理部门要特别重视风险防范,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要重视对业务人员和特约商户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发卡机构的内部管理。信用卡申请过程中,要求客户交存备用金,并提供担保。要加强透支挂失止付管理,制定合理的透支挂失止付操作规程,加强与保险机构的联系,尽量向保险机构投保。同时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建立风险准备金账户。如果实在没有把握,就果断采取风险规避策略。总之,有效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是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目的。

参考

1,孙明明。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综合思考[J]中国信用卡,2005,(12)。

2.赵佩贤。信用卡代理业务的法律风险及监管建议[J]济南财经,2005,(11)。

3,陈勇中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06,(7)

4、乔健。信用卡风险及其防范[J].江苏警察学院学报,1998,(02)

5.龚培华。信用卡管理与法律问题研讨会综述[J].法律,19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