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技能和学生就业为目标,中职德育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重要课程。为此,为了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课向主动学习、过程参与转变,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必须改变教师的“灌输式”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从而构建一种新的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教学改革的理念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一直比较僵化。教师注重课程标准和任务的完成,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环境特点和品德发展特点关注不够。中职生通常在之前的教育经历中受挫,但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很强。有些学生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缺乏关爱。有些学生从小被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缺乏管教意识。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些特点,德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能力本位教学理念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为基本教学理念,引导哲学、经济理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法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团体项目作业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现场演示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
3.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德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着力强化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创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学生毕业时正确评价自己、选择职业、尽快适应专业岗位奠定基础。
二,教学改革新模式的构建
1、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教育转向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培养其集体生活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法制观念和职业观念[2]。高二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初三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根据中职学校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应该说德育课的内容要融入到新的主题式教学模式中。
2.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德育课堂新思想。学习是学生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认知过程。我们应该建立一套“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比如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主题,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有意义、有深度、易操作的主题,让学生分组自己收集资料、制作PPT,然后依次上台演讲,并与同学发起讨论。
3.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果德育课能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并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到踏实和快乐,那么德育课将是一门很受欢迎的课程。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职业规划”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比赛的全过程中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方式的变化
1,分级考核奖金由于中职学校教师事业编制的限制,教师的基本工资收入是国家规定和保障的,工资收入不能成为课改的压力。但每个学校对教师的奖金收入有自己的酌处权,可以实行梯度奖金制度,不按资历分配奖金,而是按课改成效和工作业绩分配。比如公开课获奖的数量和质量,担任课程负责人的数量和质量,精品课程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课业讲课的数量和质量,举办专题研讨会的数量和质量,都可以用来考核教师的奖金水平。为了增强奖金对教师的吸引力,中等职业学校也需要提高奖金在教师整体收入中的比重。
2.引入教师的评价方式,学生对教师的课改成效最有发言权。学校可以在校园网平台上启动学生匿名评教系统,将课程改革的各种方式纳入评教的子项目中,让学生决定教师的总成绩,并将教师的总成绩作为教师奖金水平的重要权重指标。为了督促学生参与教师评教,可以规定学生必须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认真完成教师网上评教,否则没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亟待提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需要深入改革,可以帮助中等职业学校改善社会对学生“三多”(恶习多、上网多、鬼混多)、“三多”(学习兴趣差、学习能力差、学科观念差)[3]的看法和偏见,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专业素质,从而达到职业学校“育人”的目的。
参考资料:
[1]王,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38-39,
[2]潘丽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分年级实施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