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第一部分(1段):设定反驳对象。这篇文章是一篇反驳文章。作者首先提出反驳的对象:“要求解决任何问题都是不好的。”然后作者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味反对不求解决的态度”和“没有充分的理由”
第二部分(第2-4段):综合分析陶渊明的阅读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由来出发,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含义,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学习。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阅读态度。首先要养成“好好读书”的习惯。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谈“求良策”的问题其次,读书的关键是“知”,“知”是很难的。所以陶渊明每次“明白”,都很开心。第四段解释,因为“明白”不容易,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种是表示谦虚,因为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读,所以我们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讲解阅读方法,不要固执己见,要明白大意。
第三部分(第5-6段):倡导“不求甚解”的豁达态度,并用古例证明。第五段提倡“不求解答”的豁达阅读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悉马克思的著作,“求解答”。事实上,他做了许多错误的解释。今天,我们在阅读经典作品时,一定要虚心阅读,理解其精神实质。第六段,介绍古人读书是抱着“不求解答”的态度。举个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看大局”,比徐庶等人的“有余而精”更高明,知识面更广,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
第四部分(第7-8段):充分说明“不求甚解”,指出不要在阅读中固执己见,因为某一部分而放弃整体。在第七段中,我们对“不求极端解”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另一方面,“不求极端解”也不一般,也不严重。它只是坚守这个词,并没有因为某一部分而放弃整体。第八段,紧接着上一段的意思,说明陆象山语录的意思是不要因小失大,和“不求甚解”的意思差不多。
第五部分(第九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正命题。因为书不能一次看完,所以作者在文末提出了“重要的书一定要反复读”的观点,给读者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