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局限性怎么写?

在研究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导致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由于研究方法的原因或由于研究者自身的原因。如果论文中出现了与方法论相关的研究局限,我们可以直接明确地指出潜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些必须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讨论。

以下是关于方法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

当使用概率抽样/随机抽样时,有可能被抽样的样本不能代表被研究的人群,进而研究会产生与统计学“样本偏倚”或“选择偏倚”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使用问卷获取研究结果时,我们会要求样本(受访者)回答问卷中列出的问题。但如果联系不到合适的被调查者,或者涉及的地理区域不够广,在这些情况下,选取的样本(被调查者)不能视为随机样本。

在进行研究并希望获得有效的研究结果时,足够的样本量是非常重要的。样本数量越大,研究结果就越准确。但是,当样本量不够大时,用有限的数据很难证明研究内容的显著相关性。

通常,在统计分析中,较大数量的样本能更好地代表总体,因此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也能应用于总体。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样本数,可以参考科学的计算工具。

做研究的时候要参考过去的文献作为本次研究的基础,回顾文献可以为研究课题提供理论依据。但由于研究主题的范围不同,相关文献可能有限。

当没有足够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时,可能需要开发新的研究框架或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过去文献的不足为契机,开拓研究空白,提出相关领域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写完研究分析结果(在讨论部分),你可能会发现,收集数据所用的方法限制了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比如,也许你发现一份问卷中的问题应该从其他观点来陈述,或者你忽略了一些问卷中没有的重要问题。这时,你必须在“研究局限”中提到这方面的不完善之处,并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哪些具体的数据收集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扩展数据

在论文写作中加入对研究局限性的描述,有助于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如果审稿人发现了局限性,但作者没有提前说明,审稿人可能会对论文产生负面印象。如果在以后的研究背景中讨论论文的每一个局限,那么文章被引用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它会为其他研究者的研究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提及研究的局限性也表明我们已经充分考虑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我们对正在研究的课题有充分的了解。因为所有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会有局限性,所以如果诚实而详细地呈现出来,会比故意忽略它给评论者和其他研究人员留下更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