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

这是我们以前写过的。你可以看看。

我们的研究课题是中学生的消费。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了解我市高中生个人消费情况,摸清学生个人消费的来源和支出情况,克服铺张浪费现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是:

组长:葛新宇

副组长:黄丽婷、沈宜林、郭俊义

成员:王家富佳飞潘金晶严玉玺

指导老师:孙

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题目和指导老师。

消费无处不在,我们中学生每天都要消费。消费离我们很近,所以在大家的讨论下,我们确定了我们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中学生的消费。经我们的政治老师孙同意,她将担任我们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老师。

第二阶段:设计和分发调查问卷。

课题确立后,我们进行了有序的分工:

设计问卷:黄丽婷、王佳

摄影:葛金晶

资料收集:严玉玺、沈一琳

制作和播放ppt:郭俊义

物流:付佳飞

为了让我们的话题更有说服力,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为各自的任务奔波。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我们向不同的中学,包括高海、海宁一中、南苑、魏紫和海中发出了调查问卷。我们付出了很多,用了很多方法。最后,我们得到了所有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关于中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从各个学校获得了一些数据。数据组有人负责问卷的提问和复印,认识其他学校同学的负责把问卷发放到各个学校,让她的同学帮忙发放和收集。问卷虽然麻烦,但能很好的反映中学生消费的问题和情况。所以,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我们也坚持了下来。

第三阶段: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问卷结果。

我们派了两名成员去寻找相关信息。他们一个去图书馆寻找有关消费的法律信息,一个去网上寻找有关中学生消费的信息,并在网上与网友讨论中学生消费的问题,从中了解到解决一些不利因素的方法和他们对中学生消费的看法,以及一些好的建议

第四阶段:拍照录像。

但光是这些都不太有说服力,所以我们还特意拍了照片,做了采访。

因为学校不允许带相机,所以我们向教官借了一台数码相机,在学校内外拍了照。我们在学校食堂吃午饭时拍下了热闹的一幕。另外,我们还差不多同时在学校外的超市和珠宝店拍了同样热闹的照片。

后来我们邀请了学校的几个同学接受我们的采访。之后,我们找到了我们的指导老师,请她接受我们的采访,请她谈谈对现在中学生消费问题的看法。

第五阶段:合成素材,制作ppt。

我们小组提出这个课题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很容易看到一些中学生挥金如土,同学之间总是攀比,从来没有想过爸爸妈妈赚钱有多难。但也有同学简单实用。另外,我们在政治课上学到了关于消费的知识,立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想通过这次活动纠正中学生的消费。

我们通过回收问卷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a一月的开销(包括餐费)300以内,300-600,600以上。b .支出主要集中在零食、衣物、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及其他。c .消费观念是做好计划消费,不挥霍,节约。d .花钱的时候,什么都不想。首先,你想想你不花的是什么。首先,你想想你花了多少钱。e .买衣服的时候,喜欢就买,需要就买,适合就买。f .店铺在促销的时候,喜欢的买,便宜的买,实用的买,不买。g .学生生日选择自己做礼物,买便宜实惠的礼物,选择贵一点的礼物,都有。h .在购买商品时,人们会更加关注价格、质量、包装、服务态度等。一、买东西经常砍价的人,买东西偶尔砍价的人,买东西从不砍价的人。j .经常光顾路边摊的人、偶尔光顾路边摊的人和从不光顾路边摊的人的比例。k .经常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人、一般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人、偶尔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人和从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人的比例。l非常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一般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不了解消费者权益的。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中学生的消费普遍大于支出,缺乏正确的支出计划。几乎每一个中学生都经历过人情消费,付出的费用与日俱增,给中学生造成了一种经济负担。同时,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导致中学生花钱如流水,家庭经济好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按捺不住,过度消费。家长对学生的开销不太了解,导致中学生形成“吃喝玩乐,肆无忌惮,没钱花”的坏思想。这势必对中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这是一场社会危机,这个“高传染”、“高危害”的问题必须深入解决!

从消费支出的统计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私立学校在社会上被称为“贵族学校”,我们这些在贵族学校读书的人当然就成了贵族子弟。但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这种优越感,因为他们中有88.09%的人认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中等”、“一般”,只有6.55%的人认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富裕”。

(2)所有学生每月都有可自由支配的零花钱,50元以下占47.02%,50-100元之间占44.05%。零花钱主要来自父母或其他长辈的主动。这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可以说是父母对远离自己留学的孩子的一种寄托。

(3)零花钱的主要去向有两个:一是买零食,占52.38%,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的贪婪本性;其次是买学习用品,占26.79%,说明在解决贪欲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买一些学习材料和用品。

(4)零花钱的使用完全由自己支配,但没有计划和控制。只有26.79%有计划,其他都是无计划或无节制的。

通过对消费观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的消费观有以下特点:

(1).追求真贷,怕买假贷被骗,因为他们购买商品的首选地点是超市,占比50%,其次是专卖店,占比17.86%。

(2)懂得享受生活,买东西既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又要实用舒适。近一半的学生把“舒适”作为购买商品的首选标准;“自身爱好”和“适用性”是影响其购买商品的两大因素,分别占40.48%和30.95%;“自身需求”是影响消费观的主要因素,占55.95%。

(3)不追求名牌,但要注重时尚。42.86%的同学对名牌服装的态度是“有当然好,没必要有”,31.55%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41.67%的学生服装等级为“中等”,30.95%为“一般”;而半年到一年内换衣服的频率为69.64%,占比超过2/3,只有29.17%的人穿了2年左右的衣服。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我们这些就读于“贵族学校”的“贵族”子弟,每个月都有一定的零花钱,但我们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奢侈、无拘无束:我们手里有很多钱,我们一点也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买零食是学生零花钱的头号去向。众所周知,吃零食导致饮食不规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害,所以学校一再禁止吃零食。既然学校严禁吃零食,为什么买零食成了学生最大的消费?根据询问和观察,得知零食来源有两个,一是通过购买学习用品偷偷带零食进来,二是请老师购买。所以我们建议,一方面学校要认真执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老师不要和学生交换“人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零花钱,50元以下的占47.02%,50-100元的占44.05%。我们觉得这个数字太多了,因为寄宿学校提供吃住,除了学习用品,几乎不需要其他开销。零花钱给多了,大部分用来买零食,不仅有害身体健康发育,也不利于青少年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品格和作风。社交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太多太频繁的人际交往,不仅要花钱,还会影响学习。我们建议:作为中学生,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过多的涉及世俗的事情。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希望即使家庭条件好,家长也要养成节俭的习惯,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通过对身边同学的调查,我们认为目前高中生的消费观是理性的,感性的,总体上是比较健康的,有自己的主见。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支配资金的增加,可以更理性的消费。

1,来自初中生自己。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生理、心理各方面都不成熟,必然导致各种不健康的消费现象。调查显示,初中生消费具有盲目性。比如有的同学喜欢在同学面前炫耀,花很多钱,甚至和别人攀比,无非是为了炫耀家里的财富,或者是为了得到异性的关注。而一些生活各方面都比较单纯的同学,却被贴上了“穷鬼”的标签。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的个人虚荣心造成的。因此,初中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纠正不良的消费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2.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

家长要对孩子的消费进行正确的引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对他们影响很大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包括消费观,对孩子消费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调查显示,这些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不管孩子的消费要求是否正当,都会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无形中激发了孩子更高的消费欲望,相当于纵容孩子进入消费误区,造成各种畸形消费。父母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比给孩子钱更重要。

4.从社会角度来说。

我们应该加强社会秩序的改善,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目前,社会消费的多样化和社会活动的商业化越来越普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媒体迎合商家的意愿,大力宣传各种商品。商家的“诱饵”误导了消费者。这些非法商品中的许多无疑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威胁。许多商家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消费者的利益。所有这些不良现象都在社会上泛滥。社会各界要联合起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初中生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食粮,加强对网吧、营业歌舞厅等各类娱乐场所的管理,引导初中生科学合理消费。同时要增加适合初中生的物品,使其消费适度。

总之,初中生正确消费观的树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提高初中生的理财能力,让我们成为金钱的主人。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刻理解了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获得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的行为中慢慢变化,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的观念。消费就是这样。既受内因的影响,也受外因的影响,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活动培养我们团队成员的实践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我们的社会活动能力。

中学生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所以中学生发展的方向不容忽视。人们常说我们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这种说法不仅来自于对学生思想的评价,也来自于对学生追求物质享受超过精神的评价。

中学生的消费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中坚力量,但这种趋势存在很多问题,因为绝大多数消费是不合理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学生的消费存在思想误区。通过调查,我们总结了中学生的几种消费心理:

1,新奇。打扮追求时尚和个性,以为不会过时,跟风。

2.从众。看到很多人穿某个款式,或者很多人想用它买东西。

3.失明。还买没用的东西。大多是出于兴趣或者一时冲动。

正是因为这些心理,商家看到了机会,所以为了有目的地提高利润,商家利用明星效应来标榜自己的商品,发出所谓的时尚、潮流口号,吸引中学生的眼球。在这种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商品中,中学生陷入了消费的漩涡,不良消费心理进一步升级,使得消费趋向于炫耀(攀比心理)、时尚、人情、陋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学生手里越来越多的钱不是花在学习上,而是花在物质享受上。这怎么能让他们的心专注于学习呢?时尚变化快,精力都花在这方面。有可能专心学习吗?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个关于中学生一个月生活费的问题。我们得到的数据是惊人的。住校的同学一个月的花费在350元以上,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更有甚者,他们甚至要花费1000元左右!这不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对于已经有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中学生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经过我们的访问,我们得出了以下消费方面:

1,零食消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零食上的花费都非常普遍,也是一种“精细”消费。男生经常在重复运动中消耗一大瓶运动饮料,可以说是每天“一瓶”。女生零食消费不一样。他们以“吃”为主,每周或几周进行一次大采购,如薯片、饼干、方便面、小辣鱼、辣萝卜干等食品。有时候他们把这些零食当米饭吃。

2.人类消费。其在消费领域的地位不容小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同行的“人情消费”正在快速上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自己的零花钱在生日或特殊节日给对方买礼物。通常花费范围在20-50元,因为大部分同学觉得礼物太便宜送不出去,别人送你,价格也不便宜,不退总是不好,礼物也不能“寒酸”。因此,这方面的成本日益上升。

3.在校消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住校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在300 ~ 500元之间,有的家长还会给孩子一次性生活费1000元,而一天的学校生活费用大多在10 ~ 17元左右,所以这个消费比例并不是很高。

通过多次调查,我们知道了中学生的消费方向,但同时也发现了问题:中学生一个月只花父母给的生活费是不够的,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于是我们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了中学生赚钱的几种途径:

1,压岁钱攒的。每到过年过节,家里的父母亲戚都会给孩子一些压岁钱,可谓“大丰收”。这时候得到1,000元是很常见的。

2.问问你的父母。当孩子要求买东西,或者没钱吃饭时,父母会给孩子相应的钱。

3.从爷爷那代人那里拿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很爱自己的孙子孙女。孩子要的话基本都会全力支持,很少会问这些钱要用来做什么。

4.从你的生活费里挤出来。为了自己消费,可以截下将近一半的生活费来使用。

现在的学校和家长都没有把“理财”纳入教育计划,这使得学生无法有序地接受良好的消费观念。调查中发现,中学生也有冲动消费,父母给的生活费根本不够。中学生正处于消费观念形成的不成熟阶段,在形成期的正确引导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影响很大。如果你在中学生时挥金如土,成年后不仅自己吃亏,还会为自己犯错,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树立中学生的消费观刻不容缓!对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要给中学生设立一个有目的、合理的消费,记录每一笔支出,看看有没有买不该买的东西,写下自己的消费经历。

2.让中学生明白,不一定是“便宜没好货”,而应该是物美价廉,不要做明星效应的俘虏,学会自主消费,不要盲目跟风。

3.学校和家长要做中学生的榜样,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形成氛围,教会中学生不要有攀比心理等不良心理。

4.社会要加强对促进消费广告的管理,积极宣传“量力而行”、“实用价格更高”等有利于良好消费观形成的口号和理念。

以上是我们通过调查和采访得出的结论,肯定和你有出入。希望与大家交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报道,探讨解决中学生消费误区的方法。一个挥霍无度,只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不可能对这个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促进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要时刻记得做一个勤奋、努力、勇敢的中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纪律、有道德的新一代青年,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感觉

世纪之交,中学生处在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良好经济环境中,同时又受到外界新事物的影响,现在的中学生的观念和想法与同龄人有很大的不同。消费观念的变化尤为显著。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经不是单一的,而是朝着享受型、高档型甚至多元化的消费。虽然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验等原因,其消费心理和行为难免不合理,要合理消费。

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也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家长要对孩子的消费进行正确的引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自身要保持节俭的美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挑食不挑衣,爱惜学习工具,节约用水。父母多给孩子讲赚钱的不易,柴米油盐的艰辛,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消费需要限制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学会适度花钱,减少物欲对孩子在商业社会的冲击,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当然,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的行为中慢慢改变,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的观念。消费就是这样。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在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