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伊的个人成就

她是我国低温与核结构材料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82年以来,在五年计划中负责4个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了5个强度等级的耐氢钢系列,负责合金成分设计、热处理、相鉴定,提出了科学的思路、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主要从事特种合金制备工艺和计算机模拟。负责精密管道基础的工作。1993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前期在高Mn奥氏体低温钢的研究中,制作了Fe-Mn-Al系相图和相鉴别方法,发现低温存在反铁磁转变,Fe-Mn合金中e马氏体的形核和长大遵循层错和极轴机制,解决了几十年来只有理论推测没有得到实验证实的问题,为超低温高强度无磁钢的研制提供了依据。该成果获1982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抗氢压力容器钢攻关,开发出抗氢钢1、2、3级,并通过国家试验。

主持沉淀强化抗氢脆合金的研究,并于1995通过国家鉴定。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 *获省部级奖励12项。

主要成就

在金属氢的扩散渗透行为、氢与低温对材料的相互作用、氢与低温对马氏体相变的相关性、微重力下的合金相变行为以及一系列新钢种的攻关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科技成果。1980获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三等奖。

198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 *获省部级奖励12项。它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是:

1.工程材料应用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和实践中的许多新颖的学术观点和重要的发明与发现,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率先提出了高压气相热充氢技术路线,开创了国内全新的低温高压阻氢材料研究体系,在金属氢的扩散渗透行为、氢与低温对材料的相互作用、氢与低温对马氏体相变的相关性、微重力条件下合金相变行为、一系列新钢种攻关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科技成果。

2.系统研究了83-573K奥氏体合金的氢扩散系数和渗透率。系统地进行了铁锰合金中ε相和α′马氏体的金相鉴定,首创了原位观察马氏体相变的金相低温台。用低温电子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观察到马氏体形核和长大的层错重叠过程的极轴机制。测定了Fe-Mn-Al低温钢300~20K的性能和组织稳定性。与他人合作,利用电子探针和金相技术相结合,首次做出富铁Mn-Al相图,有12个等温截面,1982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对超低温高强度无磁不锈钢的系统研究表明,在300~4K温度范围内,Mn奥氏体钢中存在一个反铁磁转变点Tn,并发现Mn是唯一能提高Tn点、降低马氏体点Ms的元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1980获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三等奖。

高纯度氢气

3.组织承担了“六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抗氢压力容器钢”,提出了σ0.2为200和400Mpa的两种钢的成分,创建了包括高压高纯热装、高纯氢分析、气相氢渗透扩散、裂变膨胀和静拉伸在内的全新实验体系,确定了冶炼、加工、热处理全过程的工艺制度,建立了试样氢损伤评价方法。

4.组织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高强度抗氢脆钢”,提出了以氮含量高、冶炼范围窄的Fe-C-Ni-Mn-N钢为主要目标,进行了氮化物等相的析出规律和相鉴别,提出了合理的热处理制度,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探索了工程厚度的钢断面氢分布规律,给出了高压充氢性能评价数据。这个成绩分成18。

5.组织承担了八五项目沉淀强化抗氢脆合金,1995通过国家鉴定,1996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拟组织低偏析合金工程、建设高技术企业集团、高性能同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方新材料研发中心等中科院重大项目,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形成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