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冷链运输有什么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冷藏运输。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车辆大多靠国际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长途运行,现代化冷藏运输车辆严重不足。冷藏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标准化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控设施,无法系统地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低温保障。冷藏运输率(即冷藏运输运输的易腐货物比例)约为10% ~ 20%,而欧美日发达。
在所有国家都达到了80% ~ 90%。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较高,整个物流成本占易腐商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商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我国冷藏物流损失每年超过750。
1亿元。然而,国内企业也积极参与基础设施的研发。据悉,CIDI研发了一款智能多功能冷藏车“智能保鲜仓”。通过多功能保鲜技术(负压控制技术、气体调节技术、乙烯控制技术、内部流场分析技术)的应用,新鲜果蔬运输几乎为零,箱内货物温差控制在1,箱内所有数据均可被托运人监控。第二,冷库。在冷链物流的冷藏设备环节,
目前,我国冷库总容量超过700万m?但冷库结构不合理,重视肉类冷库的建设,轻视果蔬冷库的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二是完整独立的冷链系统尚未形成
目前中国的冷链还没有形成体系,不管从我
就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和内需而言,仍与发达国家同步。
比,差距非常明显。目前,我国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奶类和豆制品仍在无冷链保障的情况下销售。虽然冷冻食品产销冷链略好,但当部分产品流入巴扎打散零售时,冷链就中断了,不是“全程冷链”。
第三,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目前,易腐食品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都存在,但两者占总物流量的比例前者约为80%,第三方物流约为20%。比如国内知名的双汇、三全等食品巨头,大多依靠自己的冷链产品。
流来完成服务。冷链物流中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极大地影响了冷链物流在途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冷链物流成本高、商品损耗率高。很少有冷链物流企业能够保证整个供应链的温度控制,这就使得大部分厂家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放心的将冷库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只能自己运营。
即使外包,也是区域局部配送,短途冷藏运输。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第四,冷链物流缺乏标准化
要建立物流行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已经进入和即将进入物流市场的企业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冷链物流方面还没有可供参考和执行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导致冷冻食品质量参差不齐。详细而系统的技术标准,如冷链能量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运行标准、冷食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和冷库运输温度控制标准,
冷链物流行业的管理要求和规范、冷链运输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设备标准、冷链运输行业的操作流程和功能模块的标准化等尚未出台,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五、冷库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我国制冷保温技术亟待发展,有效温控设施投入有限,训练有素的制冷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先进的全程制冷温控运营管理系统亟待建立,导致各环节信息闭塞,冻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延误和增加的风险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定位不准、服务产品不合格、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六是信息化水平低,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硬件水平和货物操作要求比普通货物更加刚性,对操作人员的信息配置、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要求更高。我国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冷链运输行业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
操作人员大多由普通物流转型而来,不仅不熟悉产品特性,更不熟悉冷链物流的运作要求,冷链物流的应急预案能力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