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438-2009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

一、基本现状描述:

我们为调查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分组走访了陇东南相关教育局、民政局、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与这些部门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了解了本地区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这些部门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这些部门,我们掌握了这方面留守儿童的基本数据。比如庆阳,地处甘肃最东部,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口253万,交通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据调查,全市共有留守儿童49923人,其中学龄前儿童11820人,小学生26647人,初中生165438人。父亲不在家的有29870人,母亲不在家的有9611人。其中父母监管28894人,祖父母监管18623人,兄弟姐妹监管780人,子女自理346人。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未来发展的“瓶颈”。

至于天水地区,五县两区留守儿童97456人,大部分在甘谷、秦安两县。即使是天水市的城市中心秦州区,地理经济条件也相对较好,但其所辖的十镇六乡,在校学生123104人,其中农村学生82077人。更重要的是,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正处于受教育的年龄,这一系列数据令人担忧。

陇南地区,位于甘肃省南部,辖武都、文县、宕昌、康县、成县、辉县、两当、礼县、西和9县。是甘肃东南部一个风景优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从教育角度看,小学生和在校儿童总数为32.96人,其中留守儿童约为34834人,占儿童总数的10.57%。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636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8%;小学生28024人,占小学生总数的9%;其中,成县沙坝、泡沙等乡镇自然村有近10所学校,仅有6个年级1-3名教师。(这让调查组的人很吃惊)而且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状况不太受关注。

第二,提出具体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在调查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不愿意把自己作为“焦点”,这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在“你愿意关注你这个留守儿童吗?”在这个问题中,有61%的同学选择了“否”,从整体上看,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表现出了与其他同学很大的群体差异。通过对天水市五区两县1100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其中,11000名学生来自32个乡镇、52个村、2271户、52所学校,《天水市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卷》共发放11000份,从学生父母外出后的教育情况来看,有近一半的学生、262父母外出后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629人,占收回问卷总人数的80.08%,委托他人照顾的有150人,占19.92%。其中,92%的学生家庭没有订阅一份报纸,139人放学后由爷爷奶奶辅导,占比18%。没有家教的有433人,占55%。放学和放假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做作业和参加农活。23人参加各种辅导班,仅占2%。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和打扑克,而一些学生在田里玩。幸运的是,被调查的学生中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我们在调查青羊区华池县留守儿童教育的同时,发现情况比天水好,县妇联也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和思想状况。从调查的1000名学生来看,“你愿意关注你这个留守儿童吗?”30%的同学对这个问题选择了“否”。在其他同比数字中,31.7%的留守儿童与母亲生活在一起,43.7%的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18.8%的儿童与亲戚和同龄人生活在一起,0.56%的儿童独自生活,5.07%的儿童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大部分成年人在外出工作时都会为孩子的生活做好安排,但很多人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在柔远、山庄、林镇、南梁、紫坊、尚丽园、淮安、程颢等乡镇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农村学龄前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小学生和初中生)。调查* * *涉及9193人(其中学龄前儿童1798人,小学生5708人,初中生1687人)。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留守学龄前儿童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大多是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的监护下长大的,没有得到父母更好的家庭教育和行为的直接引导;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不如其他学生;留守儿童自控能力差,抵御不了社会的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但在陇南地区的问卷分析中,30.5%的人认为读书是为了“多赚钱”,3.2%的人认为没用;“不喜欢”和“讨厌”学习的占20%;33.3%认为学习成绩“中等”,19.7%认为“差”;(这个数字比天水地区张家川大阳乡的33%要好。总的来说,洪川镇和祁智镇的情况要好一些。)51.7%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和“很大”的影响;7.6%的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使用“抄袭或不完整”;在课堂上,36.6%的人认为自己“不积极”,“从来不说话”。课堂作业,“看别人作业”占13.1%,“不完成”占4.0%;对于作业,“拖延”、“抄袭”、“未完成”占31.6%;对于课外书报,经常阅读的仅占22.4%;17%辍学“错过”,11.6%偶尔错过。46%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良好,40.5%一般,13.3%较差。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如果经常撒谎,不遵守纪律,就会经常迟到,早退,打架;懒在家里,不愿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城市中有少数留守儿童沉迷于武侠小说或网络游戏,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的结成团伙,被社会上不健康的青少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小偷小摸、校园暴力,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身安全。

2.留守儿童的家庭认同感和父爱、母爱;

这是一个情感和心理问题。亲情是与生俱来的,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延续,物质上的给予,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应,一种亲密的交流。几乎所有的县,分析材料都显示孩子对亲情的迷茫,尤其是母爱的缺失。孩子正在生长发育,感情极其细腻。他们这个年纪,对亲人的依赖性很强,特别渴望被家人照顾。调查发现,关于“你希望父母联系你一次”这个问题,29.7%的人回答“每天”,46.3%的人回答“一周内”。关于父母外出打工,24.6%的人每天都很想孩子,54.5%的人经常想孩子,89.4%的人想和父母在一起,67.7%的人外出打工感到孤独,8.6%的人感到被歧视、被遗弃,感到“自卑”,45.7%的人期待父母“回来”或“尽快回来”来看自己。在监护人眼中,66.0%的人认为孩子与父母“亲近”和“非常亲近”。

和很多相关课题组的成员一样,我们也设计了测试题“你希望你的父母出去工作吗?请告诉我为什么”,许多学生回答了几乎相同的答案:

“我不愿意。因为父母不在了,家里人会议论我,我经常想不开。”

“不会,因为孩子离不开爸爸妈妈。”

根据各种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教师的长期观察,这些“留守儿童”对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孤独、自卑无助、性格内向、认识模糊、遇到困扰和困惑时不愿与人交流;对行为和习惯造成的不良影响有:违反校规,对人粗暴,任性、任性;对学习成绩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不理想,学习习惯、方法、动机出现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总之,“留守儿童”或多或少都有疏忽、说谎、攻击性和破坏性。这些问题在一些孩子身上非常突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和处理,必然会导致孩子发育不良,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甚至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对三个区域的所有问卷进行统一综合。结果如下:“遇到挫折时”,“想念父母”占47.3%,“不知所措或想自杀”也占5.7%;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烦恼时,25.7%的人“心里烦”,16.1%的人告诉同学。在他们迷茫的时候,11.5%的人从不与人交流。其中26.5%的人“很少”与人交流。在临时监护人中,有48.0%的人与孩子进行过谈心和沟通,12.9%的人从未进行过谈心,觉得与孩子沟通有困难。对待孩子的错误也占了10.7%。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心理是相当脆弱的。面对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他们在忙碌、烦恼、迷茫的时候,内心是“无聊”的,与同学的交流也是一种浅薄的宣泄;孩子的心理变化在监护人眼里是需要被忽略的,有些甚至是粗暴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三。具体问题的典型案例分析:

1.“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经商,少数没有尽到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水平差异很大。很多时候由于监护不力,出现安全问题和重大刑事案件,甚至影响恶劣,尤其是留守女童的保护,更应该引起重视。如天水市麦积区中滩镇齐家坪某小学11小学生服毒事件发人深省,十一名小学生喝下毒鼠强(三级台阶下)事件触目惊心,其中两人已因抢救无效死亡。当然,清醒的观众会清楚地看到,那些脆弱的生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终结,更不会去思考这样的行为会给父母造成怎样的痛苦...但最痛苦的是幸存的学生面对记者说的话。他们说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所以没有告诉父母,集体同意卖毒鼠强。他们还说,在书上和电视上看到人死了,可以像鸟一样自由飞翔,这很好...但要注意的是,11的学生中,有8位是我们一直期待关心的留守儿童。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如何防止这类悲剧少发生或不发生。

他们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有的不理解老人的艰辛,一年到头只给他们微薄的生活费,有的连问都不问,更别说管理和教育孩子了。尤其是在父母离异或一方父母去世的家庭,留守儿童无人照顾、无人抚养的问题更为严重。据统计,秦安县共有45名被遗弃的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长大。他们大多年事已高,缺乏劳动力和财力,家人特别痛苦。其中,宋河某社区30名留守儿童中有3户属于城市低保户,也给祖辈造成了巨大的苦难和痛苦。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是分代抚养和教育的,留守老人大多年老体弱,但仍要充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如天水地区甘谷县八里湾乡留守儿童监护人平均年龄为1376,占82.67%,其余多在70-80岁之间。在农村,他们年老体弱,不得不种田为生。他们属于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却要养孙子,有的有一两个孙子,有的有三四个,最多五个以上。

3.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在甘肃这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大省,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虽然祖辈疼爱孙子,管吃管穿管暖,但由于孩子文化水平低,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很难给孩子更好的精神营养。有的因为“代沟”受不了教育;有的忙于农活无暇顾及;有的因为文化程度低,无力照顾;还有的寄养在亲戚朋友家,无人监管。

当然,从这次调查中发现,从整体上看,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还是有上进心的,但在生活感受上有很大的压力和负面体验;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和痛苦。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助应该建立在对他们生活和心理的关怀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贫困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第四,留守儿童的未来,呼吁社会各界:让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

综合以上调查,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并不好,甚至更不稳定;学习动力不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也不足。对于学校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来说,不仅他们的处境堪忧,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巩固和提高也势必受到威胁。

但他们都是我们社会的一员,是我们明天的“太阳”。全社会对这部分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关注,也将是一个和谐家庭的典型体现。

从监护人自身因素来说,一是监护人的监护整体不好,二是责任心不强。以上两部分的一些数据表明,监护人自身的年龄结构、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与监护人自身的主观意愿存在很大的矛盾。一方面,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心理都应该管好,但自己条件所限管不了,当然也管不了。更深层次的,孩子交朋友,学习提高,知识的拓展,心理的完整,更是大多数监护人所忽略的。所以这类监护人在家里多养一只“动物”也没多大区别。在父母以外的监护人眼里,他们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应该对孩子太严格。他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产生扭曲的心理,觉得不是自己的父母不懂得爱自己。再次,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更注重吃和穿,而不是学习和教养;注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注意交通安全,不在乎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注重按时回家到校,却忽视了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第四是守护能量跟不上。因为监护人多是老人,有的甚至要照顾几个留守儿童,又因为身体状况不好,需要人照顾。所以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不知道如何在心理上照顾孩子,如何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孩子,在学习上也无法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失去平衡。

我们再次呼吁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明天的“太阳”。并尽自己的一份力,让我们的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研究解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不把问题当成政策,而是当成自己对良知的呼唤,真正思考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