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健自述学术经历
从事科研30多年,现在太阳穴加星霜,也不知道自己老了。年轻的时候,没有遇见,让我更加珍惜时光。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被调到幸子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地名办、县志办和宗教事务。我两次参加省地方志学习班,学习了同治版《幸子县志》和康熙版《庐山志》,丰富了我对幸子和庐山历史地理的知识,养成了不捐而取详的习惯。1983年,我被任命为县档案办公室主任和幸子县档案主编。为了专心写作,我在办公室门口贴了七个字:“闲聊只有五分钟”。直到编修县志的第三稿,县长才同意让我读研。
1985考入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学结束后,他的导师和陶指导我们写诗。毕业后分配到省古籍整理规划办公室,当时属于省社会福利会。起初,我对研究江西古代文献感兴趣,接触了一些地方文献,主要是研究胡思敬的《张瑜丛书》。不久,江西省诗歌学会成立,隶属于古籍办公室,有了写诗的动力和压力。
我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宋代和近现代文史两端,进退有度。我写过关于宋代的论文,如、欧阳修、李觏、黄庭坚、杨万里、陆九渊、朱、、辛弃疾、陆游。其中不乏欧阳修、朱、辛弃疾的文章。
治现代文学也是因为兴趣。90年代初,有一部江西历代文艺家全集,但我发现现代诗人很少,因为这本书收集的人物主要来自县志,而这些县志大多是同治年间编纂的。光绪以后,很多诗人都不在了。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开始写《现代江西诗话》,抄了大量的诗,摘抄了大量的材料。1997成功申请国家社科项目“民国旧体诗研究”。也就是从现代诗歌研究的下限到1949。这个课题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所以很多人来找我编辑审稿。比如中山大学黄秀吉教授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通史》,都是让我写这一章现代诗歌。还有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文学遗产和中国文史哲馆藏。
在搜集江西近代诗人的过程中,我决定以陈为代表的同光江西派为重点。其间,他写了几篇关于陈的论文,并在陈召开了一次研讨会(1994)。2006年,我申报国家社科项目《陈与同光诗派研究》立项,相关论文陆续问世,如《南社与同光诗派比较》、《陈与张之洞》、《陈与文》、《陈与郑》、《正真与陈李三诗派比较》等。
除了学习诗歌,我还喜欢写诗。我暗自思忖,不作诗而作诗,未免可惜,于是在我的拙作集《湖湘诗话》的序言中说:“作诗和作诗就像汽车的两个轮子,相辅相成。不知写诗的酸甜苦辣,但诗的真假难辨,又怎能尚游古人?”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为写论文找资料,更是让自己沉浸其中,从而认识人,探讨世界,也为自己的诗词创作提供参考。如果能参加某地的研讨会,参观名胜古迹,可以一举两得。
诗歌是人们心灵的历史。我写过陈寅恪《孤楼记》、《传》和《一代宗师陈》等传记,都是根据诗集还原宗师的心境和环境。我以为只要有诗集,就可以根据它做传记。
在古籍研究方面,曾在《文史》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如《宋墓出土宋代邵的两种诗词》。我整理了一下明代的书籍,用平仄格律鉴定了不同语言的对错,列举了几篇。北大将邵的诗编在《全宋诗》中,也曾寻本校勘。以后,程在他的《考据学》一书中引用了六篇文章来说明校勘应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我在《文学》上发表了《新发现的砚山农业遗产集锦》一文,中国社科院黄介绍他去江西考察,编成集锦。《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96。这两本书是经过我的研究和介绍才出版的。我写过《论四库全书总目分类的得失》《江西圣贤著作刊刻简介》《江西圣贤著作珍编——两种张羽丛书》。参与编写“两个张羽系列碑文”,完成历史系内容。此外,我还参与了《二十四史》全译本中的南史部分翻译。中华书局本《南史》存在标点错误。我已经列出了要发表的文章。今年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校本部还是找我要了这份手稿。
1992年,周銮枢、姚公谦同志发起编写地方文学选本丛书《江西古代文学精华丛书》,我是当时最年轻的编委。在这个系列中,我独自完成了游记卷,出版于1995,一年后再版。我还和其他人合作挑选和注释诗集。
1994年初,我和江西人民出版社为了宣传江西名山,保存古籍,策划编辑了十种江西名山志系列。从选题、举例到序言、后记,从组稿到审稿,做了大量的努力。他被任命为《石钟山志》和《清源山志》的特别编辑,审查《龙虎山志》的初稿。主要校对吴宗慈的《庐山志》,* * * 1.4万字。因为这本书的来源极其广泛,涉及500多种古籍,查阅了40多种工具书和相关工具书,又因为早年在幸子熟悉庐山,所以能够比较准确地完成校对和注释工作。这本书在第一版之后重印了一次。我在庐山记载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庐山摩崖石刻照片,补充古今游记30余篇,编辑了70万字的《庐山诗话·石刻》,于9月出版,1996。
受江西美术出版社邀请校对《八个山人》和《竹山八友》全集(均获国家图书奖)。我必须从图片中辨认出这八种草书。如果我不精通古诗词的书写规律,诗歌的水平,书法的笔触,就会捉襟见肘。
还好我的工作符合我的个人兴趣。在社科院做科研,似乎比在高校教学压力大更自由。
领导分配的任务和我个人的研究专业有冲突怎么办?我还是会努力做好,也能出一些科研论文。十几年前,原校长姚公滚找了五个人计划编纂《江西社科志古编》,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江西学术史》。后来三个人都没动手,只好由我负责元明清概述。在我完成我的任务之后,我有了副产品,即关于江如何学习良心,关于江西学者在泰州学校和关于江西三个学者在清初。领导让我编江西省人。虽然不是我的专业,但是我还是可以出一些论文的。
我的学术经验是这样的:先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做挖坑研究,再等深一点,再做更大的坑。我以江西文史研究为安身立命之所,但如果只有这一条路,我无法开阔视野,所以采取“立足江西,面向全国”的方法。
二是开辟文史,以文学研究为主,也有历史和哲学。我写过《蒋姓史》,也写过《胡氏源流考》,发表在《寻根》杂志上。我也涉猎过佛教和禅宗。前年应湖北四祖寺之邀,为夏令营讲授“禅与画”。去年,宗教研究所举办了“宗教与和谐社会”的征文比赛,我的文章《从启蒙的角度看佛教在和谐社会中的价值》获得了一等奖。
第三是专心,专注,绝不拖延。《江西古代文学精华》系列,我做的游记卷是第一个完成的。虽然字数多达百万,但《江西名山志》中的《庐山志》是第一部完成的。我在《江油大师研究》系列中写过《陈大师》,我是第一个完成的,往往比别人早一两年。
第四,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他不愿意放弃某些事情和活动,他就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必须耐得住寂寞,咬着老菜根,坐在板凳上,不佩服李蓉。我在省新闻出版局做了几年的审稿人。我借图书馆换人的机会辞了工作,没有太多精力投入。
43岁生日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诗说:“城市和大海都藏在天上,学校会怀念过年。苦是不是求名利,没什么好羞愧的。江阔来朝租舟渡,何处看花春深。但是,从四壁来看,这首古诗是要穿墙而过的。”49岁之初,傅之云说:“谁能在你难过的时候拽着日本的火车,人生没有输赢。诗是一千首诗,学海占据一个区域,潜心钻研。拄着棍子找你明升,青春沉迷线装书。望天不羡凌云石,随信乱写。”今年,香港大学的饶宗颐送给我一本诗集,里面的韵脚让我印象深刻:“早年辛苦,窃读寄愁。半辈子浪费物质,一年被逼五十。吟诗习惯苦,星出鬓。我羞于成为天才,却又无法忍受。新搬到高知楼,环境大不一样。我不习惯逢迎,在学习中占座位很丢人。好奇心未改,寻书满墙。”我从我的治学中学到了一二,我也收录了这三首诗。然而,一切都被边缘化了,只是为了安慰自己。
在古籍校勘方面,曾参与《二十四史全译》、《宋词注释》等工作。担任《江西古代文学精要丛书》(十卷本)、《中国旅游诗词丛书》、《国民党江西组织志》编委和写作工作,主持《江西名山志丛书》(* * *十二种,四百万字)的编纂工作。主编***3集《江西古籍研究》,任《江西人》常务副主编。应出版社邀请,完成了《中国宋正琦》的撰写和编辑工作,以及《八大山人全集》的校对工作。他还编辑了字典,如中国当代诗人和艺术家字典。出版的诗集有《范》、《胡星集》(2003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和游记集《湖中苍鹭》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他为40多种诗集作序,并应邀为湖口大桥和李文高速公路题词。他为金圣铁塔大戏台、文庙、胡翔万寿宫、杨眠庙、叠山书院等题写对联并悬挂。
主要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1994年8月,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担任《江西古代文学精华系列》编委,独立选编并注释《江西古代文学精华系列游记》,江西人民出版社6月出版,1995,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6。与陆教授合作编选并注释《江西古代文学精华系列诗集》,江西人民出版社8月出版,1998。
从1996任编委,投稿《中国宋正琦》一书,由江西美术出版社从1998出版,该书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编。2000年担任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八大山人全集》标点和文字校对。这本书今年年初出版,正在积极申请2000年国家图书奖。此外,我还参与了《南史二十四史》全译本的翻译工作。《宋词注五》的部分注释工作。
我在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工作十年,主要从事古籍整理和研究,唐宋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研究,对江西古代哲学和历史的研究也有所涉猎。
我还与王子晨先生合作整理了《黄桷子集》,这是八五省级社科规划项目,列入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九五”计划。我在这个项目中的份额已经完成。
1997应南昌大学古籍研究所邀请,撰写了《张羽丛书》历史系古籍文摘20余种。将编成《张羽系列丛书提要》,由省委副书记钟起煌同志题写,姚公谦先生作序。目前已由5人完成,由我和另一位同志编辑。
从前年开始,由周汉书同志主持编写的50万字的《江西省历代名人传记》一书已经完成,由20多位专门研究学问的作者执笔。我将在这里列出它们。为了减少这本书的错误,周銮枢同志挑选了我和师范大学的黄长春教授对书稿进行审阅。我认真负责的提了几百条建议,做了一些编辑工作。学会主办的《江西社科志》是我作为古元明清江西社科研究部分撰写的。这部分写作任务难度较大,涉及文史哲各个方面,文字需要简洁明了。但我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务,勾勒了江西近700年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获得了周銮枢、姚公谦等专家的好评。此外,应本书编者刘同志的要求,我对东晋至宋代、民国和人民的部分文字进行了校订。
哲学方面,近年来发表了一些论文,如《论江西学者泰州派》、《清初江西三派异同论》,还有一些论文即将发表,如《江油王雪之争与发展》。
历史方面,发表的文章有《生平考证》、《刘辰翁生平考证》、《朱在南康军中》等。应山东画报出版社的邀请,我还为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人百年传记系列撰写了《陈寅恪的故事》,1997年初完成,并与山东画报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由于该系列的规模较大,目前仍在出版过程中。
1997年初,我申报了院级科研课题《江西山水旅游诗词》,也是当年获批的。该项目在广泛阅读江西名山志的基础上,迄今已完成《鄱阳湖、龙虎山、三清山、马谷山、鹅湖山、清源山、云居山、武功山》等5万余字,由余学才先生送至南京东南大学旅游系并编入其档案。
1995 10,应江西美术出版社之邀,担任《中国宋正琦》一书的编委,从事历代人物的选编、写作和注释工作,我提出将其分为三类,并批准了题为《气节、风范、风度》一文。这本书的主编是吉林大学的龚牧,获得了1997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在社会团体活动中,我还是江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诗词》副主编。江南诗词学会副会长,资深人士,《秋韵》主编。多年来,我不仅在业余时间编辑《江西诗》,还参加了一些学术和社会活动。
我想,很多年来,我每天晚上都是坐在办公桌前直到十一点。不说空话,珍惜时间,定制“千百工程”,就是这辈子写几千首诗,几百篇论文,十本书,好像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