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学的历史上,有哪些对它有突出贡献的人或事

中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

曾士迈

1926四月出生于北京。1948 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学系。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教授、教授、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60年代初中国植物病害流行的数理分析。20世纪70年代,提倡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植物病害的流行病学。他是我国植物病害流行病学和植物保护系统工程的奠基人之一。它在发展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领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植物水平抗病性、小麦条锈病定量流行病学、区域流行规律、计算机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杨燕合编《植物免疫学与农业植物病理学》,与杨燕合编《植物病害流行病学》。

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在高等真菌分类和个体发育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是我国高等真菌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他也是中国黏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他还率先研究人参病害,填补了国内空白。

邓舒群

福建福州。真菌和植物病理学家。1955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从事林业植物病理学研究和黏菌、真菌的分类研究,以及中国水稻、小麦、棉花作物的病害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在他的倡议下,人工培育了食用和药用真菌,并成功地将生物防治的科研成果用于大面积防治森林害虫,开创了我国真菌学的先河。他发现的4个新属和120个新变种是国际公认的,被列入英国真菌研究所编纂的《真菌词典》。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中国的真菌》。

秋范伟

曾任金陵大学农学院、福建农学院、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讲师。1947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农业学会第三届理事、第四届、第五届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学会第二副理事长、第三届理事长,国际植物病理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中国科学院生物系委员(院士)。植物病理学杰出贡献。

谢连辉

植物病理学家。福建龙岩人。1958福建农学院毕业。福建农业大学教授。对我国水稻病毒的种类、分布、危害、传播预测和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成果被誉为“为世界病毒作出新贡献”。一种新的水稻病毒——水稻丛矮病毒的发现,引起了国际水稻病害界的极大关注。报道的水稻矮缩病毒和东方格鲁病毒为中国新记录。三种病害的及时发现有效地控制了其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我国水仙、甘蔗、福建烟草、番茄和香蕉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合研究,报道了9个中国新记录和5个中国大陆新记录。

林·

小名李农,象山县(今中山市)南朗镇大车人。1935年被选派到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所学习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并于1937年获得硕士学位。因为他的出色表现,被美国生物学会授予荣誉会员,被美国植物病理学学会授予金质奖章。回国后一直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山大学教授,华南农学院教授,广东省农林厅厅长,华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主任,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副院长,广东省植物病理学学会理事。

戴兰芳

紫冠庭是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戴在真菌分类学、形态学、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学方面发表了50多篇论文和著作,为中国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是中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创始人。1930年发表论文《三角枫上的白粉菌新种》,这是我国真菌学家首次报道,标志着我国真菌学的建立。他与B.O .道奇在脉孢菌属的分类和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合作是真菌学的经典文献。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植物病原名录》、《中国真菌标本集》和《真菌形态学与分类》。

黄其望

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对油菜病害、水稻稻瘟病、烟草立枯病和流行病有深入的研究。他编纂的《江西省病虫害志》一书,对江西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其望先后担任南昌大学、江西农学院、江西生产劳动大学总校、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政协常委、民盟江西省常委、中国植物病理学学会理事、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顾问。

吴有三

吴有三是植物病理学家,也是农业教育家。在小麦抗锈病育种方面培育了十多个品种,为我国东北麦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的分离鉴定、小麦抗锈病特性和机理的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林孔祥

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毕生研究柑橘黄龙病,首先证明黄龙病的病原是病毒;首创柑橘繁殖材料的热处理消毒方法;“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实施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