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礼仪论文
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出境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7700万,国人旅游消费能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今天,来自中国的游客在第五大道、巴黎卢浮宫或埃及金字塔下随处可见。但随着中国大量游客走出国门,在注入强大消费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文明问题。
一直以来,乱扔垃圾、随意插队、随地吐痰、乱涂乱画、厕所不冲水、衣着不整、缺乏礼貌、浪费餐食等等,随着浩浩荡荡的游客走出国门,不仅玷污了个人形象,也损害了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此前,金字塔刻字、薰衣草田打架等现象引发社会反思浪潮。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人们在万里之外的地方旅行,经常会遇到不同的文化和文明。这种相遇,既有人类文明生活的一些性规律,也有当地特有的文化、习俗甚至禁忌。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在行为上产生道德弱点和破窗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入乡随俗”已经成为必修课。只有提高文明素质,了解国际礼仪,遵守国际交往习惯,才能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享受旅行的快乐。
“出境游,请带上文明,留下你的好名声。”最近,许多地方都向游客发出了这样的提醒。旅游不能没有“文明”的引导。构建文明之旅,需要旅游企业和导游主动做好服务、监管和劝阻工作,减少不文明行为发生的概率。但更重要的是,游客要增强文明观念,加强文明素养,注意言行举止,多为大家着想,多问得体,权衡社会影响,以良好的礼仪展现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风采,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这难道不是旅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吗?
文明旅游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需要守住规则和法律的底线。长期以来,不文明旅游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不文明成本太低,但文明成本高,助长不良风气。因此,从制度上推动文明的养成势在必行。此前,有关部门已发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旅游法将于6月10日至6月1日正式实施。用好法治的力量,将进一步激发旅游文明的正能量。
说到底,文明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道德法规的驱动,是发自内心的追求,是自我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不管你在哪里,面对谁,文明永远是必须的。所以,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境游,都应该遵从文明的号召,忏悔陋习,培养新风正气,让这个假期和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健康快乐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