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关于金钱概念的论文
金钱观是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与人生观紧密相连。货币是为了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而逐渐成为财富的象征。资产阶级的金钱观有两个特点,一是“金钱至上”。他们从自己的阶级和个人的私利出发,把金钱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凡事都看钱。只要你能拿到钱,你可以不择手段。第二是“金钱万能”。他们夸大金钱的作用,鼓吹“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决定一切”、“金钱就是幸福”。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和历史作用,认为货币作为物质财富是人类创造的,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应该是货币的主人,而不是货币的奴隶。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获得财产。金钱是光荣的,但通过剥削、掠夺、欺诈等手段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货币在促进商品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货币不是万能的。世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更珍贵的东西。居里夫人放弃了“镭专利”的巨款,毅然向世界公布了镭冶炼技术,并将价值654.38+0万法郎的世界第一克镭捐赠给癌症治疗研究所。1950年,著名数学家华拒绝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的聘书,带着妻儿穿越太平洋的惊涛骇浪,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
金钱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金钱不等于幸福,因为人类离不开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生活空虚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孩子爱钱,要明智地拿,明智地用。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金钱观,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原则,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事情和事物。金钱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货币的地位和作用从古至今都不是我们人力所能改变的,它是静态的,而我们是动态的,有很大的转化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拥有它,用它来实现我们的理想。但是,我们不能太过分,那样会像个守财奴。对待金钱,关键是要看到它的巨大作用和闪光点,让它为我们服务,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
如何看待金钱和权力,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权力观。金钱观和权力观都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即对金钱的正确看法和态度,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货币,作为货币的总称,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在普遍等价物中充当特殊商品。它可以与各种商品交换,这就使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他拥有的钱越多,他拥有和控制的财富就越多。于是,金钱成了人们追逐的对象,出现了拜金主义,也就是金钱崇拜。
1.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有一个雅浦岛。岛上的居民把开采出来的石头当成了钱,也就是直接从大自然中得到钱。这种石钱叫“费”,是从雅浦岛以南400英里的另一个岛上开采出来的。在质地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石头的价值取决于石头的大小。石头越大,价值越大。
因为人们追求更大的价值,许多当地居民冒着极大的风险从海外岛屿开采大石头带回来。因为石头比较大,作为交易工具确实不方便。所以岛上的居民在交易时,并不移动石头,只是由石头的主人口头声明,告诉大家石头已经转手。据说在雅浦岛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富有的家庭声称在400英里外的岛上有一块巨大无边的石头“飞”,以表明他的家庭拥有巨大的财富。事实上,雅浦岛的居民从未见过那块石头是什么样子,有多大。这个富豪家族的财富只作为一种观念存在于岛上居民的头脑中。
1898年,德国政府从西班牙手中接管了加罗林群岛。经理计划重建雅浦岛的道路,但岛上的居民抵制。
当德国人意识到岛上居民的全部财富就是分布在岛上的石头“费”时,他们想出了制服这些居民的办法。他们派人用黑染料在岛上所有的石头上画黑叉,宣布有黑叉的石头不再是钱。就这样,岛民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财富,不得不按照德国人的意愿老老实实地修路。这时,德国人派人把所有石头“费”上的黑十字洗干净,宣布这些石头还是钱。雅浦岛的居民非常高兴重新获得他们的财富。
遗憾的是,在货币经济时代,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单调了人们对于财富多元化目标的追求和选择。货币似乎代表和衡量了世界上所有财富的价值,似乎可以兑换世界上所有的财富。人们对它的追求和占有,似乎是一切财富追求和占有的代名词。这样,人生的目的,除了追求和占有金钱,就不会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错觉,但这种错觉迷惑了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当金钱可以用来避免劳动和人身惩罚、购买婚姻、补偿生命时,金钱直接关系到生命的价值,这种“金钱万能”的错觉程度与日俱增。
基于货币是财富的“综合代表”,但不是财富本身,货币不能完全衡量、代表和交换所有财富的认识,我们关于货币的智慧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只追求货币来获得它所能代表的财富(如住房、汽车等。),还要追求金钱不能代表的财富(比如内心的平静);我们要有一定的钱,但不要停留在只是有钱的状态,还要享受金钱能换来的真正的财富,也就是要花钱。否则,我们只是空有金钱和财富的形式,成为真正的“守财奴”;我们要在一定的时空里追求金钱,也要在一定的时空里放弃追求金钱,才能在生活中享受足够的闲暇。在这样的智慧人生中,金钱永远是你忠实的仆人,你将赢得人生的丰富内容和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换句话说,你活得有智慧。
关于金钱、金钱与生活、金钱与社会,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表现出强烈的悲观看法。马克思对商品货币的拜物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在商品货币条件下,特别是在劳动转化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拜物教具有不可磨灭的属性,深刻地奴役或“异化”了人的存在。因此,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废除商品货币制度,成为未来美好社会理想建构的基本前提。德国社会思想家齐美尔认为“金钱是世俗之神”的现实是可悲的,因为金钱只是一种空洞的形式,不是财富本身,也不能代表全部财富。“钱只是通向终极价值的桥梁,人不能在桥上生活。”与马克思不同的是,西美尔并没有废除货币制度的理想设计,只是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叹息,充满了无尽的悲伤。
可惜我们生活在一个金钱存在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根本无法废除货币,但我们有必要屈从于货币,或者沉溺于它的悲观主义吗?至少,我觉得没必要。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他能明智地用钱生活,他只是把钱当作生活的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生活的目的。我确信,这种内容真实、财富结构丰富的人生,是一种相对成功、有价值的人生,虽然不是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