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结石有害吗?非常感谢!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怎么办?

解放军总医院干部诊疗科主任医师肖玉兰

急性关节炎期间,应及时采取抗炎镇痛措施,控制症状。常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扶他林、芬必得和莫比克。NSAIDS的大量出现,有助于患者选择更有针对性的药物。但个体差异才是决定药物疗效的主要因素。对患者A有效、安全的药物,对患者b不一定有效、安全,所以要充分了解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可用的药物范围内选择有效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的简单和模块化应用无助于患者的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

1.应选择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药物。目前,可供选择的非甾体抗炎药种类繁多。很多患者往往认为急性关节炎时止痛消炎首选秋水仙碱,但这种选择未必恰当。因为秋水仙碱和阿司匹林副作用大,不再是痛风性关节炎止痛消炎的首选。

2.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仅限于急性关节炎的对症治疗,关节肿痛消退后即可停药,无需长期服用。

3.不要使用毒性药物,如保泰松。

4.用药应该高度个体化。应根据不同情况,与患者一起探讨每个患者的特点,根据情况应用不同种类和剂量的药物。记住,不管是新药还是进口药,都是最有效的药物。有些患者的情况正好相反,但是临床上用了很多年的老药就是最好的药。

5.伴有心血管或肝肾疾病的痛风性关节炎应慎用。

①一般用量要小,尽早摸索维持剂量。

②如果病程中需要控制关节的急性炎症反应,但因器官功能损害不能使用NSAIDS,可使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进行短期治疗。

③高血压患者应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的用量。由于非甾体抗炎药常引起水钠潴留,使血容量和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的用量。

6.避免同时应用两种或多种NSAIDS,否则效果不会叠加,但副作用会叠加。如果患者曾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血管疾病,并使用其他NSAIDS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此时应停用阿司匹林。一是可以减少使用两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二是NSAIDS对心血管疾病的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不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7.注意胃肠道的副作用。接受非甾体抗炎药时,容易出现较多的胃肠道副作用,其危险因素包括:

⑴既往有NSAIDS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溃疡史,特别是有并发症者。

(2)老年人,尤其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道溃疡具有溃疡面积大、出血多、无痛、误诊多、死亡率高(约10%)的特点。因此,老年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风险更大。

⑶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抗凝剂。

(4)过量使用NSAIDS者。

碱化尿液

正常体液呈弱碱性。碱性环境有利于尿酸盐晶体的溶解和排出,因此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多吃碱性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产生碱性物质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包括酸味水果,而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糖分的食物,如鱼、禽、肉、蛋等,虽然味道不酸,但呈酸性。

在用药过程中,要了解体内酸碱情况,测量尿液pH值,以指导碱性药物的应用。当尿液pH值为7时,尿酸的溶解度是尿液pH值为5时的6.6 ~ 9倍。不难看出碱性尿液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重要性。常用药物为碳酸氢钠,每次服用0.5g,每日三次,饭后服用。在治疗过程中,尿液的pH值一般维持在6.5左右,不能超过7.0,否则容易导致草酸钙或其他结石的形成。

禁用降尿酸药物

急性关节炎时,NSAIDS主要用于消炎止痛,降尿酸药物无镇痛作用。很多患者长期自带降尿酸药物,每当急性关节炎发作就自己服用,这是不科学的。因此,希望患者不要盲目自行服用降尿酸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急性关节炎期间服用降尿酸药物,不仅不能缓解疼痛,还会加重关节炎症。原因如下:

应用降尿酸药物后,血尿酸急剧下降,使关节内的尿酸盐溶解,释放出不溶性针状结晶。晶体被白细胞吞噬后,释放出炎症因子,如趋化因子补体C3a、白三烯B4,吸引更多的白细胞脱粒,释放溶酶体酶,从而诱发关节炎症。此外,结晶还刺激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是诱发关节炎症的重要成分。

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如急性关节炎期间服用丙磺舒或痛风酏剂,可增加体内尿酸的蓄积。与无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相比,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性关节炎更明显。

防患于未然

王玉明,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家庭医学,2003年,第1期。

虽然痛风与遗传关系密切,但一些后天因素在痛风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注意预防,就会让痛风无缝隙进入。

首先,饮食与痛风的发生密切相关。很多人把吃喝当成一种享受,乐在其中。众所周知,好吃的大多是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是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也是痛风的罪魁祸首。因此,人们应该控制自己的嘴巴,调整饮食结构,合理选择饮食。

根据嘌呤含量的高低,人们一般把饮食分为高嘌呤、中嘌呤、低嘌呤三类。

高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中含有150 ~ 500毫克嘌呤。这些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海鲜、沙丁鱼、凤尾鱼、带鱼、蛤蜊、鸡汤和肉汤。痛风患者试图禁食这些食物。

嘌呤类食物,即100g食物含嘌呤50 ~ 150mg。这些食物主要有:家禽家畜肉、鱼、虾、蟹、鳝鱼、白鱼、扁鱼、鲢鱼、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痛风患者应尽量少吃这类食物。此外,有些蔬菜也含有高嘌呤,如韭菜、菜花、豆芽、豌豆苗、扁豆、菜花、紫菜、菌类等。,所以最好不吃或少吃。

低嘌呤食物,即1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小于50mg。这些食物主要包括:鸡蛋、鸭蛋、牛奶、奶酪等。这些食物是可食用的。水果和蔬菜,如萝卜、胡萝卜、西红柿、卷心菜、土豆等。,嘌呤含量极低,是痛风患者的推荐食品。有研究表明,食用无嘌呤饮食7天,血液中尿酸浓度可降低约65438±0.2mg/L。

痛风患者的主食应以面粉和大米为主,如精制面粉和精制大米制成的面食,粗粮不宜食用,因为面粉和米制品中的嘌呤含量比粗粮少。避免饮酒。葡萄酒中的酒精使体内乳酸增加,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容易导致尿路结石。乙醇还能增加体内嘌呤合成,尤其是啤酒,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嘌呤,对痛风患者非常不利。

其次,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不包括牛奶、汤、粥等流质食物。因为人体内70%左右的尿酸要从肾脏排出,所以每天的尿量要达到1800 ml左右。夏天出汗和喝水会增多。

再次,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饮食规律,七分饱。保持理想体重。避免疲劳和精神刺激。适当运动,但不能剧烈运动,如踢足球、快跑、滑冰、游泳、登山等。,会使机体产生过多的乳酸,抑制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使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风性关节炎。

此外,还要定期体检,争取高尿酸血症的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痛风。

●关于作者:

王玉明,1983,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一直从事风湿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曾师从我国著名风湿病学专家王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风湿病及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从“吹”控制痛风

刘刚,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家庭医学,2003年,第1期。

痛风的常见表现是急性关节炎。痛风急性发作时,常用秋水仙碱,每次剂量0.5毫克。第1天口服3次,第二、三天各2次,第四天及以后每天口服1次,直至关节症状消失。

在痛风治疗的初期,患者往往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此时可适当延长每日口服秋水仙碱1次的周期,防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复发。症状开始时服用秋水仙碱可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服药前有明显炎症,应在允许剂量范围内增加所需药物的剂量,并延长疗程。

此外,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莫比克、利芬、萘普生等。,也可用于急性关节炎的发作,其中一种可口服。如果用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止痛,抗炎效果比单一非甾体抗炎药好。

急性关节炎症状消退后,应使用降低血清尿酸浓度的药物。根据作用机制,降血尿酸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干扰尿酸的产生,另一类是促进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如果患者肾功能正常,可选用促进肾脏排泄尿酸的药物,如苯溴马隆;或减少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醇;也可以两个都用。如果肾功能异常,只能用别嘌呤醇来防止肾脏尿酸排泄增加,增加肾脏负担,造成肾功能损害。由于别嘌醇也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应根据肾功能障碍进行调整。此外,还可以加入碱性药物小苏打,增加尿液的ph值,提高尿酸的溶解度,防止其结晶沉积和肾脏损伤。

痛风得不到及时治疗,尿酸结晶会大量沉积,患者的耳廓和关节周围会出现痛风石,急性间歇性关节炎也会随着痛风石演变成慢性关节炎。这种关节炎的病程往往较长时间延长,间歇性发作的特点不明显。此时的治疗措施不同于急性关节炎,以药物降低血尿酸为主,辅以非甾体抗炎药和小剂量秋水仙碱。

少部分患者就医时,肾功能已经明显受损。此时应使用别嘌呤醇降低血尿酸。但是,别嘌呤醇应该减少。此外,应使用改善肾功能的药物,防止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如果患者的肾功能已经进入尿毒症阶段,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关于作者:

刘刚,1954出生,1979至1982在华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997开始系统从事风湿病防治工作。师从我国风湿病学奠基人张乃正教授,著名风湿病学专家董怡、唐福林、张逢春、曾晓峰等。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免疫学杂志》、《国外医学输血与血液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1999,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四川省科委1科技攻关项目;作为副主编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风湿病诊治手册》。

痛风,现代财富病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刘伟教授

家庭医学,2003年,第1期。

我们病房曾经收治过一位张姓患者,42岁,中等身材。他是一个大方热情友好的人,平时喜欢和朋友喝酒聊天。也许是这个原因,他的身材明显偏胖。有一天,他和朋友们尽情地喝完酒后,带着强烈的醉意回家睡觉了。半夜睡得正香的时候,突然被右脚大脚趾剧烈的疼痛惊醒。我看到大脚趾肿了,碰不得。在家人的劝说下,他来到我们医院接受治疗。到他住进我们医院的时候,已经不能走路了,右脚也不敢穿鞋了。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痛风急性发作。

痛风是什么病?

我们体内有一种物质叫嘌呤,分解代谢后形成一种产物——尿酸。正常情况下,尿酸可以通过肾脏和大肠排出体外。

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含嘌呤物质,或者嘌呤代谢紊乱,或者尿酸排泄减少,血清和体液中的尿酸就会异常升高,从而出现高尿酸血症。如果尿酸没有及时排出,进一步堆积就会形成结晶。这些晶体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皮下组织、肾组织等。,从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可见,痛风是一组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是其前奏,也是痛风诊断的主要依据。

痛风分为两类: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患者中,约10% ~ 25%有阳性痛风家族史;约1% ~ 2%患者存在先天性酶缺陷,阻碍嘌呤合成和分解代谢;其他原因尚不清楚。继发性痛风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如肾脏疾病、白血病、肿瘤,或由某些药物引起的,如利尿剂、化疗药物,或由肥胖、饥饿疗法引起的。

痛风常见于30 ~ 50岁。早期临床表现常为复发性急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非常严重,大多起病突然,大多半夜突然惊醒,原因是脚痛。关节红、肿、热、痛,痛得摸不着;疼痛在48 ~ 72小时内达到高峰。发作时呈“刀状”、“咬状”或“灼痛状”,多数患者难以承受,部分患者无奈“抱脚大哭”。70%以上的患者以跖趾关节为第一关节,其次是踝关节、膝关节、手指、腕关节和肘关节。每次急性发作的时间约为1周,之后自然缓解。

痛风的“升级版”

大多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缓解后你不会感觉到任何症状,但不要以为一切正常。如果得不到及时系统的治疗和控制,就会像电脑一样不断升级——进入痛风慢性期。

在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可以形成痛风石。痛风石的典型部位发生在耳廓,也常见于拇指、手指、手腕、膝盖、手肘的弯曲处。痛风石在关节的沉积逐渐增多,痛风发作越频繁,关节受累越多,甚至导致骨质侵蚀、缺损和周围组织纤维化。结节由软到硬,由少到多,以致关节僵硬畸形。所以关节容易磨损,形成瘘管。瘘管排出白色糊状物,可检测到尿酸盐结晶。瘘口周围组织为慢性炎性肉芽肿,不易愈合。

此外,约30%的痛风患者可出现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痛风性肾病和尿路结石。

痛风性肾病,早期表现为轻度水肿、腰痛、血压中度升高、间歇性或持续性蛋白尿,这是尿酸盐沉积在肾脏,从而影响肾功能所致。如果肾病加重,后期肌酐清除率下降,尿素氮升高,进而发展为尿毒症,最后死于肾衰竭。

尿路结石,由于患者的尿液呈酸性,导致尿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出现尿尿酸结石。较小的结石可以随尿液排出,没有不适感。较大的结石会阻塞输尿管,引起肾绞痛、血尿,甚至急性肾衰竭。继发感染后也可变成肾盂肾炎。巨大的结石会引起肾盂、肾盏的变形和肾积水。

痛风并不陌生。

在这里,肯定有读者想问:既然痛风这么严重,为什么以前很少听说呢?

其实痛风自古就有,只是以前中国发病率低。但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所以很多人认为痛风只是西方国家的常见病,而在东方国家却很少见。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我国不科学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人们对含嘌呤食物的摄入量增加,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大样本调查,我国约有5%的人患有高尿酸血症,其中约10% ~ 20%的人会患有或已经患有痛风。痛风的发病已被证实与食用高嘌呤饮食有关,并与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所以,人们把痛风称为现代“富贵病”也不无道理。

●关于作者:

刘伟,女,满族,出生于1962。1985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天津中医学院医学硕士毕业。他是金门已故著名老中医王运合的关门弟子,曾随其老师诊治多种内科疑难杂症,颇为真实。在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方面有较高造诣。

痛风(谜题)

家庭医学,2003年,第1期。

问:痛风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刘伟教授:痛风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和尿酸排出量。对于急性痛风联合发作的患者,还应检测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严重者应穿刺关节腔取滑液检查,可发现针状尿酸盐结晶。对于一时无法确诊的患者,用秋水仙碱进行实验性治疗是可行的,多数患者服药后病情好转。

慢性痛风患者还要对患侧关节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骼和关节的破坏程度;对肾脏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肾和输尿管结石。有病程的老年人也要做肾功能检查。另外,痛风石活检可以确认尿酸盐晶体的存在。

问:长期服用秋水仙碱有什么毒性作用?

刘刚主任医师:秋水仙碱是一种细胞毒性药物,可以抑制细胞质中微管的功能。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因此,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药物。但其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相当接近,所以患者遵医嘱服药后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秋水仙碱对胃肠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所致。此外,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还会引起脱发;对肝、肾、神经系统功能和精子生成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所以不要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秋水仙碱。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小剂量使用秋水仙碱,因为此时由肾脏排泄非常缓慢,容易导致蓄积中毒。

问:中医治疗痛风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刘伟教授:中医最根本的治疗是辨证论治,突出治疗的个体化特点。我们认为痛风发作多与体内湿、浊、瘀有关。一般来说,急性期常采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水泻浊的方法。稳定期,在祛瘀通络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化浊之药。我们常用痛风汤治疗急性发作,痛风汤控制高尿酸血症,化瘀通脉汤,临床疗效满意。

问:痛风患者应该吃什么药?

王玉明副主任医师:痛风患者在积极服药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有些药物最好不要用或慎用。这些药物包括青霉素、四环素、利尿剂、含利尿剂的复方降压药、维生素B1、B2、阿司匹林、烟酸、华法林、利福平、瑞芬太尼等药物。由于某些药物影响尿酸的排泄,服用后体内尿酸浓度升高,可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症状。此外,维生素C和维生素D也应慎用,因为它们可促进尿路结石的形成,加速痛风患者的肾脏损害。

问:孩子容易得痛风吗?

王玉明副主任医师:儿童不易患原发性痛风。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尿酸水平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上升,大约3天后达到稳定水平,一直持续到青春期。青春期后,血尿酸值迅速升高,之后维持峰值状态。中年以后,血尿酸值逐渐升高,这时就容易患痛风。所以儿童痛风很少见。但有些疾病,如肾功能异常、化疗后白血病、先天性代谢紊乱等,会引起继发性痛风。患有这些疾病的儿童应预防痛风。

问:痛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区别?

刘刚主任医师:痛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痛风是一组代谢紊乱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范畴。前者多见于男性,后者多见于女性。前者常呈急性发作,最常见的部位是第一趾的跖趾关节。发作时,局部红、肿、热、痛难忍。后者为慢性发作,通常发生在手部的腕部、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疼痛一般可耐受。前一种发作是间歇性的,缓解期可能没有关节症状,但长期反复发作,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破坏、畸形,肾损害者可能进展为尿毒症;后者后期可造成关节畸形、脱位。

痛风位于手指关节时,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指关节疾病,两者均可出现手指关节肿胀。但仍可发现痛风患者手指关节肿胀呈结节状、分叶状,有时皮肤表面可见白色痛风石沉积。部分患者局部皮肤溃烂后,可流出“石灰石”样尿酸结晶。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早期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肿胀,病灶对称。受累关节数多于痛风,关节周围有时可见类风湿结节。x线检查显示骨质疏松,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昆虫样破坏;血清中经常发现高浓度的类风湿因子。

因为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完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