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冠涛的研究历程

金冠涛的父亲是著名化学家、原杭州大学化学系系主任金松寿。金冠涛是他的长子。

65438到0965,金冠涛进入北大化学系,加入北大宣传队。虽然他学的是理科,但他对文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反思文化大革命,他研究了毛泽东思想,从马克思一直追溯到黑格尔。尤其是他对黑格尔很着迷,所以朋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金格尔”。这时,刘庆峰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转到中文系。两人是通过金冠涛写的一本大家传阅的黑格尔哲学学习笔记认识的。

1970金冠涛北大毕业,在杭州塑料厂当工人。刘庆峰在贵州清镇中学教书。他们结婚后,刘庆峰被调到郑州大学教书,然后金冠涛被调到郑州大学。在此期间,他们构想了“中国超稳定社会制度”的假设。1980年初,论文《繁荣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分两期在《贵阳师范学院学报》发表。

1978开头,夫妻俩从郑州大学调到中科院《自然辩证法》杂志当编辑。后成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科学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科学、经济与社会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在1985前后的“文化热潮”中,涌现出三个大型民间文化机构:以金冠涛、鲍尊新为主编的《走向未来》系列编委会;以唐、乐、、李泽厚为主力的《中国文化学会》编辑委员会;以甘阳、王艳、苏国勋、赵、周为主体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编委会。在五六年的时间里,上述三个文化“圈子”实际上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大陆人文领域各种思潮的主要“智库”。

《走向未来》系列是第一部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的西方新思潮系列丛书。编委会的组成相当复杂,很多热衷于科学、人文、政治等领域改革的人都参与其中。其特点是强调科学主义、贴近现实、面向大众。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金观涛的《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论》。以及《第三次浪潮》、《大趋势》等系列西方未来主义作品的翻译,对当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术界的“方法论热”也直接归功于丛书翻译的西方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著作。

与《走向未来》不同的是《文化:中国与世界》的编委会。

这是一个主要由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一批青年学者组成的“纯学术”圈子。其特点是强调人文性、专业性、学术独立性和去政治化。主要工作是翻译和介绍二十世纪西方人文学科领域的经典著作。有两个系列:专业的“学术图书馆”和大众的“新知图书馆”。

在过去的几年中,西方在本世纪的主要思潮,如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学理论等。,从最难的大部头《天书》、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保罗·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到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和女权主义理论家,这些都直接引发了日后的新权威主义论战。

“非政治的政治”是这个“圈子”明确提出的口号(与捷克哈维尔提出的口号不谋而合)。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四,他们总会开一个学术沙龙聚会,认真讨论一到两个学术话题。一个月一到两次,总有几个家庭或者郊游的聚会来聊一聊。

角色介于上述两个编委会之间(人员也是交织在一起)的“中华文化书院”,欲继承宋、明以来朱等祖辈创办的“书院”和“学社”的方式,以梁漱溟为名誉院长,以函授、假期工作坊等形式进行研讨和传授知识。兼职讲师都是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文化研究的“临时选择”(包括海外教授杜维明)。它的特点是强调从传统出发,强调文化的连续性和文化批判的建设性。

林毓生的“传统创造性转化”理论和杜维明的“儒学第三次发展”理论都曾引发广泛讨论,一度被视为“中国文化学院”的“招牌命题”。他们温和、渐进、包容的办学方式不仅被各方广泛接受,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说每年寒暑假在全国各地报名听课的人数往往达到几十万(大多是各地高校的老师),更不用说函授教材让洛阳纸贵了一段时间。其文化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各行各业的名人都出席了会议,这显示了文化学院的吸引力和包容性。类似的书院还有更注重古籍整理和出版的“幽州书院”。

金冠涛夫妇在大陆期间,基本停留在社会史方向,探索社会转型。这其实是他们对现实的关注,试图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探索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

65438年至0989年,金冠涛夫妇受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进行学术交流,后被迫留在香港。他们被时任总统高锟(光纤之父、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留用,被任命为中国研究所教授、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并创办了香港唯一的学术杂志《21世纪》。刘庆峰是主编。但两个孩子仍留在内地,由亲戚照顾。

在香港期间,他们从社会史转向思想史和概念史的研究。

1989之后,大陆思想界止步不前,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再关注社会和思想。但是从1998开始,有了一些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法制和个人权利的冲突日益加深,出版业的管理逐渐放松,从而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在相关出版社的推动下,金冠涛夫妇上世纪80年代的几本旧书已在内地再版,一些未在内地出版的作品也首次出版。

2008年,金冠涛夫妇从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后,立即被台湾省政治大学聘为讲座教授。2009年,金冠涛夫妇正式定居台湾省,重新开始社会转型研究,延续了1980年代开始但被中断的第二次启蒙运动,但这次启蒙运动源于对现代性的研究,对80年代的启蒙运动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