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会计教育创新探索

会计教育在会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会计界的认可,深入研究会计教育的意义日益显现。近年来,我国会计界对会计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指出了我国目前大学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简要说明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新环境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提出了加强会计教育研究的建议。WTO带来的机遇是:中国会计教育进一步扩大开放;在会计教育中引入竞争机制;人们对会计认识的提高和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WTO对会计教育的挑战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

关键词:WTO知识经济会计高等教育会计教育研究机遇与挑战

目录

3、前言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会计环境的变化....................................................................................................................................................................

(1)经济全球化将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

(二)经济全球化将促进国内外会计文化的趋同

(三)经济全球化将加速中国会计和教育服务的开放..............................................................................................................................................................

(四)经济全球化将加剧中国会计行业的竞争

(五)经济全球化将加快中国会计法律法规建设。

二、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1)教育目标的创新.......................................................................................................................................................................

(2)、教育战略创新......................................................................................................................................................................

(三)培训机制创新

(4)知识体系的整合与创新.....................................................................................................................................................................

(五)教学模式创新

(6).教育理念创新.....................................................................................................................................................................

三。结论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明显,并且正在加速。所谓经济全球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1997)中的解释,“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和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存”。

概括地说,全球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使各国日益相互依存的过程,也是建立无边界经济的过程,在这种经济中,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经济全球化趋势将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剧烈制度变革。其中,中国的教育市场,尤其是高等会计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重新审视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会计环境的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将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从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将一国内部的经济运行机制扩展到了全球范围,这不仅是经济全球化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会计环境变化最集中的表现。因此,在树立经济全球化理念的同时,也要树立会计发展国际化的理念。会计国际化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趋势,是一个发展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兼并浪潮的兴起、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大型集团公司的出现,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业务组织形式和类型,这对会计理论和实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培养适应跨国经营的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靠拢,即推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

(二)经济全球化将促进国内外会计文化的趋同。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将越来越密切,中外员工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观念会不断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会计文化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将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文化接轨。例如,在会计意识和观念上,会计人员必须树立和强化全球意识、竞争意识、风险观念、外向经营观念和符合国际惯例观念;在会计价值观上,将更加强调职业判断和行业自律,会计处理上的真实反映和乐观,信息披露上的公开透明;在行为准则方面,将更加重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将成为各国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成为各国会计行为的指南和判断会计行为是否科学的主要依据。会计的国家或地区特征将逐渐消失,国际化将会加强,会计将真正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登上国际经济舞台。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会计文化将逐渐融入国际会计文化,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历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说“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业务的需要,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会计文化是会计环境的反映,是高度概括和提炼的,体现了来自会计环境的会计思想和理念的精华。

经济全球化将加速中国会计和教育服务的开放。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障。根据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中国服务贸易的许多领域将对外开放,其中会计服务和教育服务是两个重要领域。

在会计服务领域,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和会计软件市场将成为外资会计公司的竞争目标。例如,世界著名的国际会计公司(现称“四大”),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技术优势和先进的管理,将在中国许多大中城市设立更多的相应机构和设立网点,以抢占中国的会计市场,其他外国会计公司也将紧随其后。审计市场和会计软件市场一旦全面对外开放,将对国内注册会计师和会计软件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软件公司的联合重组,对会计服务质量和会计人才素质的提高也将产生巨大压力。

在教育服务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传播越来越不受国界的限制,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各国高等教育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高等教育将进一步国际化。国外教育机构纷纷“进来”办跨国学校,不仅有直接的,也有通过互联网上的“远程教育”间接进来的,同时“走出去”的留学生也会大大增加;此外,国外的各种认证考试也是进入教育市场的途径之一,即所谓的“服务消费型国家的商业存在”。例如,以会计为例,英国的ACCA、AIA、CGA等高级职业资格考试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

(四)经济全球化将加剧中国会计行业的竞争。

会计市场将全面开放的同时,中国会计行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将空前激烈。首先是来自外国会计师的竞争,因为随着大量外国企业和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将带来一批会计专业人才,这些人在“国际游戏规则”下长期从事会计和审计业务。他们除了精通国际公认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外,还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全新的理念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其次,来自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人员不仅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内业务,还面临着许多新的国外业务。我们不仅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会计信息,也要为企业外部包括全世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这就要求我国的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然而,我国65438+3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中,有近70%是大专以下学历,他们现有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五)经济全球化将加快中国会计法规体系建设。

经济全球化进入发展阶段后,其目标是积极参与全球化组织体系和法律规范的建立和整合(吴忠信、杜静,2002)。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法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会计国际化的要求,我国在会计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修订会计法、颁布企业会计制度等,基本建立了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深入,现行会计法规体系还不够深入和完善,如部分会计法规内容狭窄、缺乏可操作性,不同层次的会计法规不协调,部分规定与国际惯例特别是WTO规范相冲突等。因此,为了积极参与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加强法规实施机制的建设,使我国的会计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二、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一),教育目标的创新

会计作为国际商务语言,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影响。就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而言,会计教育界长期以来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以本科会计教育为例,国家规定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实际会计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所谓“三位一体”的目标。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虚拟目标。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表述过于笼统,各教育层次培养目标界限不清。由于会计实务工作、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对知识结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存在显著差异,所以本科教育要实现“三位一体”的目标有点好高骛远,脱离实际。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水平将逐步提高,会计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将逐步扩大。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即教育目标的创新。

教育目标的创新应基于其学科性质。就高等会计教育而言,其学科性质是应用型,这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已基本形成一种认识。正因为如此,会计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会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从我国会计教育的培养模式来看,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在高等会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学术型或理论型人才的培养只是少数。从会计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渠道来看,学术或理论型人才主要是会计硕士和博士的一部分,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本科和硕士的一部分。“应用型人才的最终学位是硕士,但对于理论型人才来说,硕士只是一个过渡学位,最终学位是博士”(周新城,任冰,1997)。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将被社会广泛需求,也就是说,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层次,将在整个会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对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来说,其目标应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不断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发展视野、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即国际化、未来化、创业化。

(二),教育策略创新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实施国际化战略,可以采取实施双语教学、推进教材国际化和教师水平国际化等措施。其中,分步实施双语教学是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推进“双语教学”的文件,提出未来本科教育课程中20%以上必须是双语的,也就是说,高校20%以上的课程要用英语或其他外语授课。这将是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巨大推动,也将是一场伟大的教学革命。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他们适应对外交往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直接了解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掌握国际会计惯例和惯例。

会计教材作为会计教学的基础,其质量是影响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现行的会计教材虽然种类繁多,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编写零散随意,内容僵化,重复度低,难以达到经济全球化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水平。我们认为,推进教材国际化是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重点。推进教材国际化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使用国外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原版会计教材;二是组织编写与国际接轨的会计系列教材。教材编写可以适度打破本质主义、结构主义的传统思维习惯,借鉴西方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引用国内外典型案例,增加学科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既要体现教材国际化,又要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高校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会计教师的整体素质在知识更新方面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有:一是教师学术水平低。据统计,高校专业教师只有25%左右具有硕士以上学历,难以满足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师资要求;二是严重缺乏具有国际水准的教师,尤其是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三是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偏低,如专业知识老化、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结构缺失、科研质量不高等。第四,师资队伍不稳定,主要表现在高学历会计人才难以加入师资队伍,现有的高学历教师失去了想象空间。这些都构成了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也影响了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时间表。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因此,教师国际化成为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难点,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和教师的支持和努力。

(三),培训机制创新

培养国际化、未来化、创业型会计人才,首先要创新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机制。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管理机制的创新。管理机制是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分为宏观和微观。宏观上是指国家对会计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管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我国的培养目标和现状,制定科学的会计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以消除目前的混乱局面,如规划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学术层面的比例,为那些可以开设会计专业的学校和那些不能开设会计专业的学校制定一个科学的标准。微观上是指学校管理机制,学校是办学主体。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高校的责任。为此,首先要拓宽口径、厚基础,以夯实学生基础、拓宽知识面、延伸整合课程为目标,注意增加交叉学科的教学;其次,实行2+2模式,即通识教育与专业分离,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培养学生个性。二是引导机制创新。在教育会计专业学生时,应采用引导式和启发式教育,取消目前单向的填鸭式教育模式。目前我们的会计教育模式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每个课时都是固定的,需要点名上课,布置作业考试。这种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被动学习,效果不佳。我们认为应该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采用双向交流。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要讲评,老师要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规划和安排课外参考书。让学生提前预习、学习、提问,老师可以相应回答。考试制度也要相应改变。三是激励机制的创新,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对学生的激励有多种形式,如免试制、学分制、表彰与奖惩相结合等。教师的动机主要是表扬和促进高质量的教育。教育的激励对象必须是双重的,即教与学。四是评价机制的创新。评价机制的创新应包括:(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即从多方面评价教育教学,既评价学生的知识和熟练程度,又评价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动态评价法,即会计教育的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双方总结经验,调整方法,改进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评价指标系统化,即对学生的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系统评价。

(四)知识体系的整合与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会计教育一直停留在“会计制度或准则+讲解”的阶段。纵观近年来各财经院校和成人院校采用的会计教材,虽然吸收了许多会计学科发展的新内容和新成果,但从教材的体例和内容安排来看,绝大多数教材仍然是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财务法规、税收政策等进行解释和说明。根据会计要素。然而,会计准则的动态特征及其背后的内在规律却被忽视了。导致学生一开始就陷入会计处理的具体描述中,往往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一旦遇到新的经济业务,他们就无所适从。以会计课程为例,过去会计教育过于强调行业的特点,会计课程基本按照行业划分,导致学生只了解某一行业的会计,对其他行业及相关经济管理知之甚少,知识面相对狭窄。经过20多年的课程体系改革,高校会计按会计职能分类,开设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加强了课程的系统性,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但在知识的广度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上仍有欠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境的巨大变化,各种因素将相互作用,其他相关学科将更多地渗透到会计学科中,会计的知识体系必将扩大。因此,重组知识体系,改变知识体系在现行会计教育中的不适应性,从现行的“传授知识”模式转向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的模式,是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重点。国外的一些做法和要求值得借鉴。美国会计协会(AAA)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第1号公报《会计教育目标》中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毕业时成为专业人士,而是培养学生将来成为专业人士。这些知识和才能包括:(1)技能,包括沟通技能、智力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2)知识,包括一般知识、组织管理知识和会计审计知识;(3)职业认同,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笔者认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应突出以下几点:(1)会计专业知识教育与职业判断和职业敏锐度培养并重;(2)加大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共财政、国际税收、西方经济学、国际关系、国际经济法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竞争力。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学人文素质,能力包括交际能力、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自学能力、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等。

(五)教学模式的创新

目前,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还比较滞后,具体表现为:(1)教学计划程式化,部分会计教学计划几年未修订,难以适应会计教育环境的变化和市场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2)以考试成绩或排名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依据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从会计课程的设置到教学内容的讲授,一直受到专业思想的限制。就会计而言,会计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4)教学手段的模式,大部分学校、大部分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本-讲座-黑板-粉笔”式,信息量不大,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5)教学方法的传统化。“填鸭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是我国会计教育的传统方法。老师在课堂上不停地教,学生被动地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会计教育过于注重会计理论的教学,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对高等会计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全方位改革传统会计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或多向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对教学内容进行互动讨论教学;借助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模拟真题;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泛开展远程教学。

(6)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众多教育理念中,终身教育被许多教育专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理论。我国的会计教育包括在校会计专业教育(即学历教育)和会计后续教育(即在职教育),但学历教育时间有限,所学知识相对静止。学生步入社会工作后,面对的是环境和制度的不断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对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知识不更新,中国的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将处于被动状态。然而,在中国,会计教育表现出明显的不跟进。虽然我国在注册会计师资格和会计职称方面要求所有专业人员都要参加某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财政部也在6月5438+0998+10月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规定了中、高级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在国外,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被认为是企业和组织发展的战略性事件。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会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在加快,知识处于裂变状态,新概念、新知识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我们的会计中,由于企业在不断重组,新的会计项目不断出现,新的会计概念不断创新,所以会计知识也在不断创新。会计学者和会计人员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才能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动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结论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改革传统会计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学历、知识结构和职业素质,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会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

1.中国报道,由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WTO中国人编辑-如何成为全球市场的赢家。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

2.闫大武:面向21世纪的会计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3.刘永湘:对高等会计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初步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0 (1)

4.孙正,王志伟:入世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展望。会计研究. 2002 (6)

5.冯正权: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挑战。上海会计. 2002 (3)

6.王松年戴: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会计(一)(二)。上海会计. 2001 (1) (2)

7.吴忠信、杜静: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会计改革。管理世界(月刊). 2002 (4)

8.王:会计准则的理论架构。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中国教育报、科技导报、中国金融报等。, 20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