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国情的实践来看,中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说明了什么?
北京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限,奥运元素的弱化并不是影响中国后奥运经济的关键因素。随着北京奥运会接近尾声,关于奥运会后中国经济走向的讨论也日益白热化——奥运会前几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奥运会后经济会下滑吗?鉴于一些奥运会主办国所经历的经济低迷,提出这个问题是自然合理的,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经济走势。奥运经济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奥运会前的准备期、奥运会的举办期和奥运会后的持久影响期。但无论哪个阶段,奥运会主办国的国情都有很大差异,没有既定的规律可循。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前28届奥运会主办国没有太多可比性。因此,更重要的是对上述三个阶段的经济进行具体的“中国分析”,以明确后奥运经济走势。再来看奥运会前的准备期。通过政府主导的模式,中国一直在努力让奥运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契机。相信主办城市北京的体育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已经达到奥运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努力扩大奥运会的辐射效应。包括北京在内的七个城市正在联合举办奥运会,这改善了全国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轨道交通。在成功筹备奥运会的同时,也扩大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奥运会期间的经济拉动非常明显。统计显示,7月份消费增长达到23.3%,剔除6.3%的通胀水平,实际增长17%,是近年来消费指标的最高增长。奥运经济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当然,人们最关心的是奥运会后的持久影响。许多人担心,中国会像近年来的其他奥运会主办国一样,在奥运会后出现经济下滑。在我看来,这种担心似乎是多余的。首先要分析一些国家出现奥运低谷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两个直接原因:一是与奥运会前相比,主办国无疑将大幅减少对相关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的投资,这自然会因投资减少而减缓经济增长;第二,一些主办城市未能管理好奥运场馆。由于一些主办城市在奥运硬件建设上投入巨大,资金来源大多依赖于信贷形式,如果在奥运会后找不到有效的场馆设施管理模式,或者没有足够的体育人口和赛事支持,很容易出现投资回报不足、贷款支付困难的情况,对银行乃至整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1976蒙特利尔奥运会后就是这样,以至于直到去年(奥运会后31年)加拿大有关方面才还清所有奥运场馆及相应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中国的情况不同。北京奥运会由政府主导,奥运建设主要以政府预算和捐赠的形式投入,不完全是银行负债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充分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对奥运会后场馆的运营和管理提前做了安排。主要大型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未来30年的运营经营权已经出售,甚至部分用于建设的资金投入来自销售收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蒙特利尔奥运会遇到的问题。其次,不同国家的人口,尤其是主办城市的人口,对后奥运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以1988首尔奥运会为例。韩国举办奥运会当年的GDP增长率为10.5%,次年降至6.1%。在我看来,这与首尔经济在韩国整体经济中的比重较大有关。韩国总人口约6000万,但首尔人口654.38+00万。奥运会后不可避免的投资下降,可能会导致韩国整体经济增长率下降。多次举办奥运会的美国就不一样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后,美国经济继续上升。其中,除了其成熟的商业运作外,主办城市经济在美国整体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较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经济总量庞大,某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增长变化不足以对整体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就经济规模和人口而言,中国是一个大国。研究表明,北京的经济占中国经济的3.5%左右。对于北京来说,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奥运投资有一定的关系,但就整个中国经济而言,经济的高速增长当然不仅仅取决于北京。及其奥运投入讨论奥运低谷现象,大国经济不同于小国经济。就北京而言,虽然奥运会对经济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北京还有其他的经济增长点,比如金融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系统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奥运会极大地提升了北京旅游业和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成为奥运会后支撑北京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奥运元素。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推动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使中国经济实现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并伴随着实实在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奥运元素产生的绿色经济理念对中国经济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事实上,后奥运时期中国经济走势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如何把握经济增长与通胀控制的平衡,以及如何判断次贷危机后的全球经济走势,而不是奥运经济元素的弱化。在我看来,今明两年中国经济的不稳定因素是房地产行业。如果延续过去房地产开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模式,房地产投资者主要依靠滚动抵押贷款的投资模式,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次贷危机般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关注奥运会后中国的经济走势,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奥运主办国出现的与我们没有太大可比性的“低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