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从“脾胃虚弱寒凝”论治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并有反复发作的趋势。历代医家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当代许多名医。结合现代科研成果,他们对此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中医药防治消化性溃疡提供了新思路。河南省中医院名老中医毛教授从脾胃虚弱、寒凝血瘀论治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显著。现将辨证治疗思路及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虚”和“滞”是贯穿消化性溃疡始终的突出病理特征。

消化性溃疡在中医上可分为“胃脘痛”、“嘈杂”、“饱胀”。毛指出,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取决于脾胃生理功能的协调和肝胆功能的正常运行。脾胃健康时,气血活跃;肝胆相照,脾胃升降有序。

如果饮食不当,如暴饮暴食、食多受凉,或饥肠辘辘、劳逸结合,则可损伤中气,导致胃不能纳而腐,脾不能运化。比如李东垣的脾胃学说说:“丈夫饮食不好,就会患胃病...如果胃病了,脾就什么都不会受...而脾会生病;体力劳动导致脾脏疾病...脾脏疾病导致胃不能传导体液。所以,也是有病。脾胃虚久,则气损于阳,则形成脾胃虚寒证。先天不足,失体阳,失中焦温养,久则还会引起脾胃虚寒。脾胃虚则运化不畅,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脏腑失养,胃络失荣则痛;脾胃升降异常,气滞,中焦不通,胃络不通也疼。因此可以出现一批以胃脘痛为主要症状的证候群,这是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基础。在脾胃虚寒病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如果机体出现不良情绪,可导致肝衰竭、气滞;土弱木旺,肝气过盛,中焦受损,导致肝胃气滞;脾胃虚寒,运化失常,则水液不通,停止在体内聚集,为痰瘀;胃失食欲,脾失运化,饮食困难,逐渐成食滞;杨琪不足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血液淤滞,血液停滞。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各种瘀滞均可伴有脾胃虚寒。

基于上述认识,毛强调消化性溃疡的病机有两个突出的病理特点:一是“虚”,即脾胃阳虚导致内寒;一种是“郁”,指脾胃气滞、肝郁气滞或肝胃气滞,以及痰瘀、湿滞、食积、热滞、血瘀等病理产物。前者是消化性溃疡的病理本质,后者是消化性溃疡的病理表象。总之,消化性溃疡的病机可以概括为虚寒带滞,其病位在胃(肠),但与脾、肝(胆)等脏腑密切相关。

温经通滞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基本原则。

叶《医案临证指南》指出“升则脾健,降则胃和”。只有它们协同工作,才能完成食物和饮料的消化、吸收、传递和微妙的分配。《苏文保全明行论》中说:“土中能得其所”,意思是脾胃的正常同化作用有赖于肝胆的功能。由于消化性溃疡的病机为脾胃虚寒夹滞,而脾气要升,胃气要降,升降的前提是气机通畅,毛指出,临床治疗本病时,应以“通”字为主,始终以调和脾胃,解除其郁结,恢复其升降为目标。沟通的方法灵活多变:健脾益气,温中散寒,疏肝解郁,理气解郁,化痰祛湿,消积化瘀。简而言之,临床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脾胃虚寒的郁结,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如受纳、分解、运化,使脾杨灿得到恢复,虚寒得以消除,气机得以畅通,郁滞得以消散,从而使证候不复存在。《苏文·藏气论》说:“脾欲缓,急食愿缓,苦泻愿补”;“肝苦急,急吃慢”;“肝欲散,食辛辣以散之,补之以辛辣,泻之以酸。在此基础上,毛指出温中健脾、理气解郁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根本方法。

应用温化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必须掌握相应的临床适应症。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临床实际,研究组制定了《脾胃虚寒证诊断标准》。主要症状:1胃痛隐隐作痛,喜温压,食少便溏,感冒或劳累后易发作或加重;2空腹痛很厉害,且疼痛减轻,饭后腹胀;3舌质嫩滑,体胖,边缘有齿痕,苔薄白;脉搏弱或迟。次要症状:1,胃痛因情志衰竭而加重,或伴有胸胁胀满、呃逆、嗳气;2.胃脘胀满,脓酸,恶心呕吐,舌苔厚腻;持续胃痛,夜间剧烈疼痛,或呕血,大便发黑,舌淡,或有瘀点瘀斑。必须满足上述主症1,主症任一,次症任一,即可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寒凝证,可用温通滞法治疗。

安胃清幽方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有效方剂。

毛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寒凝。但现代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机体“攻防机制”失衡有关,其中攻击因素主要指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Hp),防御因素主要指胃黏膜屏障。特别是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根据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经过长期反复的临床筛选和验证,总结出了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基本方剂——安微清幽方。其药物组成为: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生白术15-30克,生白芍10克,槟榔5-10克,高良姜5-10克,桂枝10克,生甘草6500克。方中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经,益气,有举阳、托毒、生肌之功,故为君药。党参属甘平,能“健脾养胃”...健脾运而不燥,养胃阴而不湿”(本草正义);白术味苦性温,能健脾胃,散寒湿,止呕止泻。“服之能食补消谷,亦为健脾之首药”(《本草求真》),与党参同为臣药。白芍味苦,微寒,功能调和脾胃,防止王牧占土;桂枝味甘,性温。“可调养、通阳、利湿、降气、化瘀、补中六用”(《经典》疏证),可与白芍同用,调养气血;高良姜辛热,专治脾胃寒邪,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之功效;槟榔性硬温,“治诸气,除瘴气,破郁气,泄郁气,降痰,除积气,解邪气,消谷气,除水汽,散脚气,杀虫,通上气,舒中气,泄下气之药”,“此药应用广泛,使气散,血可行,食之。以上四味中,* * *是佐药。甘草味甘,有益于中焦、人参、补气、外科。其次,与白芍配伍,能止痛,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绞痛。第三,药物可以调整,这是一种辅助药剂。全方* * *起温中健脾,调和养血,理气解郁,化瘀止痛的作用。

临床上随症加减:泛酸患者,可加乌贼骨10g、浙贝母10g;干呕者,加半夏10g或竹茹10g,生姜10g;流口水者,加10g厨土(溶解混药水);肝郁患者,加佛手10g,生麦芽10g。

温郁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

毛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以清幽方为基础,随症加减,疗效显著。从1996到1997,作者在毛的指导下,对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认真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安微清幽汤治疗本病的总有效率为93.3%,与铋制剂相当(P & gt;0.05),服药后主要症状迅速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初步证实了温化通滞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正确性。

2012至2013,课题组对安微清幽方治疗消化性溃疡进行了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对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采用安微清幽方和兰索拉唑片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治疗8周后,胃镜下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兰索拉唑对照组(83.3%,P < 0.05);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兰索拉唑对照组的80%(P

此外,研究组还开展了安微清幽方对实验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微清幽方显著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E2(PGE2)和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缩小胃溃疡大鼠溃疡面积,提高胃液pH值,增加再生黏膜厚度,对胃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和溃疡黏膜修复功能有关。

典型案件

秦,男,42岁,司机,8月就诊,1993。

他有饮酒和吸烟的嗜好,并患有上腹痛3年多。年初在当地县人民医院做钡餐透视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有龛影,大便潜血阳性。诊断:上腹部空腔隐痛,有时伴有胁痛,空腹时尤甚,有时伴有泛酸,饮食减少,精神差,大便粘稠黄色,小便黄。舌红少黄苔,脉细弱。诊断为肝胃不和,湿热。治疗以理气疏肝、健脾和胃为主,方剂为安微清幽汤。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白芍10克,槟榔10克,高良姜10克,桂枝10克,乌贼骨10克,浙贝母10克。水煎服,14剂。并叫他戒烟戒酒。

第二次诊断:服药后肚子疼略有减轻,饮食可口,大便不舒服,尿黄依旧。法治还是以前的样子,方略变了。药方:生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炒白芍10克,桂枝10克,浙贝母10克,生百合15克,炒乌药10克,木香6克,九香虫6克,佛手6500克。

三诊:胃脘痛基本消失,饮食改善,大便成形,小便黄,舌苔薄白。继续用顶,加炒山药15克,14剂。

四诊:每天早上都有轻微的肚子疼,没有别的痛苦。要求服用颗粒,以防出门服用。处方:生黄芪10克,炒苍术10克,桂枝6克,炒白芍6克,木香6克,浙贝母6克,山药10克,佛手6克,甘草6克。30剂,每天1剂或每天1剂。

毛认为,消化性溃疡多为虚寒带滞之证,脾胃虚寒为基础,气滞血瘀为标,但其主次应根据临床症状而定。患者嗜酒烟酒,久则肝气不和,气滞血瘀,故用安微清幽方加减治疗,最终取得良好疗效。毛还指出,治疗溃疡要注意两点:一是戒烟戒酒是治疗的前提,没有它药物很难起作用;第二,用量不能太大。古人说“王道无近成”,意思是不宜用温补剂急于求成。用量轻,虽然见效慢,但效果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