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程毕业论文

就业指导课程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产品的出口直接反映了高校的人口数量。以下是《就业指导课程期末论文》,希望能帮到你!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下,在学生即将完成社会角色转换的大学阶段,就业指导一直是大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大多是老一套的观念和模式;同时,就业指导怎么做,怎么做,也没有明确的思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时代观念,走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势在必行。

笔者根据就业指导的实际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往届毕业生电话访谈、信息收集、各种学生论坛等方式,对部分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其中,发放问卷1001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57份。调查专业涉及中文、计算机科学与教育、教育技术和物理。调查总结和分析如下。

一,就业指导的现实——问题层出不穷

毕业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首先,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得学校的基本建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要求,部分学生人文素质分数偏低。其次,学生受社会风气、网络等影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再次,学生专业技能缺失,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轨,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下降。

有些专业课不适合市场经济:

第一,不涉及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课程。第二,相当一部分专业课设置不合理,社会上不需要或者需求量小,但我们还是开设了,而且课时长。第三,课程设置有滞后性。比如现在最流行的电脑操作系统是windowsxp和linux,但是我们的电脑教材还停留在DOS和windows 98的教学上。第四,重理论轻实践,学以致用,动手能力差,导致学用不一致的矛盾。如果不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我们的就业指导将面临困难,这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教育的严重失误。

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第一,就业期望值太高。我们的学生在小学和中学被教育说,如果他们被大学录取,他们将有一个“铁饭碗”。导致很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法理性正确的评价自己,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和基层。人为制造了毕业生就业难,造成了毕业生“有工作”没人去,而“没工作”却很难进的局面。

二是就业范围太窄。在问卷“你首选的就业单位是什么?”,多达55.4%的学生选择中小学,22.07%的学生选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8.92%选择国企,只有13.51%选择私企,自主创业。同时在问卷中反映出学生的乡土观念太重。47.89%的同学选择家乡或附近地区,就业单位局限在家乡这一小块地区,自然大大减少了就业机会,不利于个人成长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第三,依赖性强。在“你认为申请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问卷中,综合素质、实践经验和社会关系位列前三。有一对矛盾。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本质上是一个人的能力,社会关系靠关系,有投机取巧之嫌。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决定能力和关系哪个更重要,确实发人深省。

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滞后;

现阶段我们的就业指导只关注最后几节就业指导课,召开几次座谈会、报告会、供需见面会,讲解分析就业政策和形式,而学生最关心的招聘信息却不能及时传达和传递。许多毕业生只能通过参加招聘会或在网上收集招聘信息。就业服务信息的滞后,使得我们面对的用人单位仅限于本校及周边地区的招聘会,视野极其有限。因此,有组织、有目的、有分析、有规律地在全国人才交流市场发布招聘信息,应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做到面向全国,面向大中型企业,面向媒体机构,而不仅仅是在省内进行选择。

就业指导缺乏统筹规划和全程指导;

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全局观念,统一规划,全程指导,不能时断时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都是在毕业前一两个学期进行的。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因为时间短,没有针对性。效果不明显。然后就业指导形式太单一。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学生渴望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所以,要真正做到就业全程指导,就要把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把人纳入教学轨道,安排专职老师讲课,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就业指导的策略——有效措施

1.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

首先,“好老师造就好徒弟。”加快培养步伐,多渠道引进人才,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意识、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的教师队伍。让大师和名师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从而促进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高素质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增加实验课时,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锻炼机会,适当提前和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到自己喜欢的单位锻炼和学习,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出一批真正训练有素、随时可以来、能打胜仗的高素质人才。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专业课程趋于理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即市场对我们的专业人才有什么要求,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确立好的专业发展方向。二是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建立结构合理、课程先进、实践能力先进、切实可行的精品课程。

3、就业指导要更新观念。

就业指导要彻底转变观念,转变学生的观念,转变做一个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观念。用伟人和成功人士的事迹教育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和激励他们的抱负。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获得成功。同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己,选择适合发挥长处的岗位。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显然重要,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重要。宽容眼前的困难,学会从长计议。

4、建立分类资料室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信息服务。

首先要建立就业资料室,陈列各类与就业相关的书籍、报纸、电子影像资料、国家就业政策文件、学校就业政策措施、各省市自治区需求信息、用人单位简介、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教育教学资料、学生资料等。,供招聘人才、求职学生和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参考。

其次,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信息反馈,如跟踪调查等。通过传统的问卷调查和走访用人单位,可以及时获得真实可靠的毕业生反馈信息。同时要不断发掘新的“客户”,关注用人单位用工的信息反馈,让各专业都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意愿。

要建立以信息化手段服务和管理毕业生就业的中心网站,并与校园网、中国教育网等社会人才信息网络相连接,形成连接校内外的开放式就业信息网络。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向用人单位宣传学校,介绍学校的历史发展、专业设置和申请方向,提供毕业生资源信息,向学生介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还可以接受学生的网上查询面试和自主就业意向测试,组织毕业生个人。克服传统书信往来和供需见面会的时空限制,加快信息的获取和流通,使毕业生能够及时、充分、全面地与用人单位沟通。

5.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对于一些新兴学科,比如教育技术学科,社会影响力不高,需要加强宣传,让用人单位知道。比如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我们每年都会定期派出调研组走访就业工作,院领导带领他们走访全省各地的用人单位。同时利用各种机会邀请用人单位参观学校。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扩大了影响,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统筹规划,全面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从新生一人学习开始,进行系统的、整体的、全程的指导。而不是大一“知其然”;大二“不知道怎么做”;大三“左右”;大四“只有叹气”。必须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摆脱旧的就业观念,把就业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围绕就业目标学习选修课和必修课。

7.建立稳定的就业基础。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一批毕业生需求量大且稳定的重点单位作为咨询单位,加强联系,增进感情,沟通交流信息。积极向咨询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努力使咨询单位得到满意的人才。甚至这些咨询单位也逐渐成为毕业生相对稳定的就业基地。

8.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个人创业是大学生明智的选择。首先应该培训就业创造者,其次是求职者。这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虽然我们还不具备实施创业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树立以创业为核心、面向未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在实践中,一方面不断深化学校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创业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那些条件好、素质高的学生树立更加光荣的创业意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大胆走创业之路,使大学生就业指导逐步从毕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