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流行语解读:2000字摘要100到200字。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上的流行语言,是网民的既定表达方式。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年轻,二是有文化。
大学生思维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承受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匿名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和计算机语言,“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可能的。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CNN IC)的最新统计,截至2007年6月65438+2月31,我国网民总数已达21万,其中18岁至35岁人群占67.14%,50.65438 . 0000000006在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人群中,大学生无疑占据了绝大多数。在对湖南省五所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女性都上网,而只有1.3%的男生从不上网。可以看出,网络已经基本覆盖了中国所有的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且受过教育的大学生,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过程中,必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众载体。那么,网络流行语能对现在的大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二,分析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网络流行语本身包含了什么。比如“酱油”一词的原始出处,是广州电视台采访的一位市民对非常黄、非常暴力的XX门的看法。他说:“这不关我的事。我出来买酱油。”这句话也流传开了。男人的照片也被网友PS成各种风格。还衍生出“酱油侠”、“酱油族”等网络用语,还有人为此改了一些著名的广告词,比如“酱油长存,一锅永固”,“酱油壶开了,好事自然来”,“就这么干”。其实“酱油”本身就是以隐喻的形式,通过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揭示生活中的谬误和不合理,冷眼旁观别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这才是酱油幽默表达的深刻体现。
从“范跑跑”、“猪坚强”到“桥坚强”,网络流行语总是反映当时的某个具体事件,极具幽默和讽刺意味。这些词大多由民间网民创造,然后作为媒体的新闻语料,成为大众娱乐。而幽默才是他们能够娱乐大众的真正元素。
幽默不同于幽默和讽刺。滑稽就是在调侃和插科打诨中暴露事物的矛盾,从而达到批评和讽刺的目的。讽刺是用比喻和夸张的方法来揭露、批评或嘲笑恶劣或愚蠢的行为。幽默和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辞海》中的解释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用善意的微笑揭露生活中的谬误和不合理”。
“幽默在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中扮演最不重要的角色,在中国人对创造力的认知中没有幽默的影子!”这是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士最近对北京、广州、香港、台北四个城市的4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调查显示,中国人对创新特征的理解包括原创性、独创性、尝试意愿、想象力、好奇心、个性等特征;至于对理想人格的认知,主要包括责任心、自制力、社会认可度、社会服从性、谦虚谨慎等核心特质,幽默不可或缺。美国人总是把幽默作为创新能力和国民素质的核心部分,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幽默似乎只是“搞笑”、“好玩”、“嘴皮子功夫”的代名词,说到底只是让人发笑而已。这样一来,就很难成为创意和理想人格的高雅殿堂。
所以,当网络流行语以幽默的方式出现时,懂的人自然会接受,而一些不懂的人会解读为搞笑、好玩、假唱。网上有很多搞笑和低俗的词,但是这些词很难流行起来。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一般会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赢得一笑,并隐含深刻的含义。
2008年7月25日,在简阳市数万居民的注视下,有着40年历史的第一座沱江大桥被380公斤炸药爆破。但大桥巍然屹立,桥墩、拱门、桥面都完好无损。有些人说这座桥至少还可以使用几十年...网友开玩笑地给沱江一桥起了个外号:“桥强”,被简阳市交通局称为“承载力差,不能再用”,被有关部门判了死刑。一座小小的“强桥”,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社会工程质量和政府治理的广泛讨论,作用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是近期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整个过程是短暂的,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参与。流行本身是短暂的,也意味着网络流行语的短暂过程,但我们不能忽视它所代表的幽默意味。流行语本身是短暂的,但如果以幽默的方式看待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到大学生,则意义重大。
总的来说,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有以下影响:
1.它可以调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挣脱父母的束缚,来到与世隔绝的大学校园,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消极的自我意识之间存在斗争。在奋斗中实现自我调节,心态始终保持平衡状态。如果调节不好,就会产生自卑或者自满的情绪。一个会用幽默的网络流行语的情绪心理,更容易摆脱负面的自我认知。“范跑跑”的出现不仅嘲讽了范老师,更大程度上掀起了一股关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争论热潮,更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明确了自我意识的标准和道德规范,树立了正确的自我意识观。
2.这对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有益的。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添了幽默感,更容易被双方接受。从家庭到校园,每个人的背景、文化、性格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如何消除双方的陌生感,拉近心理距离,通过大家都认识的网络流行语,双方只是笑笑,甚至得出一些看法,更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所谓“一言可得朋友。”
3.有利于培养幽默的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它能带来快乐和思考。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乐观可以减轻我们精神上的痛苦,驱散我们的烦恼。高尚的幽默可以清除我们精神上的各种不快。日常生活中适当的幽默,往往能让紧张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缓解僵持的矛盾。通过了解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幽默效果,大学生可以培养面对困难时用幽默的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做俯卧撑”出自瓮安事件。那时候只有一个“别管我的事”的意思。慢慢地,更多的人发展出了“做俯卧撑”,有点类似于“我出来打酱油”的意思,成为了网友们因为某些原因拒绝发一些问题,甚至做出中立立场的代名词。慢慢的,更多的人开始用了,比如“股市在做俯卧撑”“房价在做俯卧撑”。将网络流行语运用到不同的场合,有时可以产生很多幽默讽刺的效果,更有利于表达某种观点。
4.有利于增强对事物的深度分析能力。
网络流行语往往会引起社会对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大学生接触到网络流行语后,必然会理解这种语言的语境。网络上的激烈辩论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更有利于辩证地看待问题的两个方面。汶川地震,成都军区空军某部在帮助村民清理废墟时,从倒塌的猪圈里拖出一头活猪。它已经被埋在废墟中36天了。虽然这是发生在动物身上的奇迹,但还是让人兴奋。许多网友毫不犹豫地称其为“猪界英雄”,网络流行语“猪很强”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伴随着“猪坚强”在网上引起热议的,是否只是一头猪?相信无论结果如何,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深入思考,都有助于提高当今大学生的分析能力。况且这件事本身就有通俗幽默的概念,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有吸引力的。
但同时也要看到,网络流行语引来了大量的网络暴力,势必会对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信仰产生一定的影响。
“很黄很暴力”这个流行语源于央视新闻联播的一则新闻报道。一位名为范晓(化名)的13岁女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很黄很暴力”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引发大家对规范网络秩序、加强网络道德的思考。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句流行语会在网络上继续发展。一些网民利用所谓的“人肉搜索”宣传范晓的个人隐私,甚至以她为原型制作了大量色情漫画和打油诗,无形中侵犯了范晓作为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一些网友在抵制“很黄很暴力”的符号标签中也暴露出了“很黄很暴力”的一面,还有一些网站推波助澜,刻意抓住这五个字进行炒作。
网民曾这样总结“网络暴力”:以真假难辨的事实,进行高标准的道德判断,聚集匿名、不负责任的人,暴露普通人的隐私。专家指出,“这种网络失范行为不利于社会和谐。
当互联网的普及逐渐转化为网络暴力时,我们大学生一方面要加强认知能力,对事物的正确性给予积极的判断,另一方面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网络极大地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受教育者。建立一支具有网络管理经验和现代思维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尤为迫切。在网络时代,只有成为专业的专家型工作者,才能胜任日益复杂多变的教育管理工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