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研究论文

潮汕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这几年出土的文物足以证明潮汕历史悠久。

1,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22年,潮汕地区被称为南传之地,属于“扬州疆域”,人口稀少,居住在此的居民属于百越的一个分支。我们将根据考古文化的类型把这8000年的漫长时期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1)象山文化,(2)陈桥文化,(3)后山-付斌文化,(4)南越文化。这一时期潮汕受中原文化的直接影响较小,本土文化很强。考古资料显示,这一时期的潮汕文化与东方的闽南文化是一致的,后来西方南越文化的入侵,改变了潮汕文化的原貌。在这一阶段,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进程不仅落后于中原,也落后于周边地区。《礼记》中有“南蛮,题十字(意为刻画额肌趾相交)”的记载。

2.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960年,中国文化的进入和土著文化的中国化。当时生活在潮汕的越人充满了叛逆精神,这在《史记》、《淮南子》、《后汉书》等古籍中都有描述。如《淮南子》在记载秦军南侵(公元前213年)时,说越人已全部退入深山,“与禽兽为伴,不甘为陆琴”,推举“接君”为大将,发动夜袭,大败秦军,“杀尉杀尸,流血数十万”。描写极其生动。然而,无论越人如何勇猛善战,都无法抵挡远为先进的秦汉军队。魏图穗被杀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14年),秦朝派赵佗带领被流放的罪犯出兵全国。此后约100年,汉军及其家属一起进入岭南地区,逐渐“与越人混杂”。正是在那个时候,石碌(或鲁健)为军队挖渠运粮,然后“留在家里揭岭”,成为历史上汉族人向潮地迁徙的先驱。西汉丁原时期,富博将军吕伯德率军征服南越,使百越人中的南越分支与东越、闽越一同灭亡。由于不断汉化,百越人的大部分部落逐渐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此后,除了三国时的“山越”和隋文帝十年(公元590年)偶尔有“总督岭南,百越陨落”的记载外,“越”字基本从史籍中消失,未汉化的百越后裔又被统称为“南蛮”。

3.960年至今,潮汕文化兴盛。汉文化的潮州本土亚型是在宋元以后闽南移民大规模移民后逐渐形成的。自此,潮汕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翁惠东先生在《海滨邹鲁论》中指出:“潮州文化在宋代是丰富的,但在元代,实际上在明代是激增的”。“如果它是厚的,它将首先流动...所以清初有一叶,明时尚会流。”据史料记载,宋朝末年,317年,潮人毕业* * * 172人;明朝最后276年,潮人157。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在北京工作的人多达170人,这对于南海一角的潮州来说,是一个奇迹。“御街说白话”这个说法发生在明朝。人文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厚积薄发者先流”的文化优势必然对整个潮州人的文化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