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论文?
第1条
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管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的运行环境、信息载体和服务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纸质资源和实物资源不再是图书馆的主要资源。数字资源在图书馆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形成一定规模。受搜索引擎的影响,读者开始喜欢使用快速、实时的图书馆资源搜索工具,希望图书馆能为他人提供服务。
虽然图书馆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作为核心应用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 * LMS * *却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还受到了人们的质疑。Web2.0和Library2.0的发展给图书馆管理系统带来了新的变化,LMS也开始发展并成为推动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
1.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
1.1信息岛
随着图书馆的发展,业务也越来越多。现有的LMS已经不能满足所有的业务需求。图书馆开始有很多独立的业务系统,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给读者获取资源带来了很多麻烦,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和整合服务的失败。比如在论文购买和提交系统中,读者无法使用个人图书馆提交论文,会出现重复登录的问题,给读者的资源获取带来很大的麻烦,图书馆无法通过LMS获取读者的论文提交。
1.2整合思路不明显。
LMS只是一个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以纸质图书和文献为主。管理数字资源效率低,难以在图书馆形成一体化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无法兼顾图书馆的全部业务,整合思路不明显。比如电子公文、资金管理、党务管理等内容不能使用LMS进行信息交换,LMS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1.3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性和互操作性不大。
在图书馆服务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所有的服务都可能集中在LMS中间,因此要实现图书馆的一体化管理,就需要实现LMS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和互操作。但现有的LMS无法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无缝连接,最终导致图书馆管理效率低、资源消耗大,不利于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2.1管理理念在LMS中的体现
没有管理思想渗透的LMS只能实现图书馆管理过程的自动化,难以体现管理思想,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图书馆应用的LMS大多不能体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以图书馆纸质资源管理为中心的应用系统。正是因为LMS无法体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馆长也无法通过LMS获得大量的图书馆执行信息,无法据此做出科学的发展决策,所以很多馆长都不愿意使用LMS。因此,在LMS的建设中,设计师要以读者为中心,一切活动以用户为中心,实现资源、服务、管理并重。资源是服务发展的基础,服务是管理的目的,管理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手段。管理理念在LMS中的体现是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从业者需要努力的重点。
2.2开放式合作管理理念
目前,图书馆管理系统以纸质资源为核心,无法兼顾数字资源的管理。因此,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难以整合,信息孤岛严重,难以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这些问题是LMS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LMS必须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实现元数据供应商和系统供应商之间的有效合作,最终打造出一个符合图书馆管理需求的LMS,并推动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不断升级转型。如重庆大学图书馆ADLIB2.0系统与北京超星公司合作开发图书馆知识搜索系统* * * LKS * *,超星公司提供元数据检索* * *。开发的LKS不仅可以搜索重庆大学的馆藏资源,还可以展示超星数字图书和阅读展示知识库的图书信息,检索期刊数据库的元数据,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资源检索,促进了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发展。
2.3数据驱动的管理
大多数图书馆会通过读者交流会、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获取图书馆的管理状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水平。但这些方法效果不大,工作量大,反映的内容页面也比较单一和不完整,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图书馆的管理状况。数据驱动管理作为LMS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可以利用数据发现问题,对图书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志和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处理,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可以促进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促进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通过分析读者借阅的历史数据,可以了解读者的借阅习惯,发现读者的借阅兴趣,从而提高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多需要的资源。
2.4服务评价体系的整合
在评估中,图书馆经常使用SERVQUAL和LiBQUAL+TM等评估系统来评估图书馆服务,监控图书馆服务的情况,生成服务状态评估表,促进管理者及时调整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真正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业务、读者服务和管理的基础应用系统,是目前图书馆管理活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Web2.0和Library2.0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进了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但仍存在信息孤岛、综合管理效率低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和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将朝着管理思想渗透、数据驱动管理、开放协同管理和整体服务评价体系的方向发展。
第二条
浅谈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一、RFID技术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概述
* * *射频技术的含义[1]
射频识别(简称:RFID***)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的无线通信技术,利用无线电信号识别作为媒体读写相关目标的数据,实现目标的自动识别,无需人工干预。
* * *两个* * *数据集的组成
阅读器和标签的结合构成了RFID系统,RFID系统将信息以数据流的形式写入阅读器并产生数据。如果一本书被贴上RFID标签,标签中的图书信息在被扫描后会被自动记录在阅读器中,反复扫描后产生的数据就构成了RFID数据集[2]。EPC***Engineer,Procure,Construct*** * * *是电子产品的代码,用于唯一识别某些信息,是每个记录标签的唯一扫描识别符号。RFID生成的数据可以以三元组的形式查看,即EPC、位置和时间。EPC是识别电子扫描的唯一代码,Location是图书扫描后的位置,Time代表被贴标签的图书被扫描的时间。在固定的时间,使用阅读器扫描带有标签的书籍,并在扫描时记下EPC、位置和时间。这三条信息构成了最原始的RFID。RFID多维数据集的组成是基于数据压缩的思想,对RFID数据仓库进行压缩合并得到数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信息表***信息***/地图表***地图***,常驻表* * *入住* * *。
* * *三* * RFID技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它是基于RFID的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对传统的条形磁条技术和条形码技术进行了升级,充分展现了安全性、实用性、标准性、易维护性和扩展性五大原则,利用RFID技术的技术优势,将图书管理系统与之连接,全面完成图书管理的自动化。
二、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
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频段。一般来说,高频RFID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其读取距离一般小于1米,而超高频RFID标签的工作频率一般在860-960 MHz之间,也可分为无源标签和有源标签[3]。由于其超高频的工作效率,RFID系统的读取距离在一米以上,一般可以达到4到6米,最大甚至可以达到10米。高频技术采用的电磁发射原理受到电磁干扰,会影响标签的正常功能。因此,超高频RFID技术将很难在ATM上实现24小时自助还书。
* * * RFID技术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尝试采用或投入使用RFID技术,在美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RFID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图书馆管理技术中。世界上第一个使用RFID技术的是新加坡图书馆。早在2002年,他们就用每一个新加坡公民的身份证或驾照从国家图书馆借书。将RFID标签放在每本书的背面,借阅者只需将身份证或驾驶证等有效证件插入自助借阅机,将书放在扫描版上扫描打印相关借阅单即可。收据上会显示借书的书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等。,看起来一目了然。还书时,你不必去你借书的图书馆。可以自己选择最近的图书馆还书。
新加坡有76个这样的外部图书馆。因为是独立的,没有人还书,所以图书馆24小时开放。新加坡邮政部门每天收集、整理、分类并将读者从异地归还的图书运送到他们的图书馆。利用RFID技术中的电子芯片阅读器,不仅可以自动检查读者是否及时还书,还可以发现图书是否按顺序放在相应的位置。仅在新加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使用RFID技术就节省了2000多名图书管理员,与传统的条形码扫描相比节省了80%的借阅时间。RFID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加了人们的阅读量。2002年,新加坡公民的图书馆借阅量达到30%。RFID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国家趋势[4]。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成熟,中国国家图书馆也引进了RFID技术,随后杭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厦门集美大学图书馆也成功引进。
浅析***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效果
从RFID技术在国内外多年的应用来看,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最深刻的变化在于大容量数据存储和无线通信的便利,促进了一系列与图书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公共文化事业,推动了图书借阅、收藏和流通走向自动化,一体化、高效、简便地完成了一系列图书借阅和归还活动。RFID技术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资料显示,RFID技术在全球大型图书馆的应用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虽然RFID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基础最小,但发展速度最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智慧图书馆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馆藏管理的效率和图书流通的速度。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研究将成为图书馆管理系统一站式服务的全新模式。作者认为,RFID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使图书馆管理更加科学化、自主化,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