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圆术对微积分的起源

自从解析几何发明以来,变量就进入了数学的舞台。函数的概念提出后,就有了相应的数学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然而,当时的科学家并没有找到一种强有力的方法来处理变量定律,这极大地阻碍了科学研究。然而,自从牛顿和莱布尼茨这两位科学大师把微积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创立以来,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一场数学的盛宴开始了。

背景

“无限”的观念在古代西方和中国都有萌芽。“Circlectomy”就是这个想法的提现。阿基米德利用圆内的正96边形得到圆周率从223/71到22/7的数值,我国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甚至利用圆内惊人的正3072边形使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3.1416。这些方法都体现了“无限除法,无限求和”的微积分数学思想。但是,由于生产实践水平低,这些思想很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时间很快就到了16世纪,社会生产实践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数学问题,如如何求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如何计算弯曲三角形的面积。进入17世纪后,科学家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在四类问题上:1。已知物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函数,求其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反过来,已知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函数,求出速度和位移。2.求已知曲线的切线。3.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4.求曲线的长度,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重心的位置,物体(如行星)对另一物体的引力。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中,笛卡尔、巴罗(牛顿在剑桥大学的老师,微积分的早期先驱之一)、开普勒、卡瓦列里(意大利数学家,西方“祖源原理”的发现者)等科学家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是,仍然没有完整的理论。随着大量知识和方法的积累,一门全新的学科脱颖而出。

巨人和大师:牛顿和莱布尼茨

牛顿(1642-1727)出生在一个纯粹的农民家庭。父亲早逝后,母亲被迫改嫁给一名牧师,牛顿和祖母住在一起。残酷的家庭境遇造成了牛顿沉默寡言、倔强的性格。牛顿中学时成绩并不突出,但好奇心和求知欲相当强。眼光独到的中学校长和牛顿的叔叔鼓励牛顿上大学,于是牛顿以一名减免学费的学生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开始了他的科学巨人之路。

据记载,牛顿对微积分的研究始于1664年。这时,他仔细研读笛卡尔的巨著《几何》,对书中求曲线切线的方法着了迷。渴求知识的牛顿迫切寻求一种更有效、更通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两年的思考,1666+00年6月,牛顿写出了数学史上第一篇微积分论文《流数短论》,历史性地提出了“流数”的概念。牛顿把“流量数”对应到速度,也就是位移函数的微信业务对应到时间,然后把速度对时间的微信业务作为加速度。经过三年的仔细考虑,牛顿完成了他的第二篇论文《用无限多项式方程分析》。本文给出了求因变量对自变量的瞬时变化率的一般方法,同时也证明了求变化率的逆过程可以得到面积,这其实与微积分的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非常接近。1671年,牛顿在他的第三篇论文《流与无穷级数》中完善了第一篇的内容,使讨论和方法更加清晰。又过了五年,牛顿写出了他最成熟的微积分论文《曲线求积论》,进一步完善了对对流数的理解,清晰地描述了微积分的基本定理,还给出自己发明的一系列标记。

至此,一代巨人完成了创造微积分的伟大壮举。然而,由于他保守内向的性格,牛顿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公开发表他的论文,只有他的几个朋友知道。直到1687年,牛顿在好友哈雷的鼓励和要求下,才出版了他的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直到那时,牛顿的微积分工作才公之于众。正是牛顿的犹豫,引发了牛顿与“微积分之父”莱布尼茨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也造成了英国科学界与欧洲科学界的长期隔阂。

莱布尼茨(1646-1716)出生于德国莱比锡。他的研究领域涵盖数学、物理、哲学、历史、生物、机械和神学,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和全才。同时,莱布尼茨也是中国文化的狂热爱好者。在莱布尼茨时代,德国在科学教育和科学发展方面落后于英国。

1672年,莱布尼茨来到巴黎,在惠更斯的鼓励下开始研究数学。一年后,莱布尼茨访问了伦敦,得到了一本巴罗的几何讲义,并从一些数学家那里听说了牛顿的工作。回到巴黎后,深思熟虑的莱布尼茨研究了帕斯卡、笛卡尔和卡瓦列里的作品。比牛顿早三年,他发表了历史上第一篇微积分论文,仿佛为了证明论文的划时代意义,莱布尼茨取了一个很长的名字:“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无理数,以及这种新方法的计算的奇妙类型”。在这篇论文中,莱布尼茨给出了接近现代的微分符号和定律。在1677的手稿中,莱布尼茨也对微积分的基本定理进行了粗略的表述。9年后,莱布尼茨发表了《解析深奥的几何与不可或缺性和无穷性》一文,再次讨论了积分与微分的关系。

同时,莱布尼茨非常热衷于寻找简单的符号来简化计算。今天,大多数微积分符号都来自莱布尼茨。

牛顿研究微积分更早,但莱布尼茨发表结果更早,但一场争论在所难免。正因如此,在海外被孤立的英国几乎长期切断了与欧洲大陆的联系,导致英国数学甚至科学的落后。

然而,牛顿和莱布尼茨对无穷小概念的描述和使用都是含糊不清的,有时将其视为不确定的量,有时将其视为定性的“0”,因此微积分理论长期受到批评和质疑。

分析的刚性

微积分的出现迅速催生了一系列全新的数学分支,如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函数论、变分分析等。数学属于分析的时代,但微积分理论的严密性仍然是无数数学家的大问题。

第一个在这个领域进行大胆尝试的数学家是波尔扎诺(1781-1848)。他给出了连续函数定义的现代表述,他还指出dy/dx只是一个符号,不应该理解为一个比值。

贡献最大的是柯西(1789-1857)。1821年,柯西出版了《分析教程》、《微积分讲义》、《微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三部重要著作,给出了微积分的一系列严格定义。首先,他将无穷小视为极限为0的变量,从而一举解决了长期以来无穷小“似0非0”的模糊局面。在此基础上,他给出了连续性、微分、积分、导数等一系列概念的严格定义。但是他对极限定义的描述还是用了很多字面上的东西,不符合数学家的追求。

著名的关于极限的“ε-δ”语言是半个世纪后由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1815-1897)提出的。19世纪以后,实数理论和集合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戴德金(1831-1965438,一个高斯学生)和康托尔(1845-1965438)。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分析科学严谨性的历史任务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结束了长达300年的各方“混战”,使分析科学成为像欧洲几何学一样基础坚实的严谨科学。分析时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各个分支的发展越来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