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差异
另一方面体现在相对的押韵和平仄上。从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都有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和严格的韵律要求。这让各种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一般来说,古诗词的各种形式都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和节奏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相结合,形成特定的语言氛围。
现代诗的美主要体现在意象的新颖,更符合大多数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容易营造氛围。此外,中国现代诗歌起源于五四前后的白话文,并与之一起成长。现代诗歌打破条条框框后的自由形式一直是其创作的基础。有人说诗歌是写给自己的,我不太赞同,但也不是完全反对——人是社会人,诗人也是,诗人永远是社会的一部分。没有一个诗人能不脱离实际写出优美的篇章。水、沙、云只是大海或溪流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天空中的一朵云。诗人是一个社会,也是他自己,一个个体,他有着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这个社会* * *的东西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一粒沙子的大小和质地是不同的。这些都可以在一句诗人的诗里表现出来——“危楼百尺高,伸手可摘星,却不敢大声说话,怕惊扰人。”据我所知,这首诗纯粹是个人的灵魂,是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它的社会价值并不积极,在这里也没有客观的体现,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流传后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纯粹凝练的现代诗,类似于真理的诗,在这首诗中并没有充分显示出它的社会价值,但它对心灵的启迪却是不容忽视的。两者对比,谁能明确回答古诗词优秀还是现代诗词优秀?不管诗人是极度孤独,有着非凡的气场,还是高瞻远瞩,展望未来,本质上还是属于这个社会,属于个人的。
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形式上的区别是最明显的,也是最根本的,特别是在强调平仄,甚至写法上。在意形式,即固执地认为写诗一定要精通格律,按照规定的格式完成,是有害的,弊大于利。现代诗歌为什么崛起,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现代诗歌创作是这个时代乃至未来诗歌创作的主流,这从诗歌在网络和传统刊物上发表的比例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如果不对古代体诗的主流地位加以限制,恐怕现代诗的水平早已超越古代诗了。细说来,我觉得古诗和近体诗在时间意义和历史意义上没有区别。你是喜欢古诗还是掌握近体诗,跟作者的个人爱好和创作方法有关,跟诗歌本身的好坏无关,或者说有没有,跟诗歌创作的要求没有冲突(格律诗和近体诗都需要音乐美、跳跃性、辩证法和一种可以触摸到的生活体验)。
现代诗歌在中国古代已经萌芽。屈原的《Xi赋》、《怀沙赋》、《离骚赋》、《橘颂》、李白的《梦里登天目山》、《入酒难行》、杜甫的《秋风破草堂》、陈子昂的《幽州城楼上》哪一首又讲究格律了?其中无论是内容还是音乐节奏都同样优秀。无限制的格律是否影响其作为千古名作的地位?究其原因,是这些诗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成就了它们的伟大。为什么我们总是对此视而不见,对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自以为是,沾沾自喜?遗憾的是,中国那些不受形式限制的古诗词,在风潮的影响下,在唐以后直接衰落,没有得到深化和发展,这与当时政治和文人思想中的禁铟及其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格律诗在中国的长期统治严重制约了现代诗歌的发展,以至于中国自由诗的创作最终未能形成气候,几近绝迹。它被中国古代身体律诗的规则所限制和扼杀。到了清朝,几乎完全衰落,看不到夕阳的余晖。在现代,一个文明古国,现代诗歌居然需要从国外引进,可见其危害之深。然而,在1934年之前,谁看到了这一点?当代中国真正的诗人都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国的古典诗歌创作有利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其严格程度和风格确实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成为不可撼动的、只能仰望的超越高峰。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历史价值和地位,更不能否认它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但不能不说,它不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悲哀,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至少延迟了一千年。当代诗人创作的古典诗词几乎无人问津,不是因为质量问题,就是因为缺少优秀的诗词。深刻反映了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毕竟诗歌是需要发展的。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诗?当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想了又想,我觉得这样把握比较合适:只有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真实地反映灵魂对生活、人生、现实的体验,能够打动人心,引起思考和* * *的诗歌,才能成为优秀的诗歌。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特殊爱好,但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一类型的诗歌,或者觉得它晦涩难懂,就不负责任地去批判。个人片面主观的认为那只是个人的事情,有时候我们无法直接切入正题,或者认为诗歌创作根本就是无病呻吟。最起码不是对作者苦心创作的尊重。当然,我们可以忽略创作态度不严谨的诗歌,或者指出其诗歌的不足,毕竟有利于交流和提高。
至于读者对一个作者的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是读者的水平和解读诗歌的态度的差异造成的,或者说是个人的生活经历造成的。我记得有一位诗歌大师在不同时期读自己的同一首诗,他告诉我们,他的理解完全不同,诗人自己尚且如此,何况别人。至于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说,一个获得一等奖的作者的作品不讨人喜欢的幼稚说法,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在彻底了解他的获奖作品后,再谈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