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光的主要成就

发表的论文

1.论唐代柳岩理财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1984。

2.《中国历史研究》第4期《唐代“排外”的解释》..

3.《论唐代坊镇的“金风”》,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985期。

4.“按所得缴纳”与两个税法的征税原则,在《历史研究》第1986期,第1期。

5.《唐代两税法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官”的划分》,发表于《社会科学家》第2期,1986。

6.论唐前后期两税法与中央和地方财权关系的变化,载《厦门大学学报》副刊1987。

7.《唐代的两税三分制与长平义仓制》,载《中国农业史》第4期,1988。

8.《唐代两税三分制的财政内涵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988期,第10期。

9.唐代的饭堂与“食书”,载《文史知识》第1988号、第10号。

10,《论唐代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制度》,载《中国历史研究》,第1989期。

11.唐初国家预算简述,载《财政研究》第4期,1989。

12,《唐初预算外收支计划简述》,《厦门大学学报》第4期,1989。

13、蒋唐代水利成就述略,《中国农业史》第4期,1989。

14,杨彦的功过与悲剧结局,载《文史知识》第65438期+0989,第65438期+01。

15.《论安史之乱对初唐国家金融体系崩溃的影响》,载《求是学刊》1990,第1期。

16.《夏侯京》成书日期补证,载于《历史文献研究》(京新丛书),燕山出版社,1990版。

17.论唐代两税法改革的财政前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2期,1990。

18,《唐代国家预算研究》,4号文件1990。

19,《隋代义仓建仓日期略考》,两岸文化交流丛书(第一辑),华谊出版社,1990。

20.唐代两税三制的脉络及评价,载《金融研究资源》第38期,1990。

21,唐代养老制度,载《文史知识》第65438期+0991。

22.鲁直关于平等讨论两个税法的论述,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4期,1991。

23.《唐代两部税法的预算形式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载《漳州师范学院学报》第1991期。

24.《论唐初官员俸禄物资与国家财政的关系》,《石林》第1992期,第1期。

25.再论唐代的“灭外人”,《中国历史研究》第2期,1992。

26、《唐五代“关市”审判》,载《中国经济史研究》第4期1992。

27.晚唐有没有两个司的户部?历史研究,第6期,1992。

28、标点《子鉴》校注商兑,载《古籍整理研究》1992第6期

29.唐太宗轻薄赋的思想及其实现——与隋文帝的比较研究,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993期。

30.《论晚唐两税法改革与“杂事随户”,《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第3期。

31,中国财政史上国家预算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厦门大学学报,第1,0995期。

32.略论唐代税收的“减免税”,载《中国农业史》第1995期。

33.皇帝、宰相与宦官——略论晚唐中央权力分配格局的变化,载《文史知识》第7期,1996。

34、也谈唐代的“量出而使入”,载《文史知识》第8期,1996。

35.《论晚唐中央权力分配格局的变化》,载《唐代历史与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36.关于唐代所谓“量入为出”的解释,载于《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北音乐出版社出版,1997。

37.“两税法”与唐代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发表于日本《唐史研究协会杂志》第12期。10,1997版。

38.郑毅仕进考略,《唐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9.试谈汉唐时期的纳税通知书和缴款凭证,载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庆祝韩国攀先生八十寿辰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版。

40.“均贫富”与“兼顾贫富”——从孔子的不平之苦到唐代的“均贫富”思想,《历史研究》第2期,1999。

41,《论唐代官方与民间借贷的不同特点》,载《中国文史丛刊》(第6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42.20世纪唐代两税法研究述评,载于《中国历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10期,日译载于《日本唐史研究》2002年第5期(川岳太吉译)。

43、《唐宋以来牙民与农田房屋的买卖》(合作),载《中国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44.汉唐时期的国家权力、宗族权力与“因地制宜”,载《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中华书局,2001版。

45.年代学中唐代金融史研究的创新——评李晋修《唐代金融史稿》,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

46.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视角的转变——评王《唐代文选》,载《中国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47.《唐代合作提价对商品粮运距的影响分析(合作)》,载《李炎教授九十寿辰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

48、唐与的《免灾伤》与《验灾伤释》,载《中国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

49.《唐五代逃田产权制度的变迁》,《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50.唐宋“献、驻使馆、驻州”制度的异同(合作),《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51,晚唐地方财政支出承包制与南方经济建设,《中国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52.《论唐代广州的海外交易、市场航运体系与金融》,《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期,2005年。

53.《唐代开元天宝时期使臣权力探析》,《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54.从“两税附加率——金钱以法为代价论”到“钱物随两税征收”——2009年《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料》所载唐五代两税法演变的延续。

55.“查田定税”与“收税”——五代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权关系文稿之一,发表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3期。

56.《论唐代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督》,《宁波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57.《唐代使节与地方监察》,《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其他论文

1,郑樵与袁舒(合作),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979。

2.台湾省回归施琅,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1980。

3.论朱对福建文化教育的影响(合作),《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980。

4.郑樵求学之路初探,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1982。

5.《八闽文化在宋代的发展》,载《中国文化研究》第五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版。

6.《秦代赋役标准调查》,发表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987期。

7.宇易,东晋贵族高中少有的务实人物,发表于1991《文史知识》第三期。

8.汉代“假税”与“八月计人”探析,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2期,1992。

9.关于孙武爵位制度的讨论,《中国历史研究》第3期,1995。

《历史研究》第5期1995中10和孙武三个财务措施的作用分析。

11,《论东晋财源枯竭的原因》,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第2期。

论12,“竭泽而渔”与“得权”,载《唐研究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3,《论郑樵编纂通志的主客观原因》,《厦大学报》第3期,1998。

14、泰戈、牙人、经纪人、掮客——论中国古代交易中介称谓的演变(合作),《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第4期。

15,财政考虑与汉代所谓重农抑商政策,东南学术1999,第3期..

16,20世纪福建学者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述评,发表于《中国近代史学会学报》第9、10期,1999,10。

17,中国古代人与人口交易(合作),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8,《中国古代税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合作)》,载《历史研究》第1期,20065438。

19,“食”与“重”——论中国古代金融对商品经济的影响,载《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第3版第157期,2006年3月27日5438+0。

20.《20世纪魏晋南北朝金融史研究述评》,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一辑,三秦出版社,2002年。

21,《20世纪中国古代金融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2期。

22、21世纪的历史创新思维,载于《21世纪的中国历史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3.徘徊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载于《潮》,黄山书店,2003年。

24.“军事资产的培植和贮藏”——论曹魏的财政基本建设政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6期。

25.《论曹伟财务管理的职业演进》,载《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6、曹魏爵位制度与粮封支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7.《宋代逃田产权制度与地方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载《文史哲》2005年第1期。

28、汉代“农村三老人”及对农村族群的影响,载《中国社会经济史》,2006年第4期。

29.《论汉宋时期农村“规划设课”的制度缺陷》,载《文史哲》2007年第2期。

30.“做空陌生人”与“拯救陌生人”刍议,《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

31,厦门大学举办纪念本刊学术顾问韩国攀先生诞辰90周年活动,出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期,2010。

32.六朝“田敏”的产权与交易方式,《河北学术期刊》,第2期,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