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
地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最本质的特征。地域性是指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联系,核心是掌握各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一些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需要结合地图来提高记忆能力;全面性就是把相关的地理要素进行归纳,分析后得出结论。地理问题的分析要从多个角度切入,用综合思维和区域思维来分析。比如,在农业区位因素的评价中,首先要运用结合区域特点的综合思维,评价区位中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各方面及其关系和发展,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总结各种农业区域类型的特点,提出解决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理念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主动参与,寓教于乐,勇于探索,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结构要求。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和观念。因此,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应该是渐进的,从观念到行为,接受式学习和主动式学习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不是每节课、每项内容都要追求学习方法的一体化和多样化,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习内容选择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3.加强地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的途径很多,其中看图能力是关键。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教科书中占有较大的权重,如经纬度网络图、坐标图等。它们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主要途径是使用地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应始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地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看地图,尤其是如何提取地理信息,发现隐藏的地理规律。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它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传授基础知识转向培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总结其中蕴含的知识,比如学习《文化景观与特色》。他们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客家围龙屋作为案例,通过参观客家围龙屋,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和功能,逐步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景观和特色。从学生熟悉的感性材料入手,归纳出一般原理知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案例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地学教学改革面临着更大的困难,道路更加艰巨。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重任,在新课改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