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儒学论文
我最欣赏的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简单而快乐的理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语文化。中华民族尊崇帝后大地,以大地为母,所以形成了以儒家中庸思想为主体,以平和宽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是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而中国长期以来是建立在儒家基础上的。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无论多少年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替,道家和儒家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代代相传。
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尊守梨,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无不显示出儒家思想在民族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渗透。千百年来,世人仍愿尊崇孔子,以其言为座右铭,为修身之准则。我觉得这和孔子的“为人直爽,为人服务,何乐而不为!”我们的思想息息相关,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我喜欢端茶。每次在茶面前,都觉得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品人生,忧人生,是茶道和儒家思想的相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卡亚志,茶可行”,有人品茶“茶烟崩,眠于一书”,既有道义,又有情趣。以前的儒生,一天离不开茶,他们的文章也不免以茶为喻。我才知道,这种悠闲的生活,是儒家茶人对茶的追求!于丹教授理解《论语》“最终传达了一种态度,一种简单而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用这种态度影响了他的弟子。”怎样才能过上内心需要的温暖幸福的生活?我把它理解为:和平
茶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脾气,和每个人都相处融洽。柴门也进了,后门也进了。他既不傲慢也不撒娇。所以,我在柴米油盐酱醋的生活中,也可以优雅的拥有齐秦,书法,绘画,美酒,在那个浪漫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华丽过后,转而平淡,他自己也不评论,只是等着别人去品味。在儒家眼里,和为中,和为度,和为宜,和为时。和谐就是一切都恰到好处,没有什么是错的。和为儒家之本,中庸之道。静下心来会让人“开心”,“开心”就是和谐愉悦。在茶道中让身心“快乐”的过程中,与《论语》的真谛不谋而合,就是告诉大家如何过我们内心所需要的幸福生活(于丹教授的话)。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不认为我们应该用丧失原则的仁爱来原谅每个人的错误。《论语》告诉我们,要平等理性地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留一点地。俗话说,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既然身处“家”,难免人各有志,性情各异,就像爱茶者喜欢龙井、乌龙茶,但都是一种求真的心态。“不要抢它的真香”“不要损它的真味”,那么,你不能真诚待人,真诚说话,做一个真正的人的理由是什么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其目的就是在幸福的生活中度过这一轮回。以淡泊的心态,旷达的胸襟,超然的气质,轻松的心态去生活,把自己的情绪和生活融入自然的状态。只有这样,你才能像孔子教给我们的幸福生活的秘密一样,对祖先保持纯真,找到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