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论文(2)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许多大学生进入校园后出现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因素。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加强心理咨询的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不断探索改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关键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进措施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由于自身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再加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已经进入了情感负担的时代”。很多大学生进入校园后会感到尴尬、困扰、厌烦,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校迫切关注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不稳定阶段。虽然大多数学生心理素质良好,但由于新的学习环境和交往环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从而形成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新的环境,大学生需要重新适应。他们刚刚离开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离开了父母的全方位关怀,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人际交往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突变,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处理问题能力不足,产生心理压抑和抑郁。如果他们长期无法发泄,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抑郁、受迫害。
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维护。大学生的生活圈创造了许多新的人际关系形式。他们不仅是学习伙伴,也是生活伙伴。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新的方式来维持。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差,在社会交往中无法沟通合作,因此感到精神压力,逃避群体自我孤立,陷入孤独的困境。
由于无法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们都做好了以美好的愿景开展校园生活的准备,但现实中往往有很多不如意。这时,有的同学采取消极的避世态度,甚至妄自菲薄,不求上进;其他学生傲慢、自负、愤世嫉俗。这样就无法达到心理平衡,形成绝望或者愤世嫉俗的状态。
象牙塔下,大学生抗压能力差。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承载着父母无限的爱和期望。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面对挫折和压力,就容易束手无策,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无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形成焦虑、抑郁、叛逆、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在网络的诱惑下,学生无法形成学习动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被督促学习。然而,与高中不同,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有的同学把时间花在了自我提升上,有的同学自制力差。他们把时间花在互联网上,沉迷于游戏和网上聊天,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甚至导致厌学,不能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下,很容易对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稳定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的新事物、新信息,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心理冲击更强,心理冲击更大。与此同时,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自主创业,大学生参与了社会竞争,使原来的优越感消失,造成心理失衡,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害怕未知的未来,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学校的一切标准都是以成绩为标准,过分强调学生的智力培养,而往往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种重分数轻能力、重集体轻个人、重理性轻感性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正确心理素质的形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应加强自身对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重视。
大学生一般在十七八岁,是青春的中年。这是心理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与中学相比,大学的生活在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一切生活都要独立,这对于依赖父母形成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处理不当会形成各种心理压力;大学生活会面临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周围都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的同学,给同学之间的相处造成了困扰,而有的大学生选择沉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参加社交活动,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情感问题开始困扰大学生。大学是情感萌芽期,但自身经验不足,缺乏正确引导,使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恋爱观,出现三角恋、单恋甚至被动恋爱等一些问题,导致情感压力严重,最终会影响心理健康。
三,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纳入学校整体教学体系,列为高校公共课程的常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在平时教学中穿插思想健康教育,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系统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适应新环境。因此,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心理咨询的发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人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和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和社会环境,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校风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有利于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4.定期开展校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可以防患于未然,有效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状态,加强引导,使学生及早发现和治疗心理问题。
重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适度释放自身压力,提高抗挫折能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健康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要学会自我调节,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承受能力,正确面对现实,发挥自己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主动性。
参考
[1]__国,宋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双赢”模式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2]唐柏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作者简介
张建英(1970-),女,德州大学外语系辅导员,高级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的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2000字
3.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影响
4.浅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5.大学生心理健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