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生活的阅读与分享(5)

作为一名有着大量临床经验的消化科医生,笔者认为,流行的“每天喝牛奶预防缺钙”的养生方法,不仅不能补钙,还会导致胃肠相恶化等严重问题。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纪录片,说日本效仿西方国家,让学生每天喝牛奶后,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大增。我当时对这部纪录片印象很深,所以一直认为牛奶是一种特别健康的饮料。然而,近年来,反对牛奶的声音开始出现,尤其是反对使用激素和抗生素,以及奶牛本身的乳腺炎。作者描述的牛奶对胃肠道的影响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医院餐食的另一个常见错误是“牛奶”。牛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糖、钙和维生素。因为富含人们普遍缺乏的钙,所以很受欢迎。

但其实说牛奶是最难消化的食物也不为过。牛奶是液体,很多人渴了就用它来代替喝水。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有八成变成了酪蛋白,进入胃后立即凝结,非常难以消化。而且市面上的牛奶成分都是均质的。均质是指搅拌,以均衡鲜榨牛奶的脂肪含量。搅拌时,空气会混入牛奶中,使脂肪成分变成过氧化脂质。

所谓过氧化脂质,顾名思义就是“过度氧化的脂肪”。更简单的说,就是“生锈的肥肉”。这和活性氧一样,对身体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这种生锈的牛奶会经过100℃以上的高温杀菌。酶不耐热,在48 ~ 115℃会死亡。也就是说,市面上的牛奶不仅不含重要的酶,而且脂肪被氧化成过氧化物,蛋白质也因高温而变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变成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食物。

如果用市售牛奶而不是牛奶喂养小牛,据说小牛会在四五天后死亡。因此,没有酶的食物无法维持生命。

是一个亲戚的两个孩子,让我第一次明白35年前市面上的牛奶对身体不好。两个孩子都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出生后六七个月就患上了过敏性皮炎。孩子母亲向家庭医生求医,但无论如何治疗,病情都没有明显好转。三四岁的时候开始严重腹泻,便血。惊慌失措的妈妈来找我治疗。我马上用内窥镜检查,诊断孩子为早期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大多与饮食的内容有关,所以我先调查了两个孩子平时吃的食物,发现他们的发病期恰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停止母乳喂养转奶喂养的时期。

所以我立即指示停止牛奶和奶制品的摄入。结果不出所料,便血、腹泻甚至过敏都很快恢复。

之后我在调查病人的进食过程时增加了牛奶和奶制品的摄入量,就是因为这个经历。这些临床数据表明,牛奶和奶制品极有可能引起过敏。这与最近的过敏研究发现,孕妈妈喝牛奶,孩子容易过敏,是相当吻合的。

近三十年来,日本过敏和花粉症患者迅速增加,估计五分之一的人患有此病。过敏患者剧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从1960开始在学校营养午餐中加入了牛奶。

富含过氧化脂质的牛奶会增加坏菌,恶化肠道环境,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结果肠内产生活性氧、硫化氢和氨等毒素。这些毒素经过什么过程,会引起什么疾病,目前还在研究中,但很多研究论文指出,牛奶不仅会引起各种过敏,还会引起儿童白血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这些论文可以在网上看到,读者不妨当面确认一下。

如上所述,牛奶可能对健康造成各种危害,但最大的误解是牛奶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体内的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所以经常建议多喝牛奶来补钙,预防骨质疏松。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牛奶喝多了会导致骨质疏松。

有人说牛奶中的钙比小鱼等其他食物中的钙更容易吸收,这也是不对的。

人体血液中钙的浓度往往保持在九到十毫克(每100cc)。但喝完牛奶后,血液中的钙浓度会迅速上升。看似可以吸收更多的钙,但这种“血钙浓度升高”可能会带来悲剧。当血液中的钙浓度迅速上升时,为了维持恒常性,机体会将血液中的钙浓度恢复到正常值,这样就会将血液中多余的钙通过肾脏排出到尿液中。换句话说,为了获取钙而喝牛奶,会降低体内钙的质量,带来讽刺的结果。世界上每天喝很多牛奶的四大奶农:美国、瑞典、丹麦和芬兰,他们的股骨关节骨折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可能很高。

相比之下,日本自古以来就用小鱼和海藻作为钙源,这样血钙浓度就不会因为吸收快而升高。而且在喝牛奶的习惯形成之前,骨质疏松在日本并不常见。目前还没有听说过没有喝牛奶习惯或者不爱喝牛奶的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虾、小鱼、海藻都是经过肠道消化后,再被身体吸收,适合身体结构的食物。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开始关注牛奶和过敏的相关性。因为我过敏,所以现在对牛奶的摄入非常谨慎。我每天只在咖啡里加一点,只选择有机牛奶。

需要提到的是,《神谷博士》这本书在日本畅销后,一度对日本乳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销量直线下降。乳制品行业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称没有科学证据支持作者的观点。由于科学研究本身的复杂性和平衡各方利益的需要,这种争论预计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仍然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既然知道了牛奶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妨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倾听它的声音,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