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阅读试卷
历史观教育在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当今的小学教学中,国学进课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师在理解和熟悉经典的同时,有必要渗透学生的历史观。教师要形成清晰的历史教育意识,让中国经典的阅读更有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读国学经典;历史观
【作者简介】袁莹(1987-),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某学校教师,小学文化程度。
?看现在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没有过去什么也做不成。?国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一种方式来整合。一个道德原则不仅可以用来修身,也可以用来治国,还可以用来处理人与世间万物的关系,实用性很强。现在全国的中小学都在玩?中国特色教育?品牌,让经典语文教育走进课堂。2014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确保2014秋季学期义务教育一年级学生使用德育、语文、历史新教材。?这样,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小学教育中将占50%以上,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将重新进入学生课本。对于学校来说,老师有一定的国学素养,学校有学习国学的氛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了条件,才能有开展国学教育的初步基础。但是,自古以来呢?文史不分?经典阅读与中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先贤们用文字或讴歌、鞭挞、记录或幻想,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情感再现和世代相传的警示话语。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国学经典教材,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然后才想到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开始认真备课,制作课件。但是,做到这些步骤并不代表你就大功告成了,也不代表你已经完全完成了一节国学课的备课过程。教师不应忽视引导学生历史观的形成。
历史观是根本的、总的社会历史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促进儿童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从小学生的年龄来看,他们缺乏从古典文学中提取历史背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查阅资料,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部分进行渗透。在教授国学知识的同时,用生动活泼、催人奋进的史实展示文字的背景,可以让学生随着文字的节奏,感受到几千年前古人心中激荡的感情。
以我校(黑龙江大庆高新区学校)国学教材《郭云书香》第五册宋词部分李煜的《叶舞体》教学为例,老师首先安排学生查阅该词作者李煜的资料,同时老师也翻阅资料,掌握李煜一生中的几个重要转折点和事例,收集其不同时期的词作。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开始上课时,老师让学生欣赏李渔的另一首诗——《幼美?春花秋月是什么时候?然后问:?李渔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能否从字里行间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李玉此时的心情,学生看后能准确把握?担心?这个词引人注目。讲到这里,老师继续提问:?作为南唐的皇帝,李煜为什么会有如此忧郁的想法?在你看来,皇帝应该有怎样的情怀?同学们踊跃发言,用自己的语言报道了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李玉生平的信息。在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同学们提高了对李玉的认识。老师们及时呈现课件,简单完整地向学生呈现李玉不平凡的一生。一个作者的简介,解释了五代十国末期宋朝建立的历史背景,甚至解释了李煜从骄傲到失意,直至被囚禁,最后因词而死的命运,为学生读词做了情感准备。在解决了历史和人物背景之后,老师会带领学生阅读《夜哭》。这时候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自然会感受到文字中深深的遗憾和悲哀,学生的朗读声音也会低沉。尤其是读书?胭脂泪,留醉,当沉重。自然,人长大了就讨厌水了。看到学生们微微皱眉,轻轻摇头,笔者知道,这一课不仅教会学生欣赏词的韵律美,让驾驭词的沉浮之情深入学生内心,也让学生在读完这首词后得到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给人生留下人为的遗憾。
不同于其他学科,国学课堂需要老师的指导和讲解。在教授中国古典名著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和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愿意积极阅读。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处于不同的认知阶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的角度和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教师应该从表层到深层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比如我给一年级学生讲解《弟子规》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喜欢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来理解文字。孝顺?部分,作者单独讲了?文闵子骞抛下继母王翔,躺在冰上求鲤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冬天很温暖,夏天呢?恨我,孝方先勤好,实力为工具?。故事中的三位主角成年后都在历史上有所建树,声名远播。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纷纷表示要向先贤学习,孝顺父母。在给二年级学生讲解《为农民的仁慈(两首)》时,学生们一脸疑惑地问道。既然农田大丰收,为什么农民会饿死?作者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解释了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普通百姓的剥削和压迫。同学们听了这话,都惊呆了,不禁为当时的农民伯伯感到可惜。如果不给学生深入讲解历史背景,恐怕这个问题会持续很多年。应该让学生简单背诵还是让他们彻底理解?笔者选择后者。三年级教材宋词部分先后收录了李清照的四首词,是李清照人生三个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学生先读词,然后作者提问。无论这四个字是否具有相同的风格,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字的风格从明亮变为灰暗。作者从词风的变化入手,讲述了李清照的人生轨迹,同学们听后恍然大悟。?文学是人学?,?我写我的心?李清照把一个人的分家和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听了这样一节课,不仅读了四个字,还明白了为什么。天下兴亡,人人有责?。四年级教材宋词部分――秦观的《走在沙滩上?郴州旅社讲述了一个文人被贬南方的痛苦感受。在教学中,应向学生简要说明秦观因新旧党争而相继被贬的背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秦观的苦毒和愤懑情绪。五年级课本里收录了陆游的《秋夜出篱门迎寒的感觉》。在备课之前,笔者想到了陆游的另一首诗——《秀儿》。学生都很了解这首诗,每个学生都知道陆游的希望?王师贝丁?那一天,陆游去世前的十年,人们在期待什么?王师?你的呢?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作者引导学生从“显子”的场景往回走十几年,读《秋夜篱笆门晓情》。学生通过熟悉的诗歌进行思考,在已知知识点和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理解新的诗歌。虽然老师不做过多解释,但学生还是很准确地把握住了诗歌的眼神。中高级国学教学应适时发布,以同类作品引导学生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阅读中国经典,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累并输出到背诵中,还要让学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扬帆远航。古代圣贤的经典,既能教给后人仁义礼智信,又能让后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总之,我们的传统语文教育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的历史观,让晦涩的古文变得立体生动。让学生热爱祖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这是所有国学教育工作者更高的目标,也是国学走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分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