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我们的生活》作者周涛简介
笔名:常欣
性别:男性
出生日期:1929/11/21。
民族:汉族
1946年7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任解放军助理编辑、记者。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在高校任教师、讲师、副教授、教授。1991自6月离开身体后,一直未从事纪实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发表的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70余篇,不到百万字(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发表文章少,有伤口)。
詹天佑,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冼星海,人民音乐家,历史转折点(抗美援朝纪实),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报告文学的社会价值和价值取向,报告文学的典型特征,学会用文字写作。
有六篇获奖创口,其中《在写作中学会写作》获得南京市写作论文一等奖;《论高校写作教学改革》获深圳市全国高校写作教学优秀论文奖。其他四篇文章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周涛
周涛艺术简介
周涛:出生于1946年3月5日,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出生于山西,在北京启蒙,少年随父移居新疆。1969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车间主任。
目前已出版诗歌散文集20余种,深受读者喜爱。获全国诗歌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首届鲁迅文学奖。他是新边塞诗的代表。同时,他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人格魅力和文学气质的杰出作家。详见《父亲眼中的周涛》。
父亲眼中的周涛
(选自周涛文集《无题作者:周文杰》序言1)
我参加革命后,长期从事文化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常年写讲话稿,做总结。他对文学创作完全是门外汉,不会写,也很少读书。当周涛在中学时,他对文学的偏爱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我多次批评他多学习政治理论,以确立未来的指导思想。他自力更生,拒绝跟随。2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这样做。我说我不听,只好由着他。
他的所作所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毕竟他也没做什么坏事,我也管不了他。他妈妈爱看老戏老书,有时会暗示他:“我就是希望我的一个儿子能当武将。”他听了哈哈——笑,做他的事。
现在,他说新疆人民出版社要出版《周涛选集》,要我写个序言。我不擅长写作,也没给人做过序。另外,如果我儿子出书,我来作序,好吗?他说:“好吧。符合孝道,最符合国情。”
他的诗有的读过,有的没读过,有的没完全理解,说不出什么。他十几岁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他的性格当初是什么样子,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在这里写一些关于他的琐碎回忆,希望对读者了解他的文字和他有所参考或帮助。
陶1946,陕西省潞城县村人。生辰历昼夜不生,其母疲惫。女军医半小时注射一次药,没有效果。守护者束手无策,呆立不动。当时心如刀绞,分分秒秒如年。仿佛面对惊涛骇浪,瞬间吞噬了我母子。
不知道哪位好心人出了个主意,去看看助产士。珊珊在门外走进一个老婆婆,淡定地走到坑边,在产妇腹部从上至下按了几下。突然,一个长得又大又壮的婴儿呱呱叫着从垫子上掉了下来,一头黑发,哭声震天。大家都很惊讶,很神秘,默默离开。我背着沉重的负担和我姑姑一起逃走了。因劳动时间过长,陷入极度危机,坐以待毙,惊心动魄,令人心碎,似沉入惊涛骇浪,故名陶。
在医院只呆了两个星期,父母就轮番去晋冀鲁豫军少女队报到了。母亲过着紧张的军旅生活,上军政课,陶一个人躺在土炕上。虽然她有被褥,但还是免不了时不时会有老鼠相伴。搬到医院后,陶受到了房东和家庭主妇的宠爱,她经常喂鸡蛋汤和米汤,以弥补母亲乳汁的不足。三个多月后,陶发育旺盛,皮肤白嫩,脸颊绯红,眼睛明亮,端庄美丽,受到大家的喜爱。陶与父亲分离了四五个月,一见之下便张开双臂,在场的人无不惊叹他的灵性。
半岁时,随母亲乘马车行军到冀南。每当他在一个大村庄停下来,村民们都会观看,妇女和儿童喊道,快来看一个聪明的孩子。有人端来水和米汤,有人送馒头,有人送梨、柿子、栗子等特产,人群越来越浓,好像在争一场猴戏。
陶和他的父母一起度过了聚会日。开会的三四个小时他都没哭过。他长时间目不转睛地盯着演讲者。每次陶宝去开会,与会者都开玩笑说:欢迎半岁的党员来过党的生活。
两岁半时,她随母亲在华北陆军大陆军中学生活在石家庄郊区。陶乖巧、活泼、流利、天真、有趣,让干部们一看就发笑。1948年秋,石家庄郊区被敌机轰炸了40多天,从日出到日落每天都有几十架甚至更多。陶整天跟着母亲钻防空洞和交通壕。他是全校唯一一个从来不哭的孩子。反而成为干部消除孤独、逗乐、激活生活的尤物。
3岁的时候,陶和妈妈一起加入了女团。因为他长得帅,聪明活泼,同学们争相获取拥抱,还经常远离他妈妈,甚至觉得晚上呆在家里很正常。以后我就和我妈在二旅司令部(在长辛店),整天被通讯员和号手打。有时一个人在操场上看100多名学生的军事演习,他们和学生们一起卧倒、射击、投弹,吸引了干部和学生在课间四处玩耍。
陶经常在干部办公室和通讯员宿舍玩,学到了很多政治术语,阶级立场、贫农、中农、地主、坏人、会议、批评、斗争等等。,同时学会了很多骂人的话,有时候对大人说“这家伙”“他妈的”,让人觉得又气又有趣。
一天傍晚,陶骑在我背上,从专栏部回家。途中,他看到天上明月,万籁俱寂,喜气洋洋,唱着《东方红》。我问:谁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他说毛主席。他问:全世界人民的领袖是谁?他一口气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我很惊讶。问他怎么知道的。据说看到通讯员叔叔的宿舍墙上贴了一张图片。
4岁时,陶随父亲回老家(山西省榆社县)探亲,下了火车住进太谷一个老乡开的铺子里。我在街上很久了,就把淘淘托付给店里打理。我从街上回来,看见陶一个人在院子里立正站着。在他面前站着一排五六岁的孩子,显然是薛涛的队长告诉学生们的练习。店家对我说:你一个4岁的孩子,给几个五六岁的孩子当了教官。你真的是从京军出来的。回到家,我和表哥去找高中生,去村里看鸡犬羊。我不害怕生活。和学生、村里人见面,有问必答,满嘴北京话,人家听不懂,感觉还不错。
那时候,你要从家里步行一百多英里去北京坐火车。那天下午,多云有风。陶是我和他叔叔轮流背的,被沙尘暴吹了一下午。在山沟里的一家店(唯一的一家)过了一夜,躺在炕上,困了,很快就睡着了。睡梦中,他突然惨叫一声,声音撕心裂肺。他在黑暗中摸了摸自己的脸和手,烧得很厉害。在漆黑的夜晚睡在有麻油灯的黑屋子里,让人有死气沉沉的感觉。在这偏僻的山沟里,找医生就像橡树找鱼。陶每隔十分钟半小时就惊呼一声,我的心在燃烧,等待死亡。直到天亮,体温开始下降,脸色黄白,虚弱无力。我们逛了一天,住在榆次城关的一家店。陶突然想喝水,想吃饼干。他精神焕发,聪明活泼,谈吐如常,这是一种新的生活。
陶五六岁的时候,还聪明活泼,帅气可爱,但越来越表现出调皮、胆大的天性。有时候一个人爬上屋顶或者树上,或者躲在背后一个黑暗的房间里。他经常和同一个医院的一个俄罗斯小孩玩,不喜欢就哭小伙伴。郭拉妈妈回家诉苦的时候,又是一份礼物,一句安慰她的好话。我爸妈气得想马上揍他们一顿,但是找不到。到了吃晚饭的时候,陶躲躲闪闪地回家了,父母的气也消了。
有一次在家,奶奶劝他不要听。她气得拿着扫帚追他。他跑了出去,等奶奶用两只小脚追出去的时候,陶已经不见了。还有一次,夏天酷热难耐。奶奶给陶脱衣服,用冷水擦洗身体。陶不服,光着身子跑到外面。就在我下班回家的时候,我抱着胳膊回了家。陶任性、洒脱、不听话的性格,从小就能看出来。
陶6岁上北京一亩园小学的第一天,因为不满上学年龄,我中途跟他说了一句。他上学的时候,老师问你今年多大了。你说的是7,不是6。如果你是6岁,你将不会被允许去上学,陶点点头。当凌涛见到老师时,他问的第一句话是:你今年多大了?陶脱口而出:六……七岁。表现出天真洒脱的习惯。后来转到北大附小,路途遥远,经过解放军警犬队。有一次我去淘小出差,突然看到附近有二三十只又肥又凶的警犬。我惊呆了,心跳加速,双腿紧张。后来陶问他为什么不告诉父母你经过警犬队,你一个人也不怕。他说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有点害怕。每天经过的时候,警犬都和我熟悉起来,于是我忘记了恐惧,表现出了勇气和好奇心。
陶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在学校还贪玩,上课也不专心。他在班级页面的空白处和封面上画了各种姿势的马。初一的时候,我心不在焉。我看到窗外的电线杆上有那么多鸟,想知道为什么我没有被电死。
放学回家,一安顿下来就带着哥哥们在外面打游戏,打粗暴,或者和朋友打乒乓球。如果院内有驴卖炭卖草,陶就带路骑着驴在院内跑来跑去。一天晚上,我的父母忙于他们的工作。当时是1点以后。突然,我发现四个兄弟都没有回家。我父母在周围几个码的地方找了一遍,没有任何踪迹和声音。终于,在匆忙中,我突然看到门口不远处有一个又高又粗的草堆。我打开干草堆,发现干草堆里已经有四个人睡着了。我又骂又打,四个孩子像被打败的小狗,浑身稻草,拖着尾巴躲回家。
陶喜欢看漫画书,如《岳飞传》、《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从盘古开始,三皇五帝,到唐、宋、元、明、清的皇帝,文武大臣,著名的文人、武士,都读得津津有味,甚至忘了吃饭。我把攒下的买图画书的钱都买了下来,装满了一个小木盒。他的父母建议他和弟弟少看绘本。首先他们要学好课程,导致他们期中考试数学不及格。现在看来,鄙视封建正统跟小时候看的绘本多有很大关系,也证明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很丰富。
陶十四五岁了。他喜欢骑马和骑自行车。有一次,随党校去南山工作的干部去南山玩,一个人骑行在哈萨克斯坦的马仔山路上,亲历者惊骇不已。领导们又喊又骂后,才停了下来。
陶也喜欢打乒乓球。因为他灵敏的天性和高超的球技,被新疆体委选派到1960的秋天参观第26届世乒赛。之后被关在北京体育馆和几个同伴进行专业的乒乓球训练,后转移到南京体育馆。陶不断给父母写信,抱怨他厌倦了球类训练,渴望知识。不久,在几个家长的迫切要求下,陶在1961的秋天到家,继续上初中二年级班。
从那以后,陶学习一直很认真,努力,他的语文是班上最高的。他其他科目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每天晚上写完作业,一定要写笔记,字迹工整,兴趣浓厚,我四年写了10多本精装书。一个川大文科毕业生和另一个干部回家,我从陶的枕边找到一本书,爱不释手,不时听到欣赏的声音。一天,陶放学回家过父亲节:老师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我的《农村生活和体验贫困中农生活总结》。很多同学边听边哭,我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怀疑认为他的阶级感情和文笔达不到这么高的水平是不是一种夸张。
在初中和高中学习期间,陶参加了几次乌鲁木齐市中学生乒乓球比赛,并为一中赢得了冠军。1962年夏天参加自治区乒乓球职业比赛,获得第三名。1965考入新疆大学后,还获得了乌鲁木齐市大学生乒乓球冠军,为学校争光。
周涛在新疆大学第一年第二学期开学后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1967年春,陶加入大众小报编辑部写作。每次去编辑部,拿到课题,就回家写稿子。让我看,感觉文字通顺,做起来很快。仔细看了我也不能挑剔。
后来我上街,经常看到他的文章和社论登在小报上,特别是《龚之罪》,印象很深。虽然是派系笔战,但却具有煽动性和讽刺性,论据确凿,出人意料。
一天,吃完早饭,陶告诉他的父母他要去石河子打乒乓球。午饭后,陶突然从外面走进房间,感慨地说:我今天捡了一个人头。原来,陶和同伴驶出乌鲁木齐后,有一辆大货车在后面追,然后机枪、步枪向他们猛烈扫射,枪林弹雨如战场。同车的伙伴被打死打伤多人,车差点翻了。陶蜷缩在车里终于安全了,让人胆战心惊。
这都是20年前的事了。
现在想来,总结起来,似乎有些人生经验是可以遵循的。
周涛聪明机智,有时也轻浮骄傲。但在他所投身的事情上,他表现出了坚忍不拔,超乎寻常的坚持,坚定,坚韧,不畏艰难。
周涛喜欢幻想,经常说大话,让我一直担心这种不切实际的风格。但他在写作实践上一丝不苟,在探索上非常认真。他不满足,不断用更高的标准激励自己。这是他的大话,本质上是自我鼓励。
他的奋斗精神往往表现为骄傲和极度自信。这种事情让我看起来有点震惊。我怎么会这么自我膨胀?自古以来就有“骄者必败”的说法。但是,这20年来,他没有输,反而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使我怀疑他的骄傲。骄傲作为一种自信,作为一种藐视潮流的力量,作为一种勇于探索新事物的勇气,恐怕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当然,骄傲不能作为对待同志的具体态度,这是不好的作风。
没有地球就没有伟大的文章——西部军事作家周涛访谈
魏翔
以诗著称的周涛,十几年来一直以散文闻名于文坛。他的散文《汪洋》,奔放不羁,纵横开合,充满激情和哲理思考。读着读着就让人想起了他热爱的祖国西北。就像他的一篇散文的标题:“没有大地就没有伟大的文章”,他的散文与大地紧密相连。
最近,周涛在上海出版了他的最新散文集《山川评点》,书名仍然是《与大地和自然密不可分》。那天他来上海,看到的是一个高大的身影,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斯文,但言语中往往透着豪气。在上海的这几天,他一直在夸上海,可见他是真诚的。但是看完他的散文,你会觉得和他在一起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新疆。
周涛已经在新疆生活了45年。他出生在山西,后来来到北京。195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一批干部需要调到北京工作。周涛的父母也在其中。周涛在新疆完成了大部分学业。1965考入新疆大学中文系,学习中亚语言。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喀什某盟工作。后来因为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被部队特招1979,成为一名从事专业文学创作的战士。现为新疆军区车间主任,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
周涛的散文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的散文里,没有浪漫和感伤,而是一个学者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他的散文语言很有气质,它们显示了他对西部的热爱是如此的博大、深刻、执着和美好。他曾说:“我希望成为一片土地的代言人!”“不言而喻,这片土地应该是新疆。问周涛:“新疆的魅力在哪里?”他回答说,“太大了。"
周涛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西北》的总编剧,并参与了另一部系列片《望长城》的拍摄。当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西部的每一片土地时,他说:“西北的历史文化那么深厚,那些东西是我们一辈子也体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