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全国高考语文成绩2016
(一)改变观念
反复强调,不要总认为语文是文科,语文成绩不好提高,语文高考不加分。这其中的关键是不要像初中学语文一样去学高中语文。只有明确了这个道理,高考语文成绩才能真正提高。这意味着,第一,学习语文不能靠“死记硬背”,不能靠掌握那些程式化、固定的答题套路和模板,尤其是关于古诗词鉴赏、现代文学、古文阅读、作文等题型。
(2)具备两种能力。
中国高考考高中生什么?核心是考察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思维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具体体现为两种能力:(1)阅读能力,试题中的现代文学和古文阅读。目标是考察学生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单个单词和短语的含义,以及对段落和全文的主要或核心信息进行总结和筛选的能力。(2)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从给定的材料中理解语义信息,包括主题、中心论点、与生活和社会的实际联系,以及作文材料的深层含义和寓意。本质上,阅读能力重在概括,理解能力重在演绎推理。虽然两种能力往往是分不开的。二是表达能力,是指如何结合给定的材料,熟练运用汉语和汉字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新看法和新见解。具体试题体现在古诗词鉴赏、探究题和作文写作,分值近80分。要提醒同学们,语言表达重在“三有”,即“有思想”、“有真情”、“有秩序”,反之则是“无理”、“无情”、“无序”。
第二,克服大小问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真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有效提高语文高考分数,学生必须能够找到自己语文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每个人都容易犯的“通病”。一旦改正,他们就会领先别人;有些属于自己特有的“小毛病”,能及时纠正,也能快速提高语文成绩。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自己复习还是向老师学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学习。毕竟找对了问题和原因,其实就成功了一半。
(一)影响高考语文成绩的“四大通病”
通病一:阅读答案不精确,不详细。
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重点是题干和备选答案。很多同学一旦看完文字材料,马上就草草看答案,很难选对,尤其是社科文章。这也是中国高考的第一项。高考和中考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实现精读,这不仅体现在对给定文本材料的阅读上,还体现在对问题和备选答案的阅读上。所谓“精”,就是要求读者(考生)从背后深层或字面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材料的基本框架以及给定材料(文本)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因此需要找到必要的话语标记,如连词、重复词、批判性陈述、引用性陈述、总结性陈述等。需要注意的是,“抓标”是出题人的命题思维,当然也是考生阅读材料的“绝招”。就题目而言,要找到“题眼”,即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或关键。就答案而言,它可以仔细分析每一个备选答案的语法和语义结构,用排除法排除那些明显不属于正确选项的标记,然后进行分析和筛选。
通病二:缺乏诗歌鉴赏能力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高考诗歌鉴赏材料以景物叙事的抒情诗为主,尤其是景物描写的诗歌。这就要求考生结合原诗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自己感受到的诗的美表现出来,包括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想感情美。但是很多同学的回答干巴巴的,毫无吸引力,甚至变成了诗歌的直接翻译。这是第二个拉分的地方。
通病三:探索不会联系实际。
探究题分布在实用阅读板块,即“小说阅读”或“传记阅读”(二选一)。一般都是8分的问题。探究题其实就是迷你议论文,意思是论点、论据、结论一个都不能少。只需从原文中总结论点,结论要与个人或群体生活的社会现实相关。但考生往往“不学无术”:不能有效地对原文进行总结,并详细列出原因或成因;“调查而不探查”只谈材料中的现象,很难促进核心思想与现实和实践的联系。要知道,“探究”的“探索”重在原因,“调查”重在怎么做,有什么启示。探究题也是高考语文的分项之一。
通病4:组合视图叠加的例子
面对现在的“新材料作文”,我们考生基本都是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无论是“正论”还是“驳论”,关键是向别人证明从材料中推导出的中心论点是正确的。为了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得向别人学习,谈谈过去和现在!但是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有大量的考生用作文套路和模板来写那种“观点加例题”的作文。结果就是例子很多,都是别人说的,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少之又少。所以说高考新材料作文一点都不夸张:观点+例题=作文失败,观点+例题堆砌=作文彻底失败!这是高考语文最大的通病,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关于作文,我想的可能最多。如果以后有机会,我想和你具体谈谈,包括如何审题,立意,引言,理论,论点,结尾,结构等等。因为涉及的问题太多,我怕就不展开说了。
(二)影响高考成绩的“八个小问题”
问题一:字迹潦草,卷面凌乱;问题二:语法错误和错别字;问题三:标点误用,书写不规范;问题四:翻译不合理,遗漏重点;问题五:语言干涩,缺乏文采;问题六:题目平庸,立意偏颇;问题7:引语啰嗦,论据不明;问题8:论点陈腐,结局平淡。
以上“六七八”条主要针对作文。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这些“小毛病”。但不管它是否存在,关注它,尽量避免它,还是很重要的。那些有上述小毛病的同学,更要注意改正。
第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个人认为,高中生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做到“四勤”,即“动眼观、练、思、存”。
(1)睁大眼睛看。
目前,由于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应试教育,大部分学生忙于上课、补课和完成作业,很少有时间阅读,导致我们高中生的阅读和知识面很窄。为了应对NMET的阅读理解材料涉及知识相对多样的情况,考生有必要多阅读,如:阅读一些与考试材料风格相近的文章,如《新华文摘》、《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社科类论文;阅读《唐诗鉴赏辞典》等古诗词鉴赏范文,向著名学者、权威人士学习古诗词鉴赏的解读和表达。也可以翻翻历史书,找一两本好的历史人物传记来读,仔细斟酌其语言特点、内容结构等信息。另外,学习之余要坚持看央视、晚间新闻等主流媒体,了解民生“最新消息”,让我们的视角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现实。
(2)努力练习。
高中语文学习复习不可取。特别是不要买一本习题集和模拟题反复做。语文核心知识那么多,学习和灵活运用很重要。但是不多做题不代表完全不做。其实高中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很少按照高考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全套语文试题和模拟题,特别是很容易把作文和之前的17客观题割裂开来,实战效果很差。一次高考,作文时间不够,或者留的时间太多,影响了之前答题的效果。要知道,对于考试,“只有平时像考试,考试才能像平时。”这就需要考生定期严格按照高考标准完成一套语文试卷。
另一方面可以“模仿句子,写段落,直到模仿经典文章”。没有高水平的模仿,很难有独到之处。尤其是表达能力的训练。
(3)开动脑筋,努力思考
主要是能经常回忆和背诵高考语文试卷17题的题干。通过思考找到自己经常出错的考点。试着自己总结寻找解决方法。
(4)勤写勤存。
主要是积累一些万能经典的独特理论论据,如先秦诸子散文名句、“四书五经”名句、古诗名句等。这些往往能反映出考生的传统文化背景和语文素养。其次,练习压缩材料,最好使用“排比+(比喻)+举例+观点”的结构。最后,练习和积累作文开头和结尾的精彩段落。
第四,突破难点
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就要突破“四个重点”,这当然是高考的难点。我总结成四句话,就是“读此文为三详,古文传记为三面,古诗鉴赏如字义,作文论据有分析”。“读这篇课文重在三个细节”针对的是阅读理解题,即要求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细读课文找标记,细读题干找问题,细读答案找差异”。《古文传·三立》针对的是古文的阅读和翻译。古文传记无非是叙述历史人物的“言、德、功”,抓住这样一条主线来概括信息,会很简洁。《有词、有象、有义古诗词鉴赏》针对的是高考的另一个难点古诗词鉴赏。优秀的诗歌作品一般有三个要素:言、象、意。语言层面的“写作”,以词为基础的“诗眼”,以句为基础的“修辞”,都是为了描写和塑造“意象”(物或像、象),最终当然要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抓住这条主线,对理解和欣赏诗歌是非常有益的。最后的“作文论点再分析”针对的是高考最大的难点“新材料作文”。核心是要求考生在引用事实和理论论据后,对演绎和演绎论点进行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