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如何合理补字数

第一招,变。

这一招的寓意是,你可以使用短语,永远不要使用单词,你可以使用复合句,永远不要使用单句。我们知道,洪堡有一句名言:“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使用。”同时,转换生成语法也明智地指出语言是递归的。基于以上人类文明的丰硕成果,我们往往有意识地将它们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产生了造字的小学化和改派。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有限的框架内扩展某个核心的意思,有效地淡化词语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凑数的水平。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痕迹过于暴露容易被发现,同时如果过于刻意,往往会给人语言拖沓的印象。因此,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明显的,但也是有限的。毛主席教导我们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集中力量歼灭对手的有生力量。于是我们有了下面这个高级版本。

第二招,拔。

如果说改变是最初级的阶段,那么改变可以说是高级版本。匡的本质是用句法结构写文章。也就是拉长语言的整体结构。我们知道,如果有更多的鸡,就会有更多的蛋。结构长了,字数自然就上去了。举个例子,如果把“我们一起去上课吧”这句话换一下,结果可能是“我和同学高高兴兴去一楼教室上物理课”,而如果用“休息”,结果可能是“我和同学高高兴兴去上课,同学是教物理的,地点是一楼教室”。通过数据分析也可以看出,“缫丝”的效率大致是“缫丝”的1.5倍,显然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容易断句,理解上可能会有一些障碍。

第三招,哦。

欧化语法也欧化。因为学科体系越来越严谨,所以讨论的时候一定要逻辑严谨。但是,传统的汉语语法很难全面做到这一点。当然,笔者没见过用文言文写论文的大神,但也不多见。其实这也是作者的悲哀。不用中国人的逻辑思考,而是用其他语言,用中文写论文,是多么悲哀和凄凉。一直没觉得欧化语法很低端,大环境的原因不得不做。当然,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欧化语法无疑是聚拢词汇的利器。这种方法的主要手段是尽可能地把限制性词语变成分句,同时在不影响结构的情况下加上括号。这样一来,首先可以让文章在整体语言上变得更加错落有致,同时也不会在结构上过于破碎而影响阅读。比如“我们是这样认识这个问题的,事实是”这句话,必须写成“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持有这样的观点,从特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出现可能有利于我们的研究,但是如果我们详细地看一下这个问题的发展,我们可以把现实判断为如下情况”。十二字的内容被欧化成了80多个字,同时显得严谨有序。事实上,我们只有一个目的,你知道的。(直译完全把欧化句法变成了坨坨,庞德的诗被翻译成了“人堆里的一张桃脸,令人惊喜。”有阴沉沉的枝头,浓密的花瓣飘落,是多么美好。结果从字面上破坏为“人群中的面孔鬼魅,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许多花瓣。”很多翻译真的英语100分,中文不及格。)

比如第四招。

对于每一个结论,最好在后面打个比方或者举个例子。第一,简单易懂。第二,如果是反例,可以在收集材料的时候把剩下的论点放在这里。第三,你懂的。比如我们一起去教室。可以加上“比如那天慕容紫英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起去上课的时候,门前的三叶草咯咯地笑,打破了枯燥的物理课”这样的话。最好看起来休闲一点,一来有自然的美感,二来有效洗去拼单词的嫌疑。举例子的时候最好用结论来印证,这样文章才是真正的通俗易懂,字数也能保证安全。顺便也可以用掉书包的方法打击学霸的嚣张气焰。这不完全是字数统计,而是绝对必要的一堆字。如果我们的字数统计工作只是字数统计,那么写论文就没有意义了,处理就好。想走学术道路,就要认真对待实例。

第五招,展览。

这一招从单个词开始,当你可以使用术语时,就会显得高端大气。其次,如果是比较难的词,就忍不住解释一下。这个解释绝对有道理。所以,这些无疑是字数统计的结果。就整体结构而言,我们应该尝试用下面的例子来逐层扩展术语。比如二元对立和中国革命,二元对立是一个名词,结合中国革命,我们可以展开什么是中国革命的二元对立,二元对立的每一个方面是否存在二元对立,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是什么。一般按照路数什么的,为什么,怎么样。本质上,这已经超出了文字的范畴。据读者童鞋反馈,有时候论文收不回来,其实不难。在论文中,我们还是要时不时地回到正题上来。最好是每隔两三段就呼应一下题目,把题目轻轻绑在纸上,而不是最后离题万里,那就拉不回来了。

第六招,引。

这里的引用自然是引用实例,堆砌材料。但要知道,论文不同于高中生作文,不能指望用“人生如大空梦,却是短暂的,唯有天道不变,从未改变。”——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离开丘奇科夫斯基》这样的老手段欺骗了老师的眼睛。如何把材料堆砌起来,如何有效地凑足字数而又不啰嗦,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里我们推荐以下方法:

首先,谈论它比专注它需要更多的文字。我们知道论文,尤其是语文论文,永远是现象-分析-现象-分析-结论。而这种常见的逻辑结构,就是我们拼词的利器。我们知道,数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原理,包含与排斥原理。其实这也是我们在分析材料时采取的一个原则,就是在叙述和讨论的过程中,所有分析的总量必须大于集中分析的总量。多余的部分就是或多或少重复的部分,这种重复会被我们在集中分析的时候扣除。这样,在单独叙述的过程中,这种有意或无意的重复一开始不容易被发现,在叙述和讨论的过程中因为材料的稀释也不容易被看到。同时,由于单独讨论和分析的关系,各种材料之间总会出现一些相互呼应的情况,比如“上一个材料我们讲了”“下面我们继续讲解”。这就是字数的本质,所谓“无一字,是风流”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在单独讨论这个的前提下,我们总会在最后进行总结分析,而这个总结也是凭空产生的东西,而这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效果。

第二,引用文献时,尽量多引用不同意见。首先,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用人单位看的书多。其实我们知道本科论文基本都是前辈做的。稍微剪枝就能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如果不不厌其烦的去查原始出处,稍微引用一下,自然会更高端。反正不握拳微笑,老师也握不住多少话。包括引用,你也可以循着痕迹再去摸瓜,如此往复,直到世界末日。

第三,在介绍不同观点时,最好注意选择那些大意相似,但又有细微差别的说法。如果某个说法是一个俄罗斯人说的,那就更好了。我们都知道俄语名字是bug。我们之前已经论证过,如果你以不那么密集的间隔问几次,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很明显,大方向的一致性可以保证论点不会自相矛盾,使论文有继续的空间,而小方面的差异则给我们带来概念分析的无限可能,我们知道在当前以概念为导向的学风下,详细定义一个概念并加以分析,可以说是最有益、最廉价的方式。根据这位毕业生的观察,很多大学霸都习惯在论文中使用这种方法,但他们更专业,确实能分辨出一些东西。

看完整篇文章,我想大家对硕士论文的用词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硕士论文字数不够怎么办?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借鉴。当然,方法不止这些,你也可以向前辈请教。希望大家写的硕士论文能达到字数要求,这也是分享这篇文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