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水利史论文标题

一、话题作文中材料的意义

在传统的以材料为题材的作文中,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取和挖掘,材料必须应用于写作。话题作文的主题不需要从材料中提炼,而是由话题引发。材料的作用是明确话题,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可以写,也可以不用。

比如1995高考作文的素材是一首题为《评鸟》的讽喻诗:“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弟有漂亮的装束/黄鹂说声音好听/动机不纯/云雀说……”,而作文要求“自己选角度,自己拟题目,写一个。

从字面上看,这份材料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暴露别人的缺点”,所以从材料中可以提炼出来的观点和角度无非是“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要一笔抹杀优点”、“嫉妒”等几个有限的方面,其他的都是题外话。

实际写作除了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外,还必须按照“引用-链接-转折-结”的基本模式应用于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符合材料构成的规范。

2000年高考作文是话题作文。材料是一个创新大会上学者对四种图形的看法。材料附有一段说明文字:“的确,世界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答案丰富多彩。生活中有很多如何看待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不止一个问题的例子。你有这样的经历、经历、见识和悟性吗?然后引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作文要求“只要与题目相关,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与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在命题形式和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素材不再是提炼作文主题的基础,文章的主题需要从题目中触发。材料的作用是引导话题,是对话题的举例和直观说明。将材料与其下的文字结合起来,往往能激发考生的各种联想,有效启发考生的思路。比如2000年高考,很多考生利用材料给予的启发,回忆生活中很多类似的案例,有选择地写下这些想法,自然符合“话题相关”的要求。

其次,材料可以应用于构图,也可以不应用。比如,有的考生在实际作文中对材料中涉及的四种图案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还有人巧妙地将材料中关于四种模式的争论移植到生活场景中,灵活运用原始材料。可以看出,话题作文对材料的运用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不像材料作文那样以材料为楔子引出论点。当然,大部分考生在作文中不使用材料,只把材料作为理解题目的重要因素。这种想法是完全正确的。

其次,主题提供了一个主题的范围。

以往高考作文的主题一般是固定的,要么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炼主题,要么直接命题。题目作文没有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的主题?quot话题”,其实话题作文提供了一个话题的范围。

我们知道,这个话题有很大的广泛性。但是,如何正确理解“与话题相关”这句话的内涵,使文章的主题与话题相关呢?

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触发与话题相关的话题:

(1)评价:评价话题的价值,如“好”与“坏”、“利”与“弊”、“善”与“恶”,通过表达自己“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立场,确立文章的中心主题。

(2)如何:题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可以通过生动的事实来进行叙述,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论证题目的内涵。

(3)结果:以题目为前提,考虑会导致什么结果。

(4)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叙述,也可以今昔对比。

(5)空间:包括领域、场所、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题目不同的内容。

(6)对象:从不同的人或物出发,会导致对题目的不同解读。

根据这六大类,基本可以确定与题目相关的题目范围。下面,我们结合近三年的高考题目做一个分析:

根据上面举例说明的方法,学生可以有效地确定题目的题目范围,既避免了跑题,又理解了可以写什么,从而打开了自己的思路。

三、审题要注意什么?

1。考查的重点要放在“题目阐述”上,不能太拘泥于材料。理解和掌握这部分课文比研究材料更重要。

解释部分文本往往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如果你太注重物质,你的思维就会受到制约。

比如2000年的高考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其阐述部分的文字是:“似乎世界因标准不同而千变万化...的确,问题层出不穷,答案丰富多彩。生活中有很多如何看待问题,如何理解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回答问题的例子。”从这段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覆盖面比材料本身要广得多,引导考生思维的意图很明显。

其次,作为连接材料和话题的枢纽,它对话题的解读既清晰又丰富。“答案”的含义可能是“标准”、“角度”、“理解”、“方法”等,避免了考生对“答案”内涵的单一理解。

2.联系材料,正确理解题目。

在审题的时候,不要割裂材料和题目的有机联系。

比如2000年的高考,有同学争论“答案是多彩的,但正确答案是唯一的”,这其实偏离了题的意思。题目中材料显示的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所以题目中“答案”的意思显然是指“正确答案”,更何况“错误答案”也不“丰富多彩”。

3.有些考生在写作时无法展开思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题目当成了命题。

比如在“答案是多彩的”这个题目上,有的考生全身都在论证“为什么答案是多彩的”,人为地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作文的视野被局限在一个角落,从而失去了拿高分的机会。

4.话题作文不是无限制的,可能会跑题、跑题。

比如1999的高考题目是“记忆是否可以移植”,有考生谈到“记忆是否可以移植”,忽略了“记忆是否可以移植”这个题目是作文命题中的一个确认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一篇作文才能与题目相关。没有这个前提,怎么可能有关联?

第四,话题作文的构思技巧

作文的构思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步:(1)。发散思维,开放思维;(2)集中思考,确立主题;(3)选择合适的风格;(4)选择合适、新鲜的材料。如果能熟练掌握以上步骤,科学运用构思技巧,写一篇好作文就不会那么难了。

1。在题目范围内,展开充分联想,开拓丰富思路。

在谈到“如何确定话题作文的话题范围”时,我们提出了评价、如何、结果、时间、空间、对象六大类。从这六个方面可以开拓丰富多样的思路。

比如2000年高考的题目“答案丰富多彩”,如果从这六个方面去联想,可能会分别发展出很多思路:

可见,联系话题,发散思维从这六大类,你可以有很多种思路。在这众多的想法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好的作为文章的主题,很容易脱颖而出,写出好文章。

2.选择合适的风格。

近年来,高考取消了文体限制,允许考生自由选择自己的文体,为考生充分发挥写作天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特长选择最适合的风格。

比如1999高考题目《如果记忆可以移植》,一些科学知识丰富、想象力极佳的同学可以写一篇科幻小说,详细描述记忆移植的场景。有些同学擅长推理和逻辑思维,写一篇关于移植记忆的利弊的议论文是个不错的选择。有的同学描述能力强,文笔优秀。用小说之类的叙事风格来解读一个记忆移植引起的事件,肯定会有不错的表现。有的同学感情细腻,写抒情散文发挥了优势。

其他学生写了戏剧、童话、寓言、对话、新闻报道、广告、主持人节目记录、演讲、日记、信件、诊断书等。,真正体现了风格的多样性。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记叙文和一些特殊文体比议论文更容易得高分。叙事风格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容易写出好文章。另外,文体创新也容易给人新鲜感。议论文的高分一般是因为推理的深刻渗透。因为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很难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当然,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同时,同学们要注意,在考场上,不能盲目追求文体创新,选择不熟悉的文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比如有些文体有严格的格式要求,你要在平时做好写作训练,才能在考场上应付自如。

3.展开相似的联想,选择合适的材料。

确立了文章的主题,决定了使用哪种文体后,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就成为文章能否写好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不能想到任何一个素材就写在文章里,而要在已有素材的基础上继续思考,直到想到很多类似的素材。

比如2001的高考题目是“诚信”,如果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建立“特殊情况下不诚信也不过分”的中心论点。为了支持这个论点,你可能会立即想到一些个人经历。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不得不食言:我答应今天给朋友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但是因为意外,我把买礼物的钱花在了别处。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从我们自己到别人,从个人到社会,一下子能想到很多。你可能认为在战场上打仗是不择手段的;商场如战场,但要讲求“有诈无诈”;诚信应该是外交领域的基本原则,但也需要即兴发挥;NBA主帅杰克逊是著名的心理学大师,他的战前烟幕战是必须的。魔术主帅米卢赛前爆出大假消息,在正式比赛时给对手一个惊喜。

总之,你联想到的相似素材越多,你的选择面就越广,你就有足够的空间去选择更贴近主题的素材。写作时,你会确保论点或主题新颖、独特、有力。可以说,在高考中,谁的相似联想能力强,谁就有更多的机会写出主题新颖独特的好文章。

第五,分析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1.立足“基层”,争取多拿基本点。

2001作文考试要求延续了前两年的做法,分为“基础水平”和“发展水平”两个单元,“基础水平”占50分,“发展水平”占10分,是高考作文评分的依据和标准。其中基础水平占分数的5/6,在平时训练中要充分重视“基础水平”的要求,在理解其要领的基础上规范自己的作文写作。

《2001高考说明》对基础一级的内容做了如下规定:

(1)符合题意;(二)符合文体要求;(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5)结构完整,语言流畅;(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如果在作文中正确把握“基础水平”的要求,就可以少出错,少丢分。比如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基础一级”中“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要求。他们在作文中写了一些消极、低沉、灰暗的东西,甚至在试卷上诉苦,忘记了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应该更多地展现自己积极、光明、向上的一面,结果给阅卷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影响了自己的分数。

对于写作能力并不突出的同学来说,志存高远,一味追求独特和创新,不能说是保险的选择。立足于“基础层面”,夯实基础,在基础分有保障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才是明智之举。比如“诚信”这个话题,就是因为这个话题潜在的价值判断是肯定的,是全社会认可的。如果站在唱反调的角度,没有足够的控制能力,很容易弄巧成拙。但是,如果你确定了文章的积极基调,然后在构思上多动脑筋,写一篇规范有新意的文章并不难。比如,你可以想想“诚实”在人们的信仰中越来越被忽视的事实。人们都把“诚实”扔到哪里去了?被扔到河里,导致河道堵塞。现在人们在打捞诚信,疏浚河道。或者说很多年前,人们和狗做了一个交易,用自己的诚实换来了狗。于是,狗变得忠诚可靠,而人变得越来越不诚实,等等。这样,你比别人多走一步,你就能展现出你文笔的独特性,你就有拿高分的可能。

2.什么样的作文得高分?

《2001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上的“发展水平”是:

(1)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和结果);

(2)形象生动(如:善于描写,叙述生动,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文采(如:词汇丰富、句式灵活、善用修辞、语句隽永);

(4)创新(如构思新颖、材料新鲜、构思巧妙、推理想象独特、个性鲜明)。

“发展等级”是评判高分作文的重要标准和依据。有些同学贸然承认?quot发展等级”占总分比例小,不被重视。其实高考作文如果在某一方面有鲜明的特色,往往能提高整体分数。忽视“发展等级”的要求,就等于放弃了作文考试多拿分的可能。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评分,作文能否得高分,往往取决于你的表达形式是否新颖,想象力是否奇特。与往年侧重于文章思想和内容的评分尺度相比,现在的评分倾向于鼓励新的风格、新的表达方式和想象力,并日益强调表达形式的重要性,这是近年来作文评分的新趋势。

从目前高考作文评分的趋势来看,作文之所以拿高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想象力丰富

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飞向语文》中,作者将语文比喻为昆仑、露珠、牡丹、冷月、荷塘、渔船、白鹭、万年白帆等,意象优美奇特,想象力极其丰富。再如99高考作文《完美答题卡》,合理而充分地想象了记忆移植的过程,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构思巧妙,表达新颖。

2001高考有一篇文章叫《诚信面试》。作者巧妙地把“诚实”想象成一个溺水的人,并以此为出发点,精心制作了一篇关于“诚实”的采访报道,构思独特,风格新颖,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鼓励特殊的写作技巧。

2001高考,作者的作文《赤兔之死》表现出对古代白话文的娴熟,得满分。举这个例子,我们不希望大家把它作为写作的范本,用白话文写文章。这篇文章是特例,但反映了高考分数中鼓励个性的倾向,具有普遍意义。一味追求某种语言形式,显然有失偏颇。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实个性,体现自己的独特魅力,是值得提倡的,也是目前高考分数中明确鼓励的。

(4)表达深刻独到的思想。

2001高考作文《诚实(旧石器版)》写了一个石器时代原始人的故事。主要情节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角为了生存背叛了诚实;二是洪水时代“老实”的标签。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是深刻而复杂的,其中包含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成熟思考。该卷被评为满分。

以上例子说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分数呈现出明显倾向性的新气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评分标准变得不重要。叙述生动、论述深刻、形象饱满、有文采的文章才能得高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话题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舞台。只要学生多尝试,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