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格局的论文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力量,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地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1.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决心维护和平,以使后代免遭战争的浩劫。其次,核武器的破坏力和威慑力足以毁灭地球很多次,所以没有人愿意因为一场核战争而与地球同归于尽。第三,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世界各国的依赖性,扩大了共同利益的领域,进一步降低了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第二,传统安全领域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特别是这些热点问题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国在这些领域的战略利益,使大国利益复杂化,给大国关系增添了隐患和变数。其次,各国国防开支逐年增加。这种情况意味着各国仍将军事发展作为维护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威胁依然存在。第三,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器扩散依然严重,给世界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第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争。

首先是国际恐怖主义。2012以来,恐怖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和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的方式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战线趋于断裂。其次,环境安全问题。全球变暖引起了人们对环境安全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威胁到一些小岛国的生存。第三,金融安全。这场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重创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引发了诸多社会和政治问题。最后,日益严重的毒品贩运和走私、严重传染病的蔓延、肆无忌惮的海盗行为以及日益严重的非法移民,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

首先,亚太周边国家和中国的军费都在增加。目前,许多亚太国家普遍增加军费,加快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不言而喻。各国军费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新一轮深刻的军事调整和改革。其次,中国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风险不容小觑。中国与许多邻国存在领海和领海争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和现实问题复杂、国际力量中介,解决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也对中国构成安全威胁。核武器的山脊被打破,世界进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时期,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第二,从非传统安全角度看,中国也面临重大威胁。

第三,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必须承受来自美国的压力。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入,试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在这一地区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在与美印强化日韩同盟的基础上,扩大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有力地延伸到三边和多边同盟。为推进“重返亚洲”战略,奥巴马政府还全面参与亚太事务,积极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高调介绍中国南海问题,在中国领土问题上指手画脚,企图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领导地位。目前,美国加紧在中国周边构筑“C”形军事包围圈遏制中国,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基地密度甚至比冷战时期对付苏联时还要密集。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的中国对策

第一,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资源,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同时加强软实力建设。

和平、发展、合作是历史潮流。我们必须顺应潮流,抓住这一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和平崛起进程。只有我们自己的力量强大了,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能更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格局的大变革大调整必将孕育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应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和秩序重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的制定,争取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获得更多话语权,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以充足的外汇储备加快海外收购,壮大我国银行和企业实力。国内方面,要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保增长,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位,改变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状况。

金融危机不仅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也重创了其软实力。这说明美国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和隐患。当然,这里既有宏观层面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的问题;有经济问题,也有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普世价值影响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打折扣,而以政治社会稳定、渐进式改革、政府有效调控经济活动、重视实体经济为特征的中国模式却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当然,中国应该在软实力建设中继续培养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意识形态、有号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制度。

第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妥善处理中国与美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1)中美关系。与美国相比,中国目前只是一个地区大国。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没有太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流入,以及外国市场上的潜在人才。一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额已超过中国经济总量的60%,外贸依存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是最高的。如果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的经济发展无疑将受到很大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严重受挫,甚至难以实现。因此,中美关系的总体稳定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的合作总体上是顺利的。在很多问题上,中国坚持务实、灵活、适度、求实的原则,这确实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策略。然而,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两国在未来的政治和军事领域,以及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摩擦。但是,无论出现什么矛盾,中美关系都不会完全恶化,两国的利益仍然大于彼此的利益。

(2)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等历史遗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进入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积极解决边界等大部分历史遗留问题,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开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上的最好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国家保持着良好关系,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化,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第三,努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当前,主要战略力量正在围绕国际格局调整和变革中的权利再分配进行激烈博弈,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较量空前激烈。尽管现有国际秩序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不合理、不公平,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但这一体系对世界和地区安全以及世界经济发展仍具有重要作用,不能推倒重来,“从零开始”,而应积极参与和推动改革。对中国来说,既要认识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又要善于抓住机遇,以建设性的方式推进改革,保证改革过程的稳定性和结果的合理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由于全球经济权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权力的再分配不像政治权力的再分配那样敏感,因此应该从经济层面推动国际体系的改革,通过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让中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从而更好地维护和体现中国的国家利益。第二,我们应该推动国际政治体系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支持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使其更具代表性,特别是增加发展中国家常任理事国席位,扩大中国在这一重要决策机制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此外,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持积极态度,有助于避免中国被视为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