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

这里有一篇文章,指的是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主要用货币来表示,以显示企业在某一时间或某一时期的资金运动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是特定主体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尤其是会计报表,能够传递有关财务状况、经营及其成果、现金流量等历史信息。通过对这些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我们还可以获得有关经济活动变化趋势的预测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非常广泛的作用。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管理问题,或者说是单位领导或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必然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从逻辑上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失真”的信息,而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事实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

具体来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企改革缓慢,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然而,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难以建立。即使是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只是形式上、表面上的改革,实质上离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还很远。正因为如此,权责不清,以至于企业经营者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不同的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会计信息环境离不开政府法律法规的支持和市场监管机构的行政体系。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信息混乱。各种机构和公司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冒险。公司缺乏最起码的自律意识,恶意违规屡见不鲜,国家的宏观调控之手更是重要。我国主要通过《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进行监督管理,但我国监管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经理市场,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无法量化,或者对国有企业决策层的监督不够,或者政府职能部门交叉管理,政策多;国有企业一方面抱怨政府干预过多,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满腹怨气,难以考核国有企业盈利能力,难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3.目前,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任何信息都来源于人们的活动,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会对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个人利益的不同,组织中会产生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一般来说,企业产权中有几个主体,如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及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人。其中,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关系最密切的利益相关者。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增值;运营商关心的是业绩的提升能否给他们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因为他们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有不同的利益,必然会发生利益冲突。

4.收入分配制度和经营者激励机制不适应经济发展,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企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企业经营成果与经营者收入的紧密联系度较低,经营者积极性不够,会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违反财经法规,做假账、设账外账、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5.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存在局限性。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主体来看,企业主管会计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委派,会计的工资报酬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这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的。因此,许多企业的会计利润是“厂长利润”或“经理利润”,而不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其次,社会监督和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目前,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机制来看,企业外部存在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虽然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发展迅速,但执业范围较窄。除公司和外资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外,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尚未纳入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范围。而且,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现象和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较低,一些经审计的会计信息仍然缺乏可靠性。

6.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基本与国际接轨。然而,任何完善的法律法规都无法阻止一些利益相关者违法乱纪的行为。制定相对完善的金融法规,只能防止经济领域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减少违法违规的概率。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关键是要依法执法,违法违规者能否绳之以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导致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会计对法律视而不见,法律观念极其淡薄。一些执法机关往往有章可循,执法随意,助长了一些经营者违法,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向量化方向发展。

7.会计人员的素质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很大关系。

当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的纳税意识不强,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也会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我觉得主要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以上几点。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当前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概括起来,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例如,投资技术决策应该基于对过去经济和商业数据的分析。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虚假增加投资金额和成本,从而减少利润甚至亏损,必然会放弃这个项目,失去市场机会。反而会让一个实际不可行的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项目。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所谓新项目盲目建设、效益差,与此不无关系。

2、损害各方利益,造成企业亏损。会计信息失真只是一种表现,其本质与经济利益分配有关。从一起虚假购销经济业务分析,如果入账价值大于实际价值,只能遏制不当购销行为,让相关人员受益。再者,从会计处理的程序和流程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也是受经济利益支配的。如折旧计提、费用摊销、存货计价等会计方法的变更都是按照一定的利益进行的。

3.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一些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如伪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账”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等。这些行为使得企业无序。会计信息失真是经济犯罪的保护和温床。比如公司集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注册资本、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都有具体规定。,但有的扭曲会计信息,使集资披上合法的外衣,导致不法分子从中大量捞外快,挪用集资款。

4.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降低了国家财经法规的执行力,或者说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规的力度,某种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规的践踏。

纵观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特别是从会计信息真实性重要性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也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为适应改革的要求,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从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入手,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三,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和对策

1,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通过股权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份,增加股份之间的相互制衡,构建多元化的公司股权结构;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公司财务行为,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通过相关措施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强化内部监控机制。

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才能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2.改革中国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企业人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程序,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能够客观公正反映企业经营者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单纯依靠未经核实的“数字”来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的做法。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在收入分配中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借鉴国外先进的分配方式,如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等。此外,要逐步缩小各种收入差距。

3、建立和完善内外部控制体系,重点建设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发挥其公证和监督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赋予企业很多权力,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成为企业一切管理的基础,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各级政府部门应组织力量,协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在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实施,整顿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行为,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同时,可以规定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所有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都要逐级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4、严格执法,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而法律能否严格执行成为重中之重,各主管部门要充实力量,加大执法力度,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受到法律的惩罚,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一是加强会计凭证管理。对会计证培训班的资格要严格审批,并定期对其师资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督导,确保注册会计师真正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其次,要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再次,要切实做好会计人员的常规管理和后续教育工作。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前提,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必须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想方设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认真了解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认识其危害性,并随时将对策运用到会计工作中。只有这样,会计信息才能正确地应用于企业的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