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成长环境有哪些因素?

家庭因素

美国学者马丁·哈斯克尔和路易·龙斯基·雅布认为,对人影响最深远的社会组织是家庭。父母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导向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直接影响。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教育缺失,会给青少年带来毁灭性的不良影响。

《西游记》是这样描述孙悟空的诞生的:“有一天,它爆裂,生出一个石蛋,有球那么大。因风而化为范文,五官全,四肢全。”从这个角度来说,孙悟空是石头里生出来的,没有爸爸,没有妈妈,没有家。他是个孤儿,从来没有享受过父母的关心和良好教育。

正因为如此,他自立自强,但行为乖张,自负叛逆,有强烈的对抗情绪。当他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历尽艰辛到远离万里的灵台方寸山拜师学艺。但他学了一些技巧后,闯入龙宫夺取了最好的金箍棒,成为了冥界有名的高手,最后偷了蟠桃,抢了仙丹,大闹天宫。至此,他成了三界中臭名昭著的问题少年。

同样,在青少年的现代问题中,基本上也有一个问题家庭。调查显示,青少年家庭问题大多来自问题家庭,如家庭破裂、父母不和、父母不良行为、父母忽视、家庭困难、暴力和溺爱。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先天缺乏物质生活和精神教育,无法上学或学习不好,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坏人的引诱,成为问题少年。

社会因素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必然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正确或错误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青少年在与社会的交流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在学习了很多新知识的同时,也深受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的腐蚀。花果山是孙悟空接触最早的社团之一。正因为他比其他猴子有更多的技能,所以他成为了花果山的猴王。

对于涉世未深,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孙悟空来说,他已经形成了实力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使他好学上进,但却为他日后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埋下了心理基础。天庭也是孙悟空接触最早的社团之一,但他却因为在龙官会和冥界做了一些出格的事而得到这个社团的认可。

对于他的行为,社会本可以通过某种机制约束他,或者通过某种方式改造他。但遗憾的是,当时的天庭无法用强制力约束他,也没有人试图用可行的方式改造他。虽然太白金星曾建议:“赐他平安圣旨,宣他上界,赐他大小官位,以他之名缚于此。”

但他们给予孙悟空的,与他的期望相差甚远,不仅没有约束他,改造他,反而让孙悟空认为上天在戏弄他,从而加剧了他对社会的对立,进一步促使他成为一个问题少年。可见,不良的社会环境也是孙悟空成为问题少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项调查显示,72.2%的城市闲散未成年犯住在歌舞厅,74.1%住在录像厅,83%住在游戏厅,68%住在台球厅。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低级文化杂文的环境中,每天受低级趣味的影响,很容易在是非分辨能力不够强的青春期形成错误的是非观和对低级趣味的追求,从而成为问题少年,甚至直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教育因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特殊场所。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书和育人并重。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和高考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为了追求其高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些学校在德育方面缺乏一致性和相对稳定性。他们一方面给学生灌输* * *理想和集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给学生带来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等恶习。

一些学校对学生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杜绝,甚至隐瞒问题不及时报告;有些学校甚至对一些有问题的学生视而不见,把他们留给家长或社会。学校的这些不良行为是青少年问题的诱因。

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的启蒙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他的老师菩提祖也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菩提祖师菩提,技艺高超,学识渊博。他也体会到了孙悟空的聪明好学,教了他很多其他师兄弟没教过的本领,比如长生、七十二变、筋斗云等。在这方面,他的教学是好的。

但同时他也意识到孙悟空是个少年的问题,将来可能会惹麻烦,但他没有尽到作为老师教育人的责任。他从来没有对他进行过性格上的教育,只是说“你去了这里,你就生了病。”

怎么会惹上麻烦,却不能说自己是我徒弟?如果你说一个字,我会知道。我要剥了你的皮,锉了你的皮,把你放逐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教你永远不得翻身!“为了逃避一个老师的教育责任。孙悟空在这样一个重智轻德的老师的教育下变成问题少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扩展数据

少年问题的转化方法。

(一)承担相应责任

青少年的问题往往是缺乏责任感。当他们一开始做出一些小的不良行为时,大人(主要是父母)往往会因为他们年幼无知而推卸对他们的责任。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自己不负责任的心理,这种心理很容易把他们引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作者认为青少年必须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负责。

如果他们的不良行为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或者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免除处罚的,只需要受到道德或者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由家长、老师、学校或者社区进行转化教育:如果不良少年的某种行为触犯了法律,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我必须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西游记中描写了孙悟空的很多恶行,尤其是大闹天宫。这些行为几乎都是严重的不良行为,当然孙悟空也要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来佛祖为了惩罚他,“将五指化为金木水火土五连环山,名为五行山,轻轻压住”,“念真言,称五行山为土地神,与五方共显真言,住于此山,被拘禁”。

孙悟空能说话,但身体不能动;他饿了就有铁球吃,渴了就有铜汁喝,但直到灾难结束都没有人来救他。正是因为孙悟空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当观音菩萨来看他时,他说:“我已经悔改了。希望大悲心指明方向,愿意修行。”可见,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是转化青少年问题的途径之一。

(二)发掘优势,利用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问题少年也有自己的长处,但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有太多不好的行为,别人才忽略了他们的长处。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没用,懒得改变。其实青少年是最会表达的时期,他们愿意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长处。

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发掘少年问题的闪光点,利用他的长处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就感,这无疑会对他们的转化起到关键作用。孙悟空七十二变,目光锐利,筋斗云。他是少年的天赋问题,向西方学习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让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一路驱魔,孙悟空需要用他的聪明和技巧。就这样,孙悟空一路不断降魔,人生价值得以体现,慢慢完成了从“问题少年”到“优秀青年”的蜕变。

(三)关心与限制相结合

青少年问题的形成往往与缺乏关爱有关。作者接触到了家庭不完整、家庭不和谐或父母忙于工作而忽视对他们的关心和教育的青少年儿童的问题。因此,在转化青少年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满爱心。

同时,青少年问题的转变不会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问题少年肯定会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所以一定要宽严相济。《西游记》中刻画的观音菩萨是一个“教育家”。

在孙悟空被惩罚的时候,观音菩萨“留下来见你(孙悟空)”,到唐朝找人取经,请他救你,让孙悟空看到了改变的希望。但是,看了《美猴王》里的唐僧之后,就打了退堂鼓。“我要回到海里去。”

行者扯住菩萨道:“我不去,我不去!西天路这么崎岖,你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这个和尚?好像这一切磨折都要我付出生命的代价,那我还怎么有所成就!我不去,我不去!”这时,观音菩萨又开始了她的爱教。菩萨道:“你那时不人道,一心愿修行证悟;今天没有天灾,怎么能偷懒呢?

为了让沉默在我们的门口实现,我们必须有信心和积极的结果;如果你到了那个痛苦的地方,我保证你会把你的论文叫做《迷文英与大地之灵》。再难摆脱的时候,我会亲自来救你。过来,我给你通用技能。“观音菩萨慈母般的话语,无疑坚定了孙悟空改造的决心。事实上,面对未来的困难,孙悟空从未退缩。

观音菩萨组成的团队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团体,尤其是唐僧,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他对世间所有人的爱。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群体中,也为孙悟空的蜕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取经的过程中,也就是孙悟空蜕变的过程中,孙悟空遇到了很多困难,观音菩萨亲自帮助解决。这些行为都体现了观音菩萨对孙悟空的爱,增强了他改造的信心。同时,观音菩萨也意识到,孙悟空生性凶猛倔强,她在蜕变的过程中肯定会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如果不加以约束,她肯定会再次误入歧途。

于是,她为孙悟空设计了一个“金箍棒”,并授权天天陪在他身边的唐僧师傅,只要他情绪失控,就念“箍圈咒”,以此来约束他,使他不敢轻举妄动。观音菩萨的这一举动,让孙悟空意识到了“规矩”的存在和重要性,让他明白了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观音菩萨的关怀给了孙悟空蜕变的希望和信心,她的限制性措施让孙悟空在蜕变的过程中没有偏离轨道。在孙悟空的蜕变过程中,正是她的关怀与约束的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