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理想画家论文
文森特?威廉?梵高
忘不了初中刚接触绘画。听老师讲梵高,在美术书上看到他的向日葵。我不能说他的画有多好,但他的画就是让我着迷。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可能是他的热情感染了我。我希望我是向日葵,永远面向太阳。
后来,我渐渐对梵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善良,热爱生活,却在生活中遭受挫折和磨难。他投身艺术,大胆创新。他在广泛学习前人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了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充满生活激情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向日葵》、《星夜》、《麦田里的乌鸦》等代表作大多完成于他生命的最后六年,表现了他的苦闷、悲伤、同情和希望。通过这些作品,我可以看到一个更真实的梵高,更了解画家的精神和思想。
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于荷兰赞代特的一个新教家庭。24岁之前,他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Gupir画店做店员,后来成为一名传教士。他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矿区传教,因同情和支持贫穷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过着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对艺术的追求中完成自我解放,1880后,他四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习绘画,但最终决定自学。1886之前,他的作品还处于探索期,比如《吃土豆的人》、《纺织工》。1886年,梵高带着弟弟来到巴黎,弟弟是古皮尔画店的高级职员,认识了图卢兹-劳特雷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塞尚,参加了印象派画家的聚会,在色彩上受到了启发和熏陶。1888年2月,他和高更一起去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写生作画,为期一年。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南方强烈阳光下的城镇、田野、鲜花、河流、农舍、教堂,让他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喊:“亮一点,亮一点!”然而由于他们的不合,高更离开了,梵高的精神开始逐渐分裂。梵高在1888,18年2月23日发病后,一次次住进医院。1889年5月,他被送进了距离艾尔一公里的圣雷米精神病院,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精神病人。但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梵高的画居然突飞猛进,他的风格迅速形成。然而,这个奇迹的代价是一个灵魂的自焚。1890年,在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长期住院治疗后,梵高回到巴黎,住在奥威尔-瓦兹,在那里他接受了加瑟博士的特殊治疗,并勤奋地创作他的画作,包括加瑟博士的《潇湘》和《奥威尔的教堂》。然而,1890,10年10月27日,梵高在与加塞博士发生争执后,在麦田里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直到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这些作品中,作者追求自我精神的表达,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扭动。这种艺术对20世纪的表现主义影响很大,尤其是画家苏丁和表现主义,他们从梵高的作品中汲取了许多重要的原则。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画家。然而,在他还活着的时候,a * * *只卖出了1幅画。
提起梵高的经典作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向日葵。它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创作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画面上,似乎肆意渲染着作者心中流淌的金黄色,简单的陶花瓶、粗糙的桌布和层层阳光交织的背景在桌布上泛着光;9朵充满朝气的向日葵正在盛开,它们的花盘没有完全露出来,甚至还带着娇嫩的绿色,而其他的向日葵已经老了,成熟了,甚至快要凋零了,花瓣残缺不全,枝条僵硬扭曲。这似乎暗示着某种缘分。向日葵虽然沐浴着强烈的阳光,却逃不出陈旧颓废的结局。好像一切都是那么短暂,世间万物都不可能像太阳一样永远发光。短暂似乎是万物的宿命。然而,梵高将阳光的金色强加于所有的背景物体,如空气、花瓶和桌布。当他小心翼翼地完成从调色盘到画布的颜料转移时,他应该看到整个画室已经被那耀眼的金色照亮了,包括他的脸,他严肃的表情,他的精神世界。在梵高的作品中,火红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具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它们更为狂野地表现了画家对生活的热切渴望和顽强追求,宣泄了画家对生活的充分体验和永久激动。
梵高的另一幅代表作《星夜》创作于1890年6月,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星夜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种是弯长线,一种是破短线。两者的交互运用,让画面呈现出一派炫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是脱离实际的,纯粹是为了梵高自己的想象。构图上,汹涌的天空与平静的村庄形成对比。柏树在视觉上与水平的山脉和天空保持平衡。黑暗的柏树像巫婆一样跳舞,旋转的星云、旋转的星星甚至新月都在快速旋转。那种可怕的流动模式似乎是流动的命运,一切都动荡不安。教堂的塔尖绝望到几乎被夜空的漩涡淹没。梵高的世界其实是那么脆弱无助,他陷入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漩涡。整幅画的色彩是蓝绿色的,画家用运动感来表现星云和树木,像波浪一样连续而迅速的流动;在他的作品中,星云和树木像一个燃烧的火球,正在努力工作,表现力很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给他弟弟迪奥的一封信中,梵高写道,“凝视着明亮的星空,我不禁想...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夜空中闪烁的亮点不能像法国地图上的黑色标志那样容易到达?我们只需要登上火车就能到达塞鲁斯肯或鲁昂,但我们必须经历一次死亡之旅才能到达星星。”。梵高笔下盘旋的星星,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新奇而有创意的风景,但其实是作者心中的暗流,是对死亡的解读。也许对梵高来说,死亡不是灾难,而是通往天堂的隧道,是一种精神解放。
梵高的最后一幅油画是《麦田里的乌鸦》,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生动而可怕的写照,也是他以严酷的形象留给世界的遗书。那是一幅令人不安的画面:一片被三叉切成两半的麦田,最左边的路几乎呈现出一种边界的状态,中间的路以一种富有想象力的S形向远处延伸,路的尽头全是迷茫和阴郁,路的旁边是恭敬的绿草,另一条路突然向右偏移,消失了。这就像一个人举起双臂,平躺着,肩上扛着丰收的麦田。令人兴奋和欣慰的金色,就像阳光照耀的圣域,点燃一个人内心的喜悦。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天空被乌云搅乱了。准确地说,那是一群飞行的影子。那是一群乌鸦。远处天空中纯黑的乌鸦和雾霭仿佛是一件女巫的黑色外衣,遮住了越来越少的阳光和麦田的光亮。是一种矛盾的情绪,是内心深处一种模糊的恐惧。这是梵高生前的世界。他眼中的世界分为两种颜色,一种是令人兴奋的金黄色,属于他执着精神的阳光色,另一种是令他害怕的阴影和失望。他失去了对那个世界最后的信心,于是心情被切割瓦解,一片麦田倒下,一片阳光支离破碎。
梵高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作画,像荆棘鸟一样用灵魂和热血写下生命的最后篇章。梵高的“悲伤和极度孤独”在这幅独一无二的画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结局似乎早就注定了。于是在奥维尔,在七月灿烂的夏天,他扣动了胸前的扳机,在倒下的一瞬间,他的灵魂回到了永恒的金色土地,疯狂的天才画家终于获得了自由。
我要向我灵魂深处最喜欢的艺人致敬。梵高一生坎坷,尤其是生命的最后几年,精神世界彻底破碎。像大海一样,风暴来来去去,没有太多稳定的陆地。然而,相比之下,却是他对艺术的热爱,面对一种无法遏制的疾病的焦虑,他说:“绘画是否美好,是否有用,实在令人怀疑。但是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些人即使精神错乱也依然热爱自然和生命,因为他是个画家!”“面对一个毁了我,让我害怕的疾病。我的信念不会动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绘画有着偏执信念的“疯子”。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描绘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诉说了自己的激情和理想,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永恒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