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
现在常用论文来指在各个学术领域进行研究,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论文。它不仅是学术研究讨论问题的手段,也是学术交流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工具。以下是我关于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论文,欢迎分享。
论文关键词:
社区体校体育的互动发展
摘要:从社区体育的教育性和学校体育的社会性的角度,探讨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现状和意义,以促进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共同发展。
一、我国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发展的第一个障碍是缺乏社区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目前我国中等城市80%的街道办事处没有体育设施,剩下的20%街道办事处只有一些乒乓球室、双杠等小型场地。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直接限制了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进而影响了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利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学校设施除了正常教学和培训使用外,周末和节假日基本闲置。即使在正常上课期间,一些学校的设施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国外社区体育的发展来看,58.8%的人使用所在社区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尤其是欧美一些国家,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基本互通。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华南沿海地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空白。目前我国的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基本是分开的,要注意这一点。
二、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意义
社区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学校教育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因此,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节假日向社区居民开放闲置的场馆设施,既可以提高其利用率,又可以弥补社会体育场馆设施的不足。
(一)学校体育是发展社区体育的基础。
1.学校体育是发展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
社区体育的主体是全体社区成员,包括学生。青少年和儿童可以通过学校体育掌握必要的基本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为他们将来独立参与社区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主体经历了学校体育的教育过程。
2.学校体育是最终体质的基础,社会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体育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体育实践情感体验。终身体育习惯是人们经过长期体育锻炼后,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社区体育活动具有灵活性、趣味性、自主性强的特点,学生能够坚持活动,这种活动的延伸过程就是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过程。
(二)学校体育可以有效解决社区体育的一些困难。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存在“三难”——设施缺乏、专业指导人员缺乏、居民参与率低。我们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紧密依靠社区内的学校。学校有一大批体育教师,他们在开展体育竞赛和组织体育活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这些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解决社区体育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发展社区体育的另一个困难是缺乏体育活动的场地,学校有一定的体育设施,尤其是高校的体育设施。只要得到适当的资助和管理,在搞好学校体育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缺乏设施和场地的问题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解决的。此外,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可以增强社区体育的活力。学生是社区体育中最活跃的因素,可以促进社区体育向“轻松、快乐、活泼、和谐”的方向发展,激活社区体育。
第三,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学校应重视社区隐性体育资源的开发
社区体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社区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社区内具有体育知识和技能专长的人才,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群体性体育组织;社区物质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山水、公园和体育设施、体育场馆等。
学校可以根据教育目的和社区、学校、学生的具体需求,立足于学生及其所在社区的体育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让家长、体育教师和社区体育人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和组织体育教学。比如将体育课发展到室外、郊区、公园、体育馆等社区场所,设置一定数量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如羽毛球、跳绳、象棋等。
(二)社区体育应主动利用学校体育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学校,尤其是高校,可以为社区体育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包括提供提拱技术指导的教练员,参与并带动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体育骨干,组织各种活动的管理者。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兼职做社区体育指导;体育院校开设的社会体育专业主要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区。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在社区场馆从事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指导和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学以致用,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服务社会。
学校体育还可以提供物质资源,包括专业场馆和体育资源。学校将对外开放部分场馆,不仅可以丰富附近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还可以为学生和居民提供交流和享受体育资源的机会。
社区举办体育赛事时,可以邀请附近学校的学生参加,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社区居民的体育热情。学校学生与社区居民互动,使学生在学校延续体育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四,正确处理交往中的几组关系
学校和社区(街道)是不同性质和功能的社会组织。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整合各方力量,非常重要。
(一)学校与居委会的关系
学校是积极的组织者,但不能把居委会当成合作者,指挥、发号施令。学校和社区是一样的,分工不同,责任相同。
(二)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协会的关系
前者专业性很强,体育教师要站在全民健身的高度,积极与社区体育协会的同志沟通,热情支持群众体育的发展,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为“社区体育进学校”做好工作。
(三)学校体育教研组与学生家庭的关系
体育教师是家庭体育的指导者和服务者。他们要安排合适的健身项目,让学生回家练习,积极收集反馈,及时调整。
(四)学校内部组织之间的关系
每一次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都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配合,而不仅仅是体育教研组和体育俱乐部。学校领导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及时解决各部门遇到的实际困难,保证学校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顺利进行。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加快学校体育改革步伐,实施终身体育,打破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分离的局面,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发挥学校的优势,解决社区体育的障碍,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将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全社会,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参考资料:
[1]农,林。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J].体育科技,2001,(1):2-3。
[2]孙静。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J]。辽宁师范学院学报,2004,(2):1-2。
[3]郭绪茂,肖伟。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研究[J].师范大学理科学报,2008,(3):1-3。
[4]何严俊。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07,(6):2-4。
[5]任郭林。大学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互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1):1-3。
[6]张文娟。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与价值[J].福建体育科技,2006,(1):2-4。
【7】范冰友。论社区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0-13。
[8]鲁·。社区体育社会学述评[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0-23。
[9]吕·。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1997,(6):2-5。
与access相关的论文:毕业论文模型,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