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张仲景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心脏病分为胸痹、真性心痛、心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治疗心脏病的学术思想。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张仲景治疗心脏病的温心阳、温通心阳、清心宁心、养心宁心、和解宁心、健脾益心、温心舒肝通阳、温肾宁心、益肾清心、补阴阳、行气等十二法,充分体现了张仲景辨证论治心脏病的学术思想。

心脏病属于胸痛、真性心痛、心悸的范畴。如《苏文·脏气疗法论》中说:“心脏病之人,胸中疼痛,胁肋支满,胁下疼痛,假背与肩甲间疼痛,两臂疼痛。”《灵枢绝病》曰:“真痛,手脚清至关节,心甚痛;死了就死了。”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疗心脏病的学术思想,其《伤寒论》包含了丰富的辨证论治心脏病的学术思想。讨论总结如下。

1温补心阳法

心脏的跳动,脉搏的通畅,都有赖于心阳的鼓励。如果心阳虚无法刺激心脏脉搏,则可表现为心烦意乱、心悸,甚至恐慌。治疗宜温补心阳。《伤寒论》(61):“对于反复多汗,昼不安,夜不寐,不吐不渴,无表证,脉淡不热者,以干姜附子汤为主方。”这一条指的是下后出汗,津液损伤过度,阳气随津液脱落,日夜不宁,睡不着。干姜附子汤,也就是四逆汤去掉了甘草,用干姜附子汤去阴回阳,而不用甘草,可能会减缓助阳的速度。《伤寒论》第六十四条:“汗多则手叉时焦虑,欲按则紧张。以桂枝甘草汤为主。”这篇文章是汗多则损心阳,虚而无主,所以心紧张,虚则如压。桂枝甘草汤用桂枝温阳,炙甘草益气,能减缓桂枝的温热而不热,不出汗,能抚慰阳气。《伤寒论》(118):“火逆者,以桂枝甘草古龙牡蛎汤为主,以灼针者为主。”此文反复为火疗误用,导致心阳虚,精神目无。药方是桂枝甘草汤,龙骨牡蛎汤,温补心阳,宁心安神。《伤寒论》(112)说:“伤寒之脉若浮,大夫以火劫之。如果杨死了,你会发疯的。卧则桂枝去芍药加舒漆牡蛎龙骨存主汤。”伤寒脉浮,本应解脱,此条是误火劫,阳散阳亡,狂而不安。桂枝去药加舒气牡蛎古龙九逆汤用桂枝汤去芍药缓解表证,因为芍药酸涩,不适合阳虚。加舒漆祛火邪,加牡蛎龙骨固阳安神。

2温经通心养心法

气能活血,胸中阳气虚弱,故心脉不通,致胸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治法:“胸痹之症,喘息,咳痰,胸背痛,气短,脉沉迟,闭少数,以白酒汤为主。”本文指胸阳虚、痰阻、心脉不通所致的胸背痛。用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止痹。《胸痹心痛气短证治》:“胸痹不能平卧,心痛经背者,以‘头漏薤白半夏’汤为主治。”此文为胸痹恶化综合征。因此,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来增加祛痰止痛的效果。《胸痹心痛气短证治》:“胸痹在心中憋气,胸满,胁下抢心,以知止大蒜桂枝汤为主;参鸡汤也是主。”本文所说的胸痹,可分为正虚和邪实。偏于现实的,是阳虚差,阴寒痰浊上亢所致。枳实、薤白、桂枝汤用于通阳散结,消除痞气,减少不良事件。虚损者,宜用参鸡汤补气助阳,温阳散结。属于“围网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证治》:“胸痹急则以薏米附子粉为主。”本文中的胸痹是阴寒凝滞,阳气受阻所致。薏苡仁附子粉温阳通痹止痛。《胸痹心痛气短证治》:“心痛切背,腰酸切心,乌头赤石丸治之。”本文是阴寒凝滞引起的心痛。乌头赤石脂丸中的附子、川乌、川椒、干姜含有大量辛热之品,起到通阳散寒止痛的作用。

3清心安神

心属火,火之邪易扰心神。《伤寒论》第七十六条:“出汗呕吐后,因劳累而不能入睡。玩的话会反复被翻个底朝天,心里郁闷。”《伤寒论》第七十七条:“栀子黑豆汤,主治身感汗出,烦热,胸闷者。”《伤寒论》第七十八条:“伤寒五六日,身热不脱,心中有痛者,不欲解脱。栀子黑豆汤为主。”以上三点是出汗后,余热未尽,扰乱了胸廓和膈肌,所以出现了乏力、失眠、心中有挫败感、心中有烦、心中有痛。栀子黑豆汤用栀子和香黑豆清热除烦。《伤寒论》第七十九条:“伤寒之后,心烦意乱,饱腹不安而卧者,宜用支子厚朴汤治疗。”此证为伤寒后,余热扰胸膈,心烦腹胀,故用支子厚朴汤。栀子清热除烦,厚朴枳实消肿。《伤寒论》第八十条:“伤寒以丸为主药,体热不能除,微烦者,用栀子干姜汤。”这个证就是伤寒以后,上焦热心烦,中焦凉。治宜清而温,栀子干姜汤宜清而焦用栀子,干姜宜温而焦。

4养心安神

肝藏血,心行血。肝不藏血,心无主。《金匮要略·血瘀劳证》:“失眠劳不能眠,酸枣仁汤为主治。”此文为肝血不足,精神失养所致心烦。所以酸枣仁汤用酸枣仁、知母、茯苓滋阴养血安神。

5调节和镇静方法

《伤寒论》(107):“伤寒初八或初九,次日,胸满烦闷,小便不利,言语沉重,不能侧转。以柴胡加龙牡蛎汤为主。”此条指伤寒内无实,发病后,邪气乘虚而入,心神虚弱,心烦意乱。此证是因受虐待所致的虚实夹杂证。柴胡加古龙牡蛎汤用于祛邪,古龙、牡蛎用于宁心安神。

6健脾益心法

心脾是母子的脏腑,脾虚导致气血生化被动,心悸是母子病所致。《伤寒论》(102):“伤寒初二或初三,小建中汤为主者,忧烦者也。”《金匮要略》血淤体虚证治:“内倦急,心悸,紫绀,腹痛,多梦,四肢酸痛,手脚烦躁,咽喉口干,以小建中汤为主治。”以上两者都是由于脾气虚寒、本虚、气血亏损、心支失养所致。所以要用小建中汤温中,健脾益心。

7温中安神。

脾主津液。《伤寒论》第三百五十六条:“伤寒、晕厥、心悸,应先控水,当服茯苓甘草汤。”本文指的是脾之郁滞,水饮之内滞,水气引起的心慌。药方是茯苓甘草汤。桂枝、生姜温阳,茯苓、甘草渗湿于中,* * *起到温中安神的作用。

8疏肝杨桐法

心主血脉,肝主疏泄。《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不良反应,咳嗽者,有心悸,小便不利,有腹痛,或缓解压力,四不良反应散主身。”本条指因肝气郁结、杨琪受抑、心阳受阻而引起的心悸。处方用四逆散疏肝理气,温通心阳。

9温肾宁心法

肾水脏,主津液。《伤寒论》第八十二条:“若太阳有病,汗出,汗出莫名,此人仍有发热、心悸、头晕、身颤、震颤者,真武汤为主。”本条指肾阳不足,肾不摄水,水气渗心所致的心悸。真武汤以附子、生姜温肾助阳,人参、白术、茯苓健脾利湿。* * *发挥温肾利湿安神的功能。

10补肾泻心法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以维持心肾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伤寒论》第三百零三条:“少阴之病,多则二三日,烦则不能卧。治疗以黄连阿胶汤为主。”本文指少阴肾水不足,少阴心火过盛,水不升,火不降,心肾不卧。处方用黄连阿胶汤补肾止泻。阿胶、白芍滋养肾阴,黄连、黄芩泻心火,使心肾交合,水升火降。

11阴阳补法

脉为血府,心主血。《伤寒论》(177):“伤寒,脉生,心悸,炙甘草汤为主治。”此条指阴阳两虚,气血两虚,失养脉,心悸。治疗要滋阴养血,益气温阳。炙甘草汤用炙甘草、人参益气养心,桂枝温通心阳,生地黄、麦冬、阿胶、火麻仁、大枣滋阴养血。* * *起阴阳、气血的作用。

12变饮行气法

气能调津液,津液能载气。津液不饮则气郁,津液不饮则饮。均可阻胸阳,成胸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胸痹胸痹气短,以茯苓杏仁甘草汤为主治;橘姜汤也是主要的。”本文讨论了轻度胸痹。其病情不同于饮邪、气滞,治疗也应遵循“同病异治”的原则。茯苓甘草配方。只能在邪饮偏向胜者的情况下使用。对于气滞压力大的人,治疗方法是行气散结,用的是橘橙姜汤。《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证治》:“心胀,皆悬于心,以桂枝生姜枳实汤为主。”本文针对冷饮心痛,方药为桂枝生姜枳实汤温阳化饮,降气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