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来说是什么抗原?

不存在质量问题。破伤风抗毒素本身是一种异种蛋白,是人体的过敏原。再加上医院没有按照说明书做皮试,所以经常出现假阳性皮试,不过打满针就没事了。临床上会有99%的假阳性。可以给一篇论文看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胡风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192)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中国图书馆分类号R472文献识别码B文号1006.9143(2009)02-0122-02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用胃酶消化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马的血清而制备的液体制剂,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外源蛋白,注射后具有抗原性。。目前,来源于人血的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剂效果良好,可避免过敏反应,但来源少,制备复杂,因此TAT仍是防治破伤风的主要生物制品。传统皮试法假阳性率高,脱敏注射法繁琐费时。因此,近年来护理同行们分析了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的各种可能因素,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找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原因(TAT) 1保存不当。临床上破伤风抗毒素在室温下储存是存在的。TAT是一种马血清产品,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TAT属于外源蛋白,在常温下容易变质变性。配制1.2鼠皮试液时稀释剂选择不当。有些医院还用注射用水配制各种皮试液。由于注射用水是低渗的,皮下注射可使皮下组织细胞肿胀,引起局部疼痛,刺激皮肤,引起局部充血、潮红,造成假阳性。1.3浓度皮试液传统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取0.1毫升TAT原液(规格15 OOU/毫升);0Z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含~ 5ou)为皮试液,即含15U的o.1mL TAT皮试液。TAT皮试液的浓度和剂量与局部反应程度成正比。TAT皮试液的高浓度增强了局部反应的程度。局部皮肤接受高浓度大分子外源蛋白后,引起组织渗透压升高,局部皮肤反应。1.4皮试液配制不准确。配制TAT皮试液常用的注射器是1mL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注射器死腔因素是皮试液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注射器的死腔包括三部分,即奶嘴的内部空间、奶嘴与针栓之间的空间和针杆的空间。经过多年对破伤风抗毒素原液剂量的反复观察,发现各厂家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剂量均小于1mL,在0.8ml-0.5ml之间。按教科书要求的方法配制皮试液,导致TAT皮试液浓度高,TAT皮试假阳性率增加。作者简介:胡风华(1969。),女,是主管护士。当注射器内吸入一定量的破伤风抗毒素时,由于注射器的吸力,稀释液以一定的冲力进入注射器,强烈搅动管内的破伤风抗毒素,从而导致泡沫的产生,影响药液的剂量。1.5消毒液使用不当在临床上,皮试前常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观察结果时发现,部分患者皮试区出现与酒精消毒区大小一致的局限性潮红,直径约5cm,正好是消毒范围,无法判断是酒精过敏还是1IAT过敏。这给皮试结果的判断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从而增加了TAT皮试的假阳性率。1.6选针不当皮内注射时,选5号或6.5号针。由于针径对局部刺激性很大,容易出现俯仰发红等皮肤应激反应,增加TAT皮试的假阳性率。1.7不正确的进针方法皮内注射时,进针方向垂直于前臂横纹肌,对皮肤造成机械性损伤,药液对逆流的阻力大,容易产生撕裂样疼痛,局部疼痛会引起假阳性反应。这是由于操作不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加了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导致TAT皮试假阳性率增加。1.8传统皮试的观察时间太短。通过临床观察发现,TAT皮试反应在15分钟后最强。所以传统皮试20min的观察时间太短,假阳性率最高。1.9传统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过于简单。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第三版,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结果阴性判断标准:局部无红肿。阳性:局部反应为俯仰红肿、直径大于1.5cm的硬结,有时伪足,主诉瘙痒或其他过敏症状。庞、、等。通过1260例临床操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按常规标准判定为阴性的有8例,不到1%,也就是说99%以上的患者皮试反应超过了原来的阴性范围,阳性率很高。1.10d,JL特殊的生理特点d,JL皮肤薄,血管丰富,所以注射药水后容易扩散,腮红范围大,而俯仰比较小。如果操作不够轻柔,皮肤太紧,手被抓被捏,袖子被摩擦等。,腮红的范围可以扩大。再就是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一些阳性表现如瘙痒、胸闷等无法准确表达,影响测试者的判断结果。rjanjinJoumalofNursing,2009年4月,Vo1.17+07,No.2 123容易造成TAT皮试假阳性,从而增加TAT皮试假阳性率。1.11皮试观察时间不够其他原因。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有些过敏测试人员不到20分钟就观察到了反应,提前观察,就是看到注射对皮肤刺激引起的潮红还没有消退,误认为皮试阳性。部分过敏试验人员害怕TAT过敏反应,导致判断标准掌握不严,而不按皮试阳性判断标准,导致TAT皮试假阳性率增加。有的患者由于恐惧、精神紧张或疾病、疼痛刺激的影响,感觉异常,在皮试时主诉瘙痒或疼痛,误判为TAT皮试假阳性。2对策2.1 TAT制剂的适当管理I'AT制剂应保持在2-8。c在暗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药效。注射前仔细检查,发现制剂浑浊不可摇动、异物或安瓿破裂、标签不清、过期无效者,不准使用。防止制剂变质,影响皮试准确性。2.2选择合适的稀释液配制TAT皮试液时应选择生理盐水作为溶剂。由于是等渗液,其渗透压与组织液相等,对皮肤和组织刺激小,降低了TAT皮试的假阳性率。2.3推广使用7.5 IU作为皮试的标准浓度。以前TAT皮试是以教科书上的l5IU为标准。现在以7.5 IU为标准,医学上以7.5 IU为标准的皮试液,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阴阳结果。不仅可以避免因假阴性造成的漏诊,还可以减少假阳性,缩短治疗时间。皮内注射含7.5U的TAT 0.1 ml为最佳剂量,最佳浓度为75U/ml。这种皮试液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而且皮试液的配制方法简单,便于护士掌握。2.4改进的配制方法黄秀华等测定注射器死腔内残留量为0.06”,配制皮试液时应减去该残留量。1mL一次性胰岛素注射器几乎没有死角,是配制皮试液的理想注射器。在配制皮试液时,由于各厂家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均小于1mL,在配制TAT皮试液时,首先用适量生理盐水稀释每种制剂的1500IU小于1mL的量。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是用硫酸铵盐析法制成的生物制品,是表面活性物质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配制时先抽取0.1ml生理盐水,再抽取0.1ml TAT,会加速抗毒素的稀释和溶解而不产生泡沫,再抽取0.8mL生理盐水配制成150IU/MLC "J,再排出0.5mL ~ =/Ju生理盐水,即配制好的皮试液为75IU。2.5用75%酒精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直径大于5cm)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注射部位皮肤(方法同酒精消毒,但直径小于5cm,擦拭1次)做TAT皮试,更安全可靠,可降低TAT皮试阳性率。2.6选择合适的皮内注射针头,选择4号和4.5号针头。由于针入小皮肤时减少了对局部皮肤的刺激,病人没有撕裂痛或仅有轻微疼痛,皮肤的应激反应降低。2.7改进皮内注射时的进针方法。皮试时,在患者前臂掌横纹上平行于腕部皮肤3个水平方向进针,因此是尺神经和桡神经皮支远端分布最少的部位。当针平行于皮纹插入时,皮纹向前移动,机械损伤小,皮纹不断裂,药液下游阻力小,减少皮试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从而降低TAT皮试的假阳性率。2.8皮试结果的最佳观察时间规定为30min7。对疑似假阳性反应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和脱敏治疗,重点观察“局部”或“全身瘙痒”、“俯仰”、“俯仰质地和形态”,采用“延迟观察法”、“人群防观察法”,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皮试红润常见,无特定意义,只能作为TAT过敏反应的证据。2.9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皮试结果为阴性部位无红肿,硬结不超过1eln,全身及其他部位无反应。崔舒鸣用(+) (++)表示阳性分类,如表1(+,++为假阳性,++为阳性,+++为强阳性)。用这种方法判断,假阳性率明显降低。表1at皮试阳性率2.1O婴儿要用特殊的方法分散注意力,使其最大限度地配合。操作时,他们要固定针头,防止针头滑出,同时进针力度要轻,防止针头过深,注射药物过多,减少TAT皮试的假阳性反应。应询问学龄前儿童是否接种过百白破三联疫苗。如果破伤风抗毒素在5岁以内有预防破伤风感染的作用,这类儿童只需注射0.5mL破伤风类毒素。参考文献:[1]崔岩。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0 [2]马百芳,.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浓度的探讨[J].中国临床健康心脏杂志,2004,17 (5)。以及其他人空针死腔对TAT皮试结果影响的临床观察[J].护士培训杂志,2003,18 (4): 379 [4]李静,,石晓静.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高的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杂志,20O7,7 (65438)赵。破伤风皮试液不同配制方法的比较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 (8): 78 [6]冯,,翟.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误诊杂志,2003,3(5):777[7]11(10):919[83]庞,,,,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判定标准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 (2): 333。张亚勤。四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比较分析[J].实用医学技术杂志,2006,13(4):614[14]。29,2007(11):1826[12]于佳,陈琼枝。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与皮试结果的临床观察与体会[J]。当代护士,2008,2: 82 [65438] 4 (6): 483 [1NJ李书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中皮肤消毒方法的改进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06,7 (8): 150 [15]严.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进针方法的改进[J]马春花。避免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假阳性的临床探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 (3): 3 [17]崔,王艳春。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结果的判断及脱敏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 (7)冯晓文。小儿破伤风抗毒素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34(2008年接收-106,2009年修订-01-23)。